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雷 《中国广播》2011,(5):23-25
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节目样式创作国和生产国。本文在深入分析英国的节目创新过程后认为,英国强大的节目样式创新能力后面是有着一套完整的创新机制在支撑。而对于整个节目制作行业来说,机制创新才是根本,是节目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另外,针对目前电视节目创新研究多,而广播节目创新研究相对乏力的现状,本文还有针对性地对广播节目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立足当今社会,创新扮演着重要角色。鉴于当前中国内地电视节目创作中所出现的模仿成风、低俗等主要问题,引入创新的理念与形式,已是大势所趋。作为电视节目制作者,我们应当具备创新意识,优化节目创作。  相似文献   

3.
王朋进 《视听界》2006,(6):24-26
在国内电视节目创新不力以及才艺选秀节目一哄而上的局面下,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能够赢得一席之地确实难能可贵。由此也引发了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同样是选秀节目,为什么有的大红大紫,有的却名落孙山呢?电视才艺选秀节目,再扩大一点范围,电视节目创新和成功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本文将从电视节目创作的思路出发,结合国内电视节目发展的现实问题,从电视选秀节目的历史经验入手,以《绝对唱响》为个案,探讨其中的规律和奥秘。国内电视节目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内电视节目近年来呈现出创新乏力的整体态势。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电视…  相似文献   

4.
业务研究     
与我国电视节目的规模相比,我国电视节目原创能力相对缺失、原创机制建设相对滞后。本期《讨论与思考》栏目发表了赵渊撰写的文章《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与机制》,提出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与机制的三个路径:一是建立电视节目创新的组织架构体系;二是健全电视节目创新的流程体系;三是加强创新节目的匹配性政策保障设计。  相似文献   

5.
《一年级》是湖南卫视于2014年10月份推出的真人秀节目,节目采用让明星以教师的身份来记录小学一年级新生生活的点滴,摆脱了以往对韩国电视节目的依赖和模仿,开始向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南卫视《一年级》的创新与成功的思考,分析我国未来电视节目传播和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创新的一种有效路径 提到电视的创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电视台自身的内部创新;但创新还有一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外部创新。简单来说,外部创新就是利用除本台之外的资源来进行电视节目的创新,其中不仅包括生产制作成品节目,还包括生产节目的创意设计。这种做法降低了电视台本身的生产成本,也使得创新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7.
赵辉 《今传媒》2012,(6):89-90
国内各地的民生新闻节目的兴起,占领了相当比例的收视份额,引领了民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随着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成长和壮大,民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民生服务、访谈、纪实类节目也随之兴起,此类节目以其在地域性与题材上的贴近性,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收视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在地面频道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地域性的民生电视节目的创新首要是解决原创性的问题,如果没有原创元素模仿和学习的节目就面临水土不服的危险,原创性是地域性节目第一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与标准逐渐提高,电视节目作为精神文化的主要部分,人们对其要求自然也随之增高。因此在新的时期下,电视节目是否具有吸引力和可视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而电视节目的编排就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本文就以电视节目编排为主,着重探讨了新时期创新节目编排问题。  相似文献   

9.
模仿创新是指传媒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产品为示范,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购买或反求获取率先者所创造的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丰富传媒产品优势结构的一种渐进性传媒创新活动。模仿创新是一种属于后发者的创新.被德鲁克认为是一种备受推崇而且常常是相对成功的创业型策略。  相似文献   

10.
周郑丽 《视听界》2013,(1):70-72
随着受众口味的变化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电视节目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压力,“求新”、“思变”成了电视节目寻求生存之道的突破口。然而,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研发状况让人担忧,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0%的省(市)成立了节目研发部门,开展节目创新活动,但实际上大多数研发还停留在搜集购买国外优秀电视节目的阶段,或者对其他台的成功节目进行简单改装模仿,实质性的研发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牟敏 《新闻传播》2009,(12):52-52
电视竞争中的“模仿趋同”现象是指电视台在上级台或兄弟台通过创新获得的市场优势的感染和暗示下,为了改变自身的不利地位而开始仿效和追踪其他台的运作模式,导致电视台在栏目设置、主持风格、节目题材等方面的趋同化倾向。电视节目的趋同则是由于媒体之间的模仿而产生的雷同现象,因此称之为“模仿趋同”更为合适,即由于模仿而趋向雷同。  相似文献   

12.
丛众  刘叶琳  焦宝 《青年记者》2007,(12):32-32
近年来,明星选秀节目为看惯了平民选秀节目的观众带来了新的乐趣。尽管《舞林大会》与美国的《与星共舞(Dance with stars)》极为相似;《名声大震》是向英国BBC《只有我们俩》购买的版权,但是他们对于外国优秀电视节目进行模仿和借鉴,并让这类节目在中国得以开花结果还是对电视节目创新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3.
张猛 《记者摇篮》2012,(11):40-41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电视节目过度模仿的研究颇多,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一般而言,电视节目过度模仿是指电视节目在形式、内容和神韵上全盘复制外来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和神韵。这些过度模仿的电视节目缺乏自身的创新元素,甚至连主持人的语言方式都对原节目进行模仿。过度模仿的电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系统研究方法,在节目生产系统概括出节目生产的三个基本元素——电视人、技术、现场事件,并界定了节目形态的概念。电视节目生产与创新的本质是节目形态的创新,是电视人、技术、现场事件的变化及其组合创新。节目形态在电视节目中具有本体地位,节目内容作为本体必将导致新闻无学、电视无学。  相似文献   

15.
电视谈话节目的"个性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现代传播》2003,(4):133-135
从 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起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至今已走过了近 8个年头 ,这期间 ,不乏一批具有成熟品格 ,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栏目 ,但是 ,对于整体上仍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来说 ,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就是各台谈话节目彼此间模仿抄袭过于严重 ,缺乏创新 ,缺乏个性。那么在电视频道、电视栏目不断增加时 ,该怎样找寻和拓展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空间 ?如何才能提高谈话节目的市场竞争力 ?又该如何利用媒介优势展示话语的魅力 ?一、找准“分众时代”的栏目定位消费时代 ,人们对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6.
节目形式雷同化,节目内容同质化,是我国一些电视节目的现状,如何实现创新是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探讨它给我国电视节目创新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激烈竞争的今天,电视节目的形态创新尤为重要,因为无论面对何种收视需求,都必须转化成相应的电视节目形态,才能为观众所接受。目前,与国外的电视机构相比,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太少,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在其形态的开掘和创新上相对欠缺。本文探讨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浙江卫视联合韩国SBS团队于2014年后期协力制作一档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跑男)。而《奔跑吧,兄弟》作为一项具有品牌特色的电视节目,在媒体节目的收视率独占鳌头,可谓是一项典型的成功电视节目代表。该档节目能够对《running man》这档韩国综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模仿,并以我国国情为出发点,使节目叙事和策划更具有特色,完美地诠释了兄弟成员的角色。为此,本文对该节目的叙事与策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伍新明 《新闻窗》2005,(2):35-37
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进入部分中国电视受众的视野,由于当前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几乎是移植、模仿西方的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这就给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是节目内容背后的文化背景。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在背后支撑它的就是特有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以直观的影像展现人群生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激烈竞争的今天,电视节目的形态创新尤为重要.因为无论面对何种收视需求,都必须转化成相应的电视节目形态。才能为观众所接受。目前,与国外的电视机构相比,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太少。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在其形态的开掘和创新上相对欠缺。本文探讨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