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渴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2):138-147
本文以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共词分析、可视化等方法对国内外网络隐私的发文情况、研究热点与研究主题演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的发文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有必要学习国外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角度不断地拓展网络隐私的研究视角;在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方面,国内外研究的相同点表现在: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技术研究和网络隐私与数据的研究较为重视,都呈现出对新兴技术带来的网络隐私问题较为关注的发展趋势等;相异点表现在:国外对信息分享中的隐私问题一直较为重视,而国内对位置服务中的网络隐私较为关注。  相似文献   

2.
网络隐私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网络交易过程中收集、利用和出售个人隐私数据的现象十分普遍.网络隐私的侵犯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最大困扰之一,如何有效地保护个人的网络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隐私保护的出现及其发展;其次,对网络隐私的价值问题以及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问题进行讨论,重点探讨了目前网络隐私保护的4种方式;最后给出了网络隐私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近年来,社交网络服务的隐私关注变得日益严重。先前关于隐私关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无差 别节点上(仅针对用户行为),但却忽略了用户在社交网络环境中有着长期的社交行为。【方法/过程】创新性地研究 了基于隐私关注和社交网络服务与用户双方利益的长期演化博弈,并首次将隐私关注作为一个因素引入到博弈 中,通过建立收益矩阵来构建双方利益的演化博弈,最后使用算法进行仿真验算。【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社交 网络服务商泄露用户隐私的比例与用户披露隐私信息的比例密切相关;用户的安全收益会提升其对隐私信息披露 比例;隐私披露成本有利于提升用户警惕性、减缓隐私信息的泄露,但这种正面影响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加大隐 私泄露惩罚力度有利于缓解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4.
网络隐私的概念、研究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网络隐私的相关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界定;对消费者网络隐私关注、网络隐私行为意向、网络隐私关注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这三个优先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讨论了网络隐私的研究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环境下用户隐私顾虑日益加深。尝试从用户对威胁的评估以及组织的隐私政策方面研究当下隐私现状,有利于企业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更好地发展。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实证研究威胁评估、网络隐私顾虑和组织隐私政策(重要性认知)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威胁评估和组织隐私政策都对网络隐私顾虑起正向影响作用;组织隐私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在威胁评估与网络隐私顾虑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只在威胁评估与隐私控制的关系中起显著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与隐私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一兵 《情报科学》2003,21(6):605-608
网络隐私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隐私产生的四种渠道和侵害网络隐私的四种可能方式,然后研究了网络隐私保护的行业自律措施和立法保护措施,最后就我国的网络隐私保护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李雪  许晓东 《现代情报》2015,35(6):166-171
随着信息社会化不断深入,网络隐私的侵犯与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探讨的焦点。本文以SSCI收录的网络隐私问题研究型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从文献来源情况、被引情况、关键词等角度分析了目前网络隐私问题国际研究特点;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该领域的4个热点研究主题:隐私概念争议与发展、隐私关注量表体系、网络隐私观形成前因和社交平台中的隐私问题。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为我国学者深入研究网络隐私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隐私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焕成 《情报科学》2003,21(4):428-433
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隐私的内容,探讨了网络隐私侵权的现状,提出了保护网络隐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崔丽  吴迪 《科技风》2015,(5):18
本文介绍了网络隐私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网络隐私侵权的表现,提出了保护互联网络隐私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息通讯技术(ICT)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即时通信软件(IM)、手机终端应用及社交网络(SNS)来发布个人真实信息,网络将以往零散的碎片信息整合成完整的个体信息,造成隐私泄露现象日益严重。本文总结了个体隐私泄露的渠道和类别,通过访谈研究,分析了个体隐私感知风险以及个体隐私保护行为特征:个体特征差异(受教育水平、网络经验)导致隐私关注差异;信息关联及商业价值在不同程度上与隐私关注的变化相关;隐私关注对感知隐私风险产生影响;个体隐私保护行为(常规保护、技术保护)因隐私风险感知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个体隐私感知与保护行为模型。  相似文献   

11.
网络隐私第三方认证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表明,由于担心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人们对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心存疑虑,严重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旨在给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网络隐私法律框架之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产生了基于市场运作的网络隐私第三方认证.为了减少网络用户担心隐私遭到侵犯的不安全感,不少网站加入网络隐私认证计划.本文介绍了网络隐私第三方认证运行机制,以及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第三方认证机制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已广泛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户对所提供个人数据的隐私关注一直存在,但却依然持续使用社交网络,需要解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方法/过程]运用社会影响理论,通过解析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隐私成本(即隐私关注)和隐私收益(即行为诱导:人际关系管理,自我展示,主观规范),建立隐私权衡模型,分析用户的隐私权衡行为,寻找隐私关注困扰下用户持续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结果/结论]用户提供个人数据并持续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并非是忽略了隐私关注,而是行为诱导(包括人际关系管理和自我展示)的正面影响超过隐私关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Onstar系统广泛应用在导航和卫星定位等系统中,基于Onstar系统的空间区域模糊搜索算法是解决网络隐私保护和源位置挖掘等关键问题的基础。传统方法采用决策树构建算法Diff P-C4.5的网络隐私保护机制,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On Star源位置网络隐私保护的空间区域模糊搜索算法,研究On Star系统路由协议模型,设计路由转发及隐私保护容错机制,对每层的最小竞争窗口值的调节系数设计为定值,得到每轮消耗的隐私保护预取值。计算On Star源位置加密信息系统传输的通信量,进行On Star源位置网络隐私保护的空间区域模糊搜索算法改进。实验分析得到,该算法能报确保Onstar原位置网络用户的空间区域隐私性,对空间区域的模糊搜索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社交网络隐私保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隐私保护方法——k-subgraph划分算法,它通过对社交网络进行分割,通过泛化顶点标签和扰乱图的结构特征,来对社交网络进行匿名化处理,拟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护社交网络中个体的隐私信息,同时保证了社交网络中匿名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5.
谢卫红  常青青  李忠顺 《现代情报》2018,38(11):136-144
现有学者从多个视角出发,应用多个理论来研究网络隐私悖论。迄今为止关于隐私悖论的成因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也缺乏对现有研究的系统梳理与理论整合,这有碍于隐私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本文检索和收集关于网络隐私悖论的国外文献成果,通过对文献系统性的回顾,对国外网络隐私悖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系统介绍了隐私悖论相关概念、隐私悖论成因相关理论的研究,并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一个理论整合的框架。这一框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将隐私悖论相关理论间的关系展示出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隐私悖论的形成机理。最后,结合现有网络隐私悖论研究的不足为国内学者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社交网络隐私保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隐私保护方法——k-subgraph划分算法,它通过对社交网络进行分割,通过泛化顶点标签和扰乱图的结构特征,来对社交网络进行匿名化处理,拟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社交网络中个体的隐私信息,同时保证了社交网络中匿名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黄丽佳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7,37(10):114-121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本文对国际网络隐私研究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主题集中在"基于移动位置服务的隐私问题研究"、"隐私保护算法研究"、"隐私保护技术研究"、"云计算的隐私安全研究"、"网络隐私权限控制研究"、"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中的用户隐私态度与行为研究"、"青少年敏感信息的隐私与安全保护研究"、"数据公开共享策略与国家治理研究"8个方面。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利用数据纵向分析网络隐私主题随时间发展变化的研究较少"、"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隐私问题关注度较低"、"国家的治理与业界的隐私政策相对独立缺乏联系"等问题,"大数据时代移动信息和社交信息挖掘过程中的隐私问题"、"在线医疗的隐私问题"等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本文将隐私网络效应与扫雷游戏的规则和过程进行类比,从而对个人隐私信息在整个虚拟隐私网络中的衍生效应和交互作用进行模拟,最终通过对隐私信息重要程度的划分来计算整体价格,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力 《现代情报》2005,25(11):24-26
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隐私问题突出的原因,论述了保护网络信息隐私的意义,重点介绍并分析了国外典型的一些网络信息隐私保护法的情况,最后阐述了其对我国立法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网络调查为研究手段,以读者隐私保护政策为研究对象,在调研国内外读者隐私保护政策及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隐私保护政策的结构和内容,并详细阐述隐私保护政策应具备的9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