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科技类报纸特别是省级科技报,长期面向农业,定位在农村,以农业宣传和报道为主要内容,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形成科技类报纸就是农业报、农村报、农民报的固有观念。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科技类报纸应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家媒体都离不了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报道,这不光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重大的对产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企业事件极具新闻价值,而且因为企业的读者己成为媒体重要的广告和发行客户。但由于报纸定位不同,报道风格差异,媒体之间对  相似文献   

3.
近20多年来,我国媒体在经济新闻的认识与报道上取得了不少突破。经济新闻的地位之所以得到提升,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在市场观念的引领下,受众意识不断深入发展,都市类报纸异军突起,开拓了广阔的传播空间。在社会新闻、休闲娱乐、批评报道等领域做出了出色的表现,拥有大量广泛的读者。但是,都市类报纸在占据市场、拥有确定的影响力和影响面的同时,在经济新闻报道上却出现了短缺,这是一种失衡的现象。都市类报纸的“多质”与经济新闻这里谈到的都市类报纸是一个概念,包括晚报、都市报、快报、晨报、导报等。如果“‘单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界的竞争加剧。地市党报既要面对中央和省级报纸的竞争,也面临各种文化、娱乐、经济、科技等专业报纸的挑战,更受到电台、电视台的冲击。如果地市党报仍然墨守成规,以老面孔出现,不能从过去那种依靠政府花钱办报、依赖行政命令订报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更新观念,深化新闻改革和内部机制改革,确立竞争意识,就难以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为了尽快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力改进经济报道,应是新闻改革的突破口。要在坚持经济报道思想性指导性的同时,增强经济报道的信息性、社会性、服务性和可读性,使经济报道日益为读者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报道越来越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经济新闻也理所当然成了各类新闻中最为热门的新闻。翻开每天的报纸版面,我们可以发现,占据重要位置的总是经济新闻。 在我们去年的一次读者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对报纸刊登的经济报道,并非十分满意,认为平淡、平常,甚至是平庸,分析这种平庸现象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是当前报纸宣传的主题。这在直接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的产业报宣传中表现尤为突出。经济报道如何做到导向正确、有声有色、读者喜闻乐见?这是一道至今还没有完全破题的难题,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办报水平,提高报纸质量而必须尽快解决的课题。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使经济报道上“等级”?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是当前报纸宣传的主题。这在直接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的产业报宣传中表现尤为突出。经济报道如何做到导向正确、有声有色、读者喜闻乐见?这是一道至今还没有完全破题的难题,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办报水平,提高报纸质量而必须尽快解决的课题。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使经济报道上“等级”?  相似文献   

8.
《解放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随着全党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报的经济新闻及相关经济内容大大增加,经济报道在我们这张综合类报纸中的位置已十分突出。如何使本报的经济报道顺应时代要求、满足读者需求?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面临  相似文献   

9.
读者观念·理性思考·见物见人——经济报道的三个着力点李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经济报道的以下问题更为突出:如何让经济新闻更具社会化特色,如何使经济新闻更有理性思辨内涵,如何解决经济新闻只见物不见人的顽症。读者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作的最终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报纸,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经济报道方面扩大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努力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向报道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以适应读者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的需求,因此,报纸义不容辞地要把握报道的正确导向。然而,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程中,由于经济法规的制订、实施不能超越经济规律的必然性,难免会发生某些方面接受迟缓或遇到阻力甚至有越规、违规现象,因此,报纸无以自解地要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经济报道的导向与监督是报纸经济新闻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经济报道必须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转动。市场是商品买卖交易的场所,是商品交换的总和。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方法,它不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基础为特征)的现代化经济制度。经济报道就是反映市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进程中的客观事实。经济报道的导向在于促进市场的繁荣,促进市场经济走上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轨道,促进市场经  相似文献   

11.
报纸要加强服务功能,这是目前众多同仁的共识,但是怎样服务于读者,实际的认识和做法却有很多不同.本文将以经济报道为切口,对报纸应如何服务于读者的信息需求阐述一点初浅认识.常见的经济报道,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这样三种:一是企业的典型经验或教训介绍;二是新的工程项目、新产品或新的商业性服务措施的介绍;三是对新出现的消费方式或经营方式带倾向性改变的观察性报道.与此相对应,其采写经历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从各种不同渠道(如通讯员、政府文件等)获知或感受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经验、教训有典型意义后进行报道;二是有关采访对象提供便利、且首先是因为采访对象有报道意愿而报道;三是从积累的经验中捕捉到灵感后进行报道.毫无疑义,经济报道的出发点应是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经济成为人们所关心的头等大事,经济新闻也成了各大众媒体重点经营的版面之一.由于各类报纸的读者不同,对经济报道有要求不同,侧重不同,报道的方式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经济成为人们所关心的头等大事,经济新闻也成了各大众媒体重点经营的版面之一.由于各类报纸的读者不同,对经济报道有要求不同,侧重不同,报道的方式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4.
面对竞争压力,无论是老牌的晚报,还是新兴的都市类报纸,在报道思路方面都更加注重了读者本位观念。但是,许多报纸在表现形式上仍然局限在传播、报道、沟通等报纸的传统功能方面;停留在“笔底风云、纸上春秋”的层面上。我以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报纸要更好地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体现邓小平关于“有利于人民”的指导思想,更好地体现报纸读者本位的观念,就必须不局限于报纸的传统功能,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新体制对经济报道的新要求──关于深度经济报道的探索沈夕春把经济报道放在整个报纸宣传的首位,是苏州日报复刊14年来一贯的传统。特别是近几年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又把强化深度经济报道列为“重中之重”。实践证明,这不仅是报纸当前及今后的努...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专刊是报纸适应当地市场经济发展、读者需要和报纸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经济专刊许多大中型城市报纸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地市级党报,特别是地方党报中,经济专刊还处在发展阶段,由于思维观念跟不上,加上经济专刊所面对的都是汽车、房产、金融、投资等专业性很强的硬东西,使得经济专刊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是企业报的重头戏,甚至可以说是企业报的立身之本。怎样搞好经济报道是值得企业报探索的永恒的课题。尤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搞好经济报道就更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了。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报纸的经济报道大多是围绕任务走,  相似文献   

18.
论文缩微     
钱季平在《新闻知识》1998年第11期撰文指出,综合性日报如何既扩版增容,又不增加读者和报纸的经济负担?组合套报是一条可行的思路。首先是报纸板块化,各类报道内容的版面位置大体固定。这既便于报纸安排内容,又便于读者阅读时选择。第二步则是发行中尤其是零售时“化整为零,灵活组合”,一份报纸的几大板块内容由读者在订阅或零买时各取所需。文章最后说,对综合性日报来说,尽可能保证读者以最经济的费用读到最有用、最感兴趣、最可信的报道,这始终是报业竞争求生存、谋发展之道。“多版组合,一报多套”的思路是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19.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20.
第一版是报纸的面孔,怎样使这张面孔显得更生动更漂亮,尤其是怎样让读者在要闻版上读到更多更新的内容?我们有三点做法: 首先,认真筛选,精编一些看似寻常的经济活动报道,报出新意。一些商店开业、企业兴办第三产业等粗看并不是重要消息,经过加工成了引导人们认识市场经济作用的稿子。敢闯敢冒的新观念,冲破了原来墨守的那套经营管理的成规,带来经济活动的空前活跃。去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