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过后,有四类书呈现出了强劲的反弹势头。它们是:教辅类、青春品牌类、哲学社科类和经管类四大家族。 非典时代谁最高兴?停课的学生最高兴。后非典时代谁最忧虑?学生的家长和老师最忧虑。家长深怕非典耽误了孩子的竞争力,定会搞来一堆教辅一顿恶补。 本土青春品牌书的大旗早已猎猎飘扬,继《我为歌狂》、《我为画狂》分别在榜21  相似文献   

2.
非典的影响主要集中表现在四个层面。非典对不同类型的出版社、不同类型的图书,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大量退货的迹象已开始显现。这些退货当中,有非典的原因,也有借非典名义的退货。比如,一些地方搞连锁,由总店统一进货,其分店原来的进货就被退回来。这些问题往往打着非典的旗号表现出来,给出版社造成很大压力,甚至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市场经济把社长老总们推上快车道,出版社整个系统每天都在高速运转,许多基础性工作被搁下了,现在正是做好内部清理整顿的大好时机,可以为下一步的发力和出击,为提高竞争力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我有一枝笔     
中学起,我便喜欢上了“爬格子”,也便有了一枝从不离身的笔。从中学时代的作文,写到中专时的校刊;从工作单位的文宣材料,写到部队的绿色情怀……无论是参军前还是参军后,手中的笔都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光环。只要说起“笔杆子”,周围的人都会首先想到我。参军后,我曾轻狂地认为,在整个营里,写作上我是首屈一指的。只凭借手中的笔,以后立功受奖肯定没问题。而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由于稿件迟迟不能变成铅字,两年义务兵期间我都与立功受奖擦肩而过。“非典”肆虐的2003年,已经是士官的我像全国人民抗击“非典”一样铆足了劲“爬格子”。为了让自…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3,(7):4-7
浙江日报秦军:4月19日,正好是周六,吃过晚饭后,我来到省卫生厅,准备为下周一省卫生厅召开的记者招待会写一篇通稿——《我省至今尚未发现一例非典病人》。9点多钟,当我刚写完初稿,就听说卫生厅厅长李兰娟到杭州市第一医院去会诊非典疑似病人去了,现在正在杭州市卫生局召开会议。职业的敏感性、新闻记者的责任感让我迅速赶往开会地点。没想到,现场的气氛很紧张,开会的人竟然有好几位都带着口罩,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原来,我省首位非典病人在当晚得到了确诊。最初,我被拒绝进入会场。经过再三努力,方被允许参与旁听。从当晚9点到次日5时,我亲眼目睹并记录了非典在我省爆发后,省市领导是如何尽心尽职为民所  相似文献   

5.
抗击非典是我国今年进行的一场特殊战争。新闻是时代的记录。《湖北日报》的《抗疫时评》(共22篇)就是反映这场壮丽斗争的一面镜子。 这个临时性的评论专栏,在我省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起到了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其中一些篇章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转载,整个专栏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其续篇《民族精神的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6.
王卓 《新闻世界》2013,(10):311-312
非典作为一次突发公共事件已经过去了10年,这段时间足够我们对事件本身的新闻报道及其后续报道进行总结和反思。很多非典患者在痊愈后又患上了非典后遗症。对非典后遗症的报道应该属于非典后续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非典结束后很长时间内,成为媒体关注的真空地带。  相似文献   

7.
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在这非常时期,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深入到非典防治的第一线,加强对非典防治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为非典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首肯,也为档案工作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英文缩写“SARS”即汉文的“非典”,极短的时间内已成为了人们家喻户晓的称谓。面对“非典”的肆虐,党和政府把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组织各方面力量对突袭而来的疫情进行抗击,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态度;医护人员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冲杀在最前沿,不仅要救死扶伤,更要面对被感染的威胁甚至死神的召唤,他们不退缩,筑起了抗击疫情、消灭病毒的坚强防线,向人们展示出白衣天使的精神风貌与崇高品格。人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斗争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胜利。 尽管“非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带来了恐慌,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给社会、行业造成了经济  相似文献   

9.
老马 《北京档案》2003,(8):35-35
一场突如其来、肆虐一时的非典,终成强弩之末.非典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可也给人类许多有益的启示.就以档案宣传而论,便使我感悟良多,纠正了多年来积重难返的许多偏见.  相似文献   

10.
面临“非典”给图书市场带来的冲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沉着应对,确立了以“做精做深出版内容,做深做细图书市场”为指导思想的方针,一手抓防范“非典”,一手抓出版发行,及时调控出版策略与发行手段,力争练好内功,蓄势待发,将“非典”给出版发行工  相似文献   

11.
蔡骐 《当代传播》2003,(5):32-33
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疫情,人们与之的抗争,并最后取得抗"非典"的胜利.新闻传媒的表现从事件一开始就受到社会的关注.媒体在"非典"带来的危机中的责任与义务是什么,信息的传播如何才能做到公开透明,这些话题都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然而,"非典"时期的另一个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5月份"非典"流言突然大规模扩散.虽然由于政府与媒体很快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流言迅速被遏止,但是对这一现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反思,无疑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这遭际“非典”的日子里,心情一直被“非典”缠绕着。写些其他东西,讨论些其他问题,都会有苍白矫饰,无病呻吟之感。直面“非典”,不是时髦趋新,而是真情告白。二月份,当“非典”这个新词刚从南方传来时,我们的心还波澜不惊。不就是肺炎吗,况且离我们还那么远。当听到南方一些城市抢购板兰根、抢购酸醋时,还一笑了之,不那么经意。十多年前,我们这个城市由于毛蚶暴发“甲肝”时,不也这样吗?都经历过了。那时,我们断然不会想到,二个月后“非典”的肆虐竟会给人类带来如此惨重的损失。据世界卫生组织四月二十五日公布的全球疫情,已有28个国家…  相似文献   

13.
SARS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它给人类带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医疗卫生及有关部门,迅即行动起来,同疫灾进行艰苦斗争。作为档案工作者,在这非常时期,应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加强对“非典”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做好抗击“非典”时期的档案工作,为明天能够顺利地制服“非典”、彻底消灭“非典”留下科学、可靠的参考凭据。  相似文献   

14.
今年,非典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对人民生命、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损害。降伏非典这类病魔,需要依靠科学,运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并重视发挥我国传统中药在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开发出新型疫苗及相关药物。同时,我们还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治理各种污染,根除病毒、病菌滋生的温床,防患于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健康。“后非典”时代,关注公共卫生、有效预防疾病成为大众热门话题和政府举措,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关爱生命。  相似文献   

15.
王岩 《新闻窗》2013,(3):52-53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获取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多,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满足于电视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因此,现代的专业频道正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一方面,专业频道之间的互相竞争,专业频道增多而观众的数量却在减少,因此,争夺有限的观众是现在专业频道之间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电视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原先拥有的大量观众现在纷纷被电脑、手机等媒体占据了,人们对于电视的关注度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不宣而战,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肆虐横行,大多数行业都遭受了损失,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也不例外地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虽然现在抗击“非典”的战役已告一段落,但是由此凸现的问题却发人深省,使得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一个  相似文献   

17.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不但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也给社会稳定带来影响.台州日报以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报道,及时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市委、市政府的贯彻落实措施,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传播科学知识,鼓舞斗志,为台州抗击非典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抗击非典新闻作品评选揭晓,《保定晚报》的系列报道“面对非典的考验”(共7篇),荣获“河北省新闻宣传战线抗击非典斗争优秀作品”奖。作为参与这项报道任务的记者,每每回想起采写这组报道时的日日夜夜,感触很多。2003年4月18日,保定市确诊首例非典患者。此后保定市共发现非典患者32名,全部是输入型(即从外地患病后回到保定)。非典疫情的特殊性和保定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抗击非典的宣传抓紧抓好。回顾采写“面对非典的考验”的经过,我们的主要体会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媒体优势,紧密联系实际,调动各种手段,将新闻报道做…  相似文献   

19.
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我们可以充分享受着智能手机带来的乐趣和方便,我们利用智能手机可以网购,看电影,网络聊天,上网冲浪,实时办公,存储信息等。现在的人们愈发依赖智能手机,就像当初我们迷恋和依赖互联网和电脑那样。长期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带给人们的弊端正日益显现,问题之一便是智能手机媒体时代人们注意力的缺失。这种注意力的缺失对人们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正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沉浸在使用手机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殊不知智能手机也正在侵蚀着人们那脆弱的注意力。本文将着重分析智能手机时代人们在新媒体环境下注意力缺失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希望带给新媒体时代的人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亚洲面临着金融危机后又一次严峻考验,一些国际学甚至认为,如果举措失当,“非典”对亚洲和全球经济后续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超过伊拉克战争。但是,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共济,而不是互相埋怨,隔离,敌视,恐慌,隔绝,甚而报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