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我们知道 ,一个单词、一个词组或者一个句子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但在意义上出现两种或多种理解 ,或在结构上可作两种和多种的分析 ,导致读者或听众对其理解与原意不相吻合或捉摸不定 ,或恰恰相反 ,这种言语现象我们就称为歧义现象。歧义通常被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两大类型。口头歧义又称为语音歧义 ( phoneticambiguity) ,书面歧义则又分为词汇歧义 (lexicalambiguity)和语法歧义 (grammaticalambiguity)。一、语音歧义1.英语中的词首或…  相似文献   

2.
汉语常见歧义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平原大学学报》2004,21(3):103-104
歧义是指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汉语中歧义的产生,有语境的原因,也有语言自身结构的问题。歧义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消除。  相似文献   

3.
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于文学作品及日常生活当中,歧义的产生有多种因素,本文主要说语境中的歧义。同时歧义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本文就从歧义的消极作用出发,描写文体的采用与语境不相符合造成歧义、产生于语言的特征,以及听者对语言的理解与说话方的意图达不成共鸣造成的歧义,等等,另外,从英语结构分析也会产生歧义。歧义是文学文本及日常生活中一种必然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4.
一个词、短语或句子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 ,或者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 ,这种现象称为歧义 (Ambiguity)。从构成英语歧义的内在要素来分 ,英语歧义主要有三大类型 :语音歧义 (PhoneticAmbiguity)、词汇歧义 (LexicalAmbiguity)和结构歧义(StructuralAmbiguity)。结构歧义 ,亦称语法歧义(GrammaticalAmbiguity)或句法歧义 (SyntacticAmbigu ity) ,是指由于句子结构切分不同或结构关系不同或潜在关系不同而形成的语句歧义。英…  相似文献   

5.
产生英译汉的歧义有很多原因,而望文生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学生不了解英语句子和词汇在不同上下文中的不同含义,造成对英语原文的理解错误,加上英语语法结构的复杂性,导致英译汉中形形色色的望文生义的错误,从而出现翻译的歧义。本文旨在解析导致英译汉歧义的各种望文生义现象,提出克服此类问题的方法,供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歧义是指"一形多义",即一种语言形式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一般说来,语言表达中产生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形:一、因一词多义导致歧义句子中某些词语是多义的,句子的含义就可能有多种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7.
所谓歧义现象(Ambignity)是指同一语言符号系列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解释,使听者或读者可以有多种理解。在英语交际和阅读中,都可以产生歧义,根据说话人与写作者是否有意识地造成歧义后果,所以又可分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英语幽默会话往往是故意制造的歧义,有意让受话者误会,闹出笑话。而造成理解偏误的往往是无意歧义,笔者拟就英语无意歧义现象从语法结构上加以分析。英语句子中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清或语义指向性不明确所产生的。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一、定语修饰语产生的歧义定语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在说话…  相似文献   

8.
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式句,若其深层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出现歧义。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是如此。造成英语句子歧义的常见因素有词汇歧义(LexicalAmbiguity)和语法歧义(GrammaticalAmbiguity)。这是因为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比比皆是,同音词,同音词组大量存在,有限的书写符号,组合搭配拼写出众多的字词;有限的语法规则,结构框架,以寡对众,序列搭配,呈现出各种短语、句子的结构关系。英语里的歧义句虽然不多,却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和语言障碍。它对准确理解和翻译作者或说话者的原意都会造成…  相似文献   

9.
歧义句的类型甚多而歧义的消除方法也因此而有别,这里介绍六种较为常见的消除方法,以供参考。一、更换词语法歧义句常常因某个词语的多义而造成歧义。为使这类句子句意明确,将句中不确定的词语更换掉即可。例如,“我想起来了”中的“想“就有两种理解,因此,可将产生歧义的“想”,或换为“回忆”,或换为“打算”,  相似文献   

10.
所谓“歧义”,指的是一个语句字面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比如:张山花母女俩回到阔别三十年的张家为。这便是一个歧义句。我们可理解为①张山花和她的女儿回到张家为,也可理解为②张山花和她的母亲回到张家沟。QQ)原本是两个句子,由于“张山花和她的女儿”和“张山花和她的母亲”出可称为“张山花母女俩”,因而使造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所以,例句是一个有歧义结构的歧义句,也叫“同形异义句”。那么,形成歧义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词性不确定。例(l)这盘菜不热了。析:例句中“热一的词性…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独立于特定语境之外的某些语言形式《句子及短语》,其结构、内容不限于一种解释,此种语言形式被称为“歧义句”。从形式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孤立看有不同的解释,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意思就清楚了,是合理的歧义句;一种是往往由语法和逻辑错误而造成的,属于不通顺、不清楚的语句,是不合理的歧义句。首先看一下合理的歧义句。  相似文献   

12.
花园小径句式歧义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园小径句式比较常见。这种句子的实际结构和意义与读者或听者最初接触时所理解的结构和意义不同。读者或听者最初对句子结构和意义的理解常常是不正确的,因此导致歧义现象的产生。花园小径句式的产生或是词汇歧义所致,或是由句法歧义带来。  相似文献   

13.
所谓歧义句,就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要辨识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多义词造成歧义(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1)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收看不上”,也可以理解为“瞧不起”。(2)句中的“摄”也有两种理解,一是孙燕亲自拍摄,二是她被拍摄。二、语音停顿造成歧义(3)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4)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  相似文献   

14.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我们虽然不必极端地理解歧义的普遍性,但其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所谓歧义是指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其中无意歧义则是由于语言使用者本身或语言结构自身的缺陷而导致交流受损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结构矛盾的自然显露。  相似文献   

15.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义的现象。它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句义的误解。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句子歧义呢?下面就书面表达上的歧义分析其主要病因: 一、停顿不明同一句话在口头表达时因停顿不同而使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在说话时可通过调整停顿以避免误解,但在书面表达时则容易造成歧义。  相似文献   

16.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义的现象。它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句义的误解。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句子歧义呢?下面就书面表达上的歧义分析其主要病因: 一、停顿不明同一句话在口头表达时因停顿不同而使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在说话时可通过调整停顿以避免误解,但在书面表达时则容易造成歧义。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语言中,歧义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常常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准确理解.歧义结构中的各种不同意义在语言运用中的频率有高低之分,有已被人们普遍理解的,有尚未被发掘的;出现这些不同意义的语境也有经常,偶然或还没出现之分.可见,在语言学层面上普遍存在显在和潜在两种现象.本文将围绕歧义结构中的潜性特征以及产生潜义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Box”这个词在英语当中作为“盒子”这个意思是凡学过一点英语的人都知道的。然而,它作为“拳击运动”这层意思就不一定是每一个学英语的人都知道的了。为什么同是一个形式,却具有两个毫无联系的意思呢?我们可以先从语义学中的歧义谈起。语义学是研究词以及语言的其他部分意思的学科。歧义是语义学的概念之一。Doris.T.myers在Understanding Languge一书中给歧义所下的定义是:“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义的语言单位。”Fromkin等在所著的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中也指出:“如果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可以从不止一种方式去理解或翻译,那么这个词或句子便称作有歧义。”在英语中,“cricket”这个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意义。语音(即同音不同义)、词义(一词多义)和语法结构等均可造成歧义。语音和词义造成的歧义比较好懂,而对于由语法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却往往在理解上造成混乱。下面就重点对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歧义句从本质上说,从属于语义性错误,这是和结构性错误相对而言的。属于结构性错误的(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这里仅就语义性错误中的歧义句,结合典型例句予以归类,以利于学生的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