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来看,每课生字大约有十五六个。这些生字分两类:一是会写,二是会认。面对如此繁重的识字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既减轻负担又能轻松愉快识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听了刘老师执教的《冬天是个魔术师》第一课时,收获颇多。下面摘取这节课中几个教学片段和大家一起研究。(北师大一年级实验语文教材上册)一、导入新课片断一:师:孩子们,你们见过魔术师吗?生:(异口同声)见过。师:魔术师能变什么?生1:我在电视里见过魔术师,他能把手帕变成鲜花。生2:魔术师能变出会飞的鸽子。师:是啊,魔术师的本领可真大呀。看:(老师…  相似文献   

2.
王伟红 《广西教育》2006,(3B):30-30,33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想看魔术吗?今天老师来耍两个魔术给大家看。(气氛活跃,翘首以待)  相似文献   

3.
正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魔术般的实验。想看吗?生:想。(师出示名言,生齐读)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师:感谢两位大师的指点。接下来请擦亮你的眼睛,这是托盘。这是塑料杯。(拿过塑料杯,透过杯子面向大家)看得见吗?生:能看见,这是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师:拿出硬币。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吗?  相似文献   

4.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看(出示实物)这是什么? 生:灯泡。 师:老师一松手,它会怎么样呢? 生:掉下来,摔碎了。 师:是啊,灯泡非常容易碎,一不小心摔到地上就碎了。那你有没有办法让灯泡落到地上不碎呢?今天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怎样让灯泡落地不碎?  相似文献   

5.
曹慧  付国华 《山东教育》2004,(25):45-46
一、探究的起点从情景创设开始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师:谁来说一说你们都喜欢看什么动画片?生:《蓝猫千千问》、《哪吒》……师:老师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而且今天我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动画片《冰河世纪》的片断,你们想不想看?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片片断)师:好不好看?喜欢吗?老师不仅带来了动画片的片段,而且还从动画片中截取了几幅漂亮的图片。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欣赏时注意看下面这些图片上的痕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留下的?(课件逐一播放“老虎在雪地上的脚印、獭鼠围着老虎画的圈、老虎和大象撞到冰墙上留…  相似文献   

6.
康立军 《山东教育》2004,(10):44-44
片断一:师:今天有这么多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学习,你们高兴吗?生:(异口同声)高兴。师:(指一生)我看你最高兴了,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生1:我今年12岁了。师:还有想说的吗?生2:我今年11岁了。生3:我今年10岁了。师:还有年龄更小的同学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生4:(王兵)有,我今年9岁。师:那你们想了解有关老师的问题吗?(想)生1:老师,你今年多大了?生2:老师,你的体重是多少?……师:刚才同学们问了有关我的一些问题,告诉你们,我今年27岁。至于有多重,一会儿你们会知道的。(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师:根据王兵今年9岁,老师今年27…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儿吗? 生:想师:那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文具店场景,最后定格在教材70页的主题图上)  相似文献   

8.
(课件背景,配以幽雅的音乐,学生自动地安静了下来。)师:好,大家先看这里。(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见过吗?生:见过。师:如果在电池盒中放入电池,灯泡就会……生:亮起来。师:地球人都知道!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生:因为电流正在循环。生: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经  相似文献   

9.
一、引入——学生自行发现问题   (教师做对比实验:小车两次从同一斜面滑下,一次滑到光滑的桌面上,另一次滑到铺在桌面的地毯上。 )  师:看到了什么现象 ?两次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  生:我看到老师一松手,小车就从斜面上滑了下来,在桌面上滑得很远,在地毯上却滑不动。   师:你们看到这个实验,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  生 (综合 ):小车为什么会从斜面上滑下来 ?为什么滑的距离不一样 ?为什么在地毯上滑不动,在桌面上却滑得远 ?  师:噢,有这么多问题要提,想得好。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小车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一、布置自学任务师:(手指翻开的书页)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就是这些,叫什么?生:负数。师:听说过吗?生:听说过。师:给你们十分钟,先看材料说明,再尝试着解决问题,会做的题都做上,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还解决不了的就写到黑板上,只写不明白的或自己疑惑的地方!好,开始!  相似文献   

11.
片段一师:今天有这么多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学习,你们高兴吗?生:(异口同声)高兴。师:(指一生)我看你最高兴了,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生1:我今年12岁了。师:还有想说的吗?生2:我今年11岁了。生3:我今年10岁了。师:还有年龄更小的同学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生4:有,我今年9岁。师:那你们想了解有关老师的问题吗?(想)生1:老师,你今年多大了?生2:老师,您的体重是多少?师:刚才同学们问了有关我的一些问题,告诉你们,我今年27岁。至于有多重,一会儿你们会知道的。(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师:根据王兵今年9岁,老师今年27岁,你能…  相似文献   

12.
师:今天老师给咱们班同学上课感到非常的高兴,所以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份礼物,都看到了吗?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生:想。师:赶紧打开看一下。师:谁来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一盆花。师: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生1:花的茎和叶都被透明塑料袋罩住了,并且袋口扎得很紧。生2:塑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教学流程: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些物品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师:老师已经把带来的物品都放在你们的桌子上了,打开来看看吧!生:(动手打开小盒子)是磁铁。师:你们能根据形状给这些磁铁起个名字吗?生:条形、环形、马蹄形磁铁。师:你们都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呀?生:文具盒上、小喇叭上、电话上、指南针上。师: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几个应用磁铁的物品。(播放录像。)[简评: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了解磁铁的特点和用途,为下面研究磁铁的性质做好铺垫。]师:同学们…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喜欢玩拼图吗?(喜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玩拼图开始。(拿出一小块拼图放在拼图里)这块拼图合适吗?生1:太小了。师:怎么看出来的?生2:拼图与拼图之间有空隙。师(再拿出一块大的拼图):那这一块呢?放在一起会怎么样?生3:这样拼图与拼图之间就重叠了。师(给出正好的拼图):这次的效果与前两块相比有什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节录 师:这是一支生日蜡烛,我让它浮在水面上。然后把蜡烛点燃(边讲边演示)。水上烛光,漂亮吗?在水底它还能燃烧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火遇水要熄灭。 师:是吗?这是一个去了底的塑料瓶,我用它把蜡烛罩住,往下压,请你们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演示)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带子     
【课前互动】师:我带来一个礼物(神秘地看着学生),哦?魔术。想看吗?生:想。 (师拿出准备好的一根红绳,再拿起一个信封,把信封两头打开,将红绳从中间穿过,用剪刀从中间剪下,信封分成了两半,而红绳却完好无损。) 师:有人举手了,想说什么来着? 生:这个魔术我在哪本书上见过。好像是信封后面有一个洞和一条线什么的,从洞里剪过去,线就没有断。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从这一节课开始,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认识大海,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单元《大海》(板题) 师:谁见过大海?能说说见过的大海什么样子? 生:我在青岛见过大海,大海可大了,可宽了,站在大海边,望不到海边的那一边。 生:老师,我在电视上见过大海,大海蓝蓝的,海里还有许多许多的鱼、海星、乌龟呢。 师:老师课前为你们找到了一段关于大海的录像,想不想看一看? 生:(齐声)想。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放录像)这就是美丽的大海,蓝蓝的海水无边无际,好像和蓝天连在了一起。你看,海浪冲上了礁石,被撞成了无数的浪花落下来。快来看,这是海底的珊瑚,鱼儿在它身边游  相似文献   

18.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你们想不想为各自的小组争光呢?那么,就请你们先为自己的小组设计一句宣传口号,好不好? 二、引题激情 板书课题。谁先来说说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呢?(生说) 父母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两句  相似文献   

19.
一、引入课题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把谁带到课堂上来了?生:木头。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木头。(板书:木头)二、探究木头的特点1.课上交流师:提到木头你会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刘维芳 《湖南教育》2000,(15):58-59
师 :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 ,你们见过哪些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请举例说明。生(综合) :黑板面、方桌面、文具盒面、手帕 ,等等。师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其实 ,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 ,你们想知道吗?不过 ,这些奥秘老师要让你们自己去发现 ,相信你们一定能发现!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纸片) ,想办法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先独立活动 ,再组内交流。)师 :请说说你们的发现。生 :(举着长方形)我通过测量 ,发现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长度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