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天颐 《考试周刊》2008,(21):87-88
在西方社会,<圣经>的影响早已超出宗教范围,其教义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本文将从<圣经>及其承载的文化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力入手.分别谈及:<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圣经>的德育功能及对学生思维的开启;大学生对<圣经>文化的掌握程度及对圣经文化普及的几点建议.希望通过圣经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导入.英语学习者能找到开启西方文化文明的钥匙.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相似文献   

2.
<圣经>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现代作家的创作或多或少都带有<圣经>的烙印.从原型研究入手,通过具体分析<百年孤独>中的<圣经>原型,探讨<圣经>对<百年孤独>所产生的影响,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许多西方生态学家将当今世界生态环境危机的历史文化根源归结为<圣经>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类中心主义理念.然而,经过对<圣经>故事中所隐含的生态理念的全面分析,发现<圣经>中的上帝实际上是自然规律的拟人化形象,自然规律在<圣经>中就是上帝的诫命和意志;<圣经>中的生态观不但不是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历史文化根源,而且非常符合现代生态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方基督教的"经书"--<圣经>,曾被许多作家不断借用到作品中.名字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的剧本<诺亚方舟>也是借用了<圣经>中的情节和人物.通过对<圣经>在<诺亚方舟>中的情节、人物的构建分析,更能全面的了解作家普拉东诺夫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归文娟 《考试周刊》2008,(5):172-174
本文论述了<圣经>在中国的翻译情况,讨论了各种译本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思想、文化、语言等方面.最后总结了在<圣经>翻译中出现的翻译理论纷争、存在的不足.并且展望未来的<圣经>汉译.  相似文献   

6.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在这篇文章中有多处对<圣经>的场景和意象的巧妙运用.一方面,这些场景和意象中所蕴含的寓意使整个文章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圣经>意象和场景在文章中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实际上,作者正是通过把这些<圣经>场景和意象所具有的寓意同女主人公的命运相联系和对比,从而形成了对<圣经>中女性价值观的颠覆.本文将阐述文章中对<圣经>意象和场景的运用的重要几处,借以体现其在文章中的特殊意义以及作者对其的颠覆.  相似文献   

7.
<创世纪>在整部<圣经>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前三章对研究<圣经>成典的过程尤其重要,有助于揭示"神"、"人"、"万物"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凸显<圣经>成典过程中不同的时代背景.而对于"亚当夏娃是人类始祖"的质疑,有利于对以色列人在族群认同过程中所采取的"集体记忆"方式的理解.由此可知,<圣经>成典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层累叠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圣经>翻译在西方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王.从纪元初期直到今天,人们对<圣经>的翻译从未停止过.它所涉及的语种范围、译本种教及译本的使用频率等,都是任何其他作品的翻译所不能比拟的.本文回顾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及现代<圣经>翻译的历史,勾勒出了波澜壮阔的西方翻译史上<圣经>翻译的发展画图.  相似文献   

9.
唐霞 《文教资料》2008,(3):41-42
国内研究<圣经>对莎士比亚戏剧影响的著作颇丰,但从<圣经>的角度阐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思想与原型却少有人问津.莎士比亚把贯穿<圣经>的爱、仁慈和宽恕等观念以及<圣经>中重要的原型运用到十四行诗的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诗的思想内容,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相似文献   

10.
<圣经>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圣经>就像一把开启西方文明的钥匙.而一门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文化这片深厚的土壤的,<圣经>中丰富的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建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圣经>文化的导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1.
<野草>中含有大量的<圣经>因素.文体上有许多共同点,尼采对<圣经>的戏仿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这之中起了一种媒介的作用.<圣经>把一些文体特点通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传染"给了<野草>,在这方面,能看出尼采对鲁迅的影响.鲁迅曾受尼采的哲学影响很大,崇尚个性精神和意志主义,但他对尼采极端的个人主义却始终保留意见,因为在他的思想世界里人道关怀或救世思想始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圣经>对英语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给英语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学习者脱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圣经>对英语学习的深远影响在习语、文化作品、谚语等方面可以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圣经>中的自由观念十分丰富.其中,<旧约>在论及自由时更为偏重其政治或社会学方面的含义,<新约>则更为注重其内在层面,往往把自由与罪性、死亡以及上帝信仰的实现综而论之.<圣经>时于自由的关注代表着人类思想探索的起步,其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夏金 《文教资料》2008,(5):27-29
<虹>的叙事结构应该和整个<圣经>关于人类堕落与得救的故事相平行,这是因为小说前半部分包含了一个"失乐园"的神化原型.而在小说最主要的后半部分,厄秀拉被塑造成一个女先知的形象.整个小说的结尾是启示式的.这种手法使<虹>成为了英国人的一部现代<圣经>.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的<虹>和<恋爱中的女人>的结构原型是<圣经>悲剧结构和圆圈型叙述结构,两部小说中的意象--虹、黑暗和月亮也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意象为原型.这种观点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两部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侯朝阳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25-27,65
在<圣经>中,审判的观念具有十分丰富而又复杂的涵义.就世俗层面而言,审判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裁决,这与<圣经>的律法观念密切相关;从内在的或更为显明的人神关系角度来看,审判意味着神对人类行为的回应.在<圣经>中渗透着这样一种信念,即只要人们认识到个体永远无法避免罪性的困扰.只要人们依然要求正义、善和爱,那么审判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我有一个最大的感受:教师的成长最离不开读书学习和教学反思,可以说这两者是教师成长的最佳路径. 一、读书学习:为教师终身发展奠基 综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  相似文献   

18.
《红字》中的圣经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对<红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一理书>反映丁作品当时的社会背景,表现了周围民众对待宗教的普遍心理,说明了海丝特当时所处的处境;<创世纪>表明了海丝特在精神上所忍受的痛苦,为描写丁梅斯代尔的内疚和自责做了铺垫;<撒姆耳后书>反映了牧师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深处所忍受的巨大的精神折磨;<圣经>使作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传奇剧,它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都与圣经存在着密切联系.文章首先分析<冬天的故事>中的主人翁原型,进而探讨对圣经母题--罪和救赎的化用,从而揭示莎士比亚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20.
话语是组织过的语言信息.话语的组织涉及"谁在言说,向谁言说,如何言说"三方面问题.话语不仅传达信息,同时传达特定情绪感染读者.<圣经>借助权威话语建立信徒对基督教的依赖和信任,巩固基督教的社会地位.其权威话语体现在言说主体的权威形象塑造,言说主体与接受者的悬殊地位的设置以及具备教化功能的言语方式.本文以<创世记>为例,探寻<圣经>权威话语建构的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