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和超声检查对外伤性脾破裂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27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脾脏本身表现:脾外形增大;脾边缘不规整或见裂带;脾实质不均匀;脾包膜下血肿CT表现为脾外缘新月形高密度或等密度影,超声表现为脾外缘带状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脾内血肿CT可见脾实质内团状或者片状高密度影,超声可见脾内液性暗区,或团状高回声。(2)脾破裂间接征象为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脾周血肿CT表现为脾周高密度不规则团块,超声为不均质混合回声。超声对腹腔积液的检出率为100%,远大于CT(57%)。(3)CT可同时发现多脏器损伤,而超声对4例后腹膜血肿均未检出。结论 CT和超声对不同类别的脾破裂诊断各有侧重,对脾真性破裂早期病人,可行超声检查;对脾破裂合并多脏器损伤,尤其合并后腹膜血肿时,宜做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慢性脑内血肿法医学鉴定。方法:分析总结16例外伤性慢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此16例患者伤后4h~4d后均发展成为慢性脑内血肿。结论:伤后不久的首次CT检查未发现脑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开始出现脑内血肿者,或于清除脑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可考虑外伤性慢性脑内血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破裂的实时超声诊断.方法:本文通过89例急性与陈旧性脾破B超诊断研究,分析了脾破裂的声像图表现.结果:结论:指出B超检查有助于脾破列治疗方案的选择,对脾破裂诊断及随访观察可作出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1 病情摘要 伤者,男,18岁,某在校学生.2002年8月14日被他人用拳脚击伤右腰背部,当时感憋胀、疼痛,活动受限,伤后即送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示:右肾上级包膜下可见6.2×6.2cm类园形高密度影,右肾包膜下新月形低密度影致肾影失去正常形态;左肾盂旁可见1.8cm大小之园形低密度影.诊断:右肾包膜下血肿,包膜下积液,左肾肾盂旁囊肿;专科查体:双季肋角不对称,右侧略饱满,局部青紫肿胀,叩压痛,沿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遂转入上级医院泌尿外科经卧床抗炎等治疗28d症状好转出院.诊断:1、右肾肾周血肿,不除外包膜下及肾内血肿.2、左肾肾盂旁囊肿.2002年10月8日复查CT示:右肾区相当中上极部位有9cm×7.5cm×11cm大小囊状低密度占位,边缘清楚,与前血肿大小一致,肝脏及右肾不同程度受压,右肾形态略有改变;左肾盂旁可见约2cm×2cm囊状低密度影,右肾填加影消失.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交通经济的发达,车祸伤比例不断升高,且常为严重的多发伤。严重多发伤是指病人有两个以上脏器受累,并有下列各病症之一者:①休克;②颅内血肿、脑挫裂伤;③腹腔实质或空腔脏器破裂(包括活动性出血);④隔肌破裂,多发性肋骨骨折或肺破裂、液气胸;⑤骨盆或胸腰椎骨折;③长骨骨折。严重多发伤在小儿科中是一种危急病,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我院共收治35例严重多发伤,其中18例为严重腹部损伤。本文将18例腹部伤救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脾破裂声像图特征的分析,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360例脾破裂的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B超诊断符合率为90%,诊断腹腔积液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腹腔穿刺术。结论: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重复检查。是诊断脾破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主因左季肋部撞伤4天于1985年4月25日入院,患者于4天前左季肋部被自行车撞伤后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突然病情加重,转我院就诊。检查:血压脉搏测不到,面色苍白,腹胀满,全腹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左季肋部叩击痛。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诊断脾破裂,腹膜炎,休克。入院治疗。经术前准备,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腹腔积血约2000毫升,脾上、下极挫裂伤包膜下出血,脾上极膈面纵轴裂伤约3厘米,深至脾实质,左膈肌少许挫伤,左肾侧腹膜挫伤血肿。施行脾部分切除术。将脾脏托出腹腔,游离脾上极,先切除脾上极挫伤部分,手指捏住正常脾实质控制出血,距挫伤线约1厘米内锐性切开脾脏包膜,刀柄切割脾实质,边切边  相似文献   

8.
1 病情摘要伤者 ,男 ,18岁 ,某在校学生。 2 0 0 2年 8月 14日被他人用拳脚击伤右腰背部 ,当时感憋胀、疼痛 ,活动受限 ,伤后即送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示 :右肾上级包膜下可见 6 .2× 6 .2cm类园形高密度影 ,右肾包膜下新月形低密度影致肾影失去正常形态 ;左肾盂旁可见 1.8cm大小之园形低密度影。诊断 :右肾包膜下血肿 ,包膜下积液 ,左肾肾盂旁囊肿 ;专科查体 :双季肋角不对称 ,右侧略饱满 ,局部青紫肿胀 ,叩压痛 ,沿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遂转入上级医院泌尿外科经卧床抗炎等治疗 2 8d症状好转出院。诊断 :1、右肾肾周血肿 ,不除外包膜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扫描对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为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表现.结果:37例患者所有病变均位于幕上,表现为颅板下弓形等密度影.单侧病变者32例,双侧病变者5例.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向健侧或向血肿相对较小的一侧移位,脑沟、裂、池不同程度变浅或消失,侧脑室不同程度变窄、移位.结论:CT扫描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位置、大小、范围,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早期使用甘露醇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 .方法 :回顾 10 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无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人 ,分为伤后 2 4小时内使用和不使用甘露醇两组 ,对两组病例前后的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伤后 2 4小时内使用甘露醇的病人中 ,有 19 6 %的病人出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而未使用甘露醇的病人中 ,出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比率仅占 6 1% (P <0 0 5 ) .结论 :伤后 2 4小时内使用甘露醇可能更易导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 .因此我们建议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早期如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 ,应避免使用甘露醇 ,减少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脑缺血后出现短T1高信号的认识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3例患者脑梗塞后出现短T1高信号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同时行CT检查和随访。结果:病变位于基底节区15例,皮、髓质区5例,小脑3例;基底节区病变呈斑片状短T1信号,皮、髓质区及小脑病变呈散在斑点状短T1信号改变;23例MRI检查出现短T1信号后,立即行CT检查,22例病变中无高密度影,1例枕叶梗塞部位出现少许点状高密度影与MR图像相似。结论:脑缺血后出现短T1高信号并非出血,而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这对临床正确治疗选择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CT与低场MRI影像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优缺点,以便更合理的应用.方法:本文收集了近两年经临床确诊的典型的急性脑出血病例48例,其中行CT检查30例,行MRI检查18例,分析两组检查的影象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出血在低场MRI主要表现为T1等或稍高信号,T2均表现为高信号,病灶周围可伴环行水肿;CT主要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灶,部分病例表现为高等混杂密度灶,周围伴不规则低密度环形水肿带,给诊断带来困难.结论:CT,MRI诊断急性脑出血各有优缺点,CT快捷,方便,基本满足诊断需要;MRI定位定性准确,二者结合起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征和误漏诊原因分析,以提高异位妊娠早期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将86例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和诊断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2%(75/86).主要声像图表现为盆腔内不同回声的包块,子宫正常或稍增大,盆腹腔内游离液体.结论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要注意结合临床及β-HCG检查综合分析、超声动态观察,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互补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76例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探讨乳腺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76例乳腺肿块经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结果:在乳腺肿块声像图诊断中,以边界回声特征最为重要,它是鉴别良,恶性肿块的关键,本组大多数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较低且不均匀,同时彩色多普勒检查出丰富或散在血液信号,良性肿瘤多表现边界光滑,内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检查大多数无明显的血流信号,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肿块等符合率较高,且具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病变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以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表现特点。结果单侧发病17例,双侧发病3例;上颌窦发病20例,累及同侧筛窦4例;多数窦腔病灶部位可见高密度不均匀的钙化影,多为斑点状、棉絮状、条状等,可伴有局限性骨质吸收破坏、增生硬化、窦口扩大等表现。结论窦腔软组织内散在的不均匀高密度钙化影是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主要的CT征象;多表现为单侧发病,上颌窦最易受累;CT检查对于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诊断、病变范围以及受累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科近2年来对20例脑出血病人CT定位血肿,采用锥颅穿刺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出血,取得较好疗效,大部病人得以病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病人,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2岁,其中高血压性15例,外伤性5例,病人分别有昏迷,头痛、呕吐、痫痛、肌力障碍等临床症状,脑CT扫描所见,基底节脑出血11例,皮质下脑出血2例,脑室内出血2例,外伤性创伤为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1例,额叶脑内血肿2例,经治疗后,痊愈14人,好转4人,死亡2人。  相似文献   

17.
常规CT扫描检查经常会遇到一些小病灶及各种原因的挤压或伪影,使该层面影像失去真实。这时就需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层面行加层扫描,做必要的特殊处理,进而取得理想的影像,为诊断提供清晰的佐证,这在CT检查中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浅述其体会。 1 加层扫描层面的判定 CT检查技术在不断发展,对人体的检查范围越来越大。检查逐步涉及一些新的脏器,加之一些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CT检查的难度。实际检查中视其扫描影像质量,对以下情况  相似文献   

18.
"同病异影、同影异病"是临床影像诊断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也是诊断工作中的难点。文章就脑实质内较为常见的、具有环形强化特点病变的MRI/CT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CT扫描过程中为达到更加正确的诊断,已较多的借助泛影葡胺特有性能。用于CT扫描的泛影葡胺浓度为60%,多采用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途径对组织、脏器的鉴别。下面浅析该药长期使用体会。 一、静脉注入:当常规CT扫描无力分辨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时,多选用泛影葡胺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2例胸锁乳突肌肿块的患儿高频超声表现,了解肿块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并对比观察健侧胸锁乳突肌.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的显示胸锁乳突肌内肿块,内有肌肉纹理,部分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超声图像与健侧有明显不同.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转归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