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立业打下稳固基础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普遍遇到了认识理念、教学资源以及实施机制等主要障碍。因而应通过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以能力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创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构建以制度保障为基础的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有序运行的新机制等对策,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合作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共同组成的制度化的创业教育合作体系,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体制机制、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还面临困境,与新时期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存在明显差距。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训练等关键领域改革,构筑“多元协同”机制,搭建多维度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全覆盖的双创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高校积极推进"双创"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创新创业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环节,针对西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心理资本具有积极影响,创业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在自治区高校现有工作实践基础上,今后可通过三方面措施进一步推动双创发展:及时转变观念,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积极行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有效干预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和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知识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背景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高校创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四大发展困境成为制约其质量提高的根本因素。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家庭等多个主体协同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而,高校必须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突破现实发展困境,促成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的内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如何发挥实验室创新功能、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以高校实验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提出将高校实验室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结合,构建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协同机制。研究认为,协同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实验室创新功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获取技术竞争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亦可反哺高校实验室创新,为实验室创新提供精准市场导向,提升研究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少高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正在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但总体而言,创业教育仍以高校为主导,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创业企业量质双低、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双缺失等问题与不足还普遍存在。大学生创业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将创业教育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统一起来,让学生自己选择创业教育权,实现择业和创业、专业和创业友好对接,实现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的品牌化、系统化、持久化、机制化。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群体作为一支独特的创业力量逐渐壮大起来,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江苏省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以江苏省17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教育不足,创业成功率偏低.针对8所高校的实地访谈,发现高校创业教育缺乏个性化培养措施,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不足.建议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增加对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模块的比重、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探索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模式、培养大学生协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需要,培养开拓性的人才,高校应该通过创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为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就业的目标创造条件,取得创业教育的开拓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校承担着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重任,急需动员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浪潮中,以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形式多样、效果良好,但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也存在顶层设计不足、有效程度偏低、理念认同缺乏等情况.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校可充分发挥社会动员的激励、协同、参与功能,动员校内外一切力量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顶层设计的完善、有效程度的提升、理念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竞争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寻求职业技术院校的转型发展,中国台湾地区启动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将"创业教育"列为重要的推动策略。在此策略推动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转型为台湾地区第一所"创业型大学"。目标导向彰显创业型大学的价值取向,学校建立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创业型大学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创新创业学程和创新创业育成"五部曲"构建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同时发展创业教育的国际合作和校际合作,拓展创业型大学的国际化视野;积极推动产学合作,实现真正的创业实践。该校的实践探索能为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特色化办学是创业型大学的必由之路,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养成一体化的创业文化,这些举措将促进中国高校创业型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1998—2019年CSSCI数据库中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为数据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制作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图谱,以期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路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发文数量波动增长,研究主要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与创业教育、创业型大学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等五大方面展开。基于此,文章提出今后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来拓宽研究视角;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重点关注大学生创业意愿与过程的调查与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创业是将创意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创新是创业的前提。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表述,从我国实际出发,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学制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验平台建设的重点目标之一.文章归纳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实验平台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经验,剖析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探究实验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的必要性,通过理念协同、师资协同、课程协同、资源协同、科研协同、学科协同六大协同模式,为高校建构依托实验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大学生需要大胆创业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自主创业,以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从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指导机构、创业全过程的指导与服务、学分减免、鼓励优惠政策的颁布实施等几个方面尝试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机制,为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密切联系产业动态和行业形势,优化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等各项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文章提出发挥党团组织力、文化引领力、产业实践力,构建高校各部门协同、产学研合作、师生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可持续的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呈现出多样化、深入化、链式化等多种紧密发展模式,校企合作走向协同纵深发展。但是将校企协同推进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阶段相结合,根据人才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和需求进行价值激发、整合、转化和实现,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仍显得不够。因此,基于北京地区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结合校企协同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提出"三链共生"模型及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建议,对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创业是在组织内部开展的创业活动。内创业者是企业内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管理者,是企业内创业活动的主导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正式步入全面推进阶段。内创业者的成长路径以及内创业者的必备特质成为当前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院校在创业教育研究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内创业教育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知识的培养;并非完全由本科高校独一主导,可整合企业资源,校企合作,最终实现学生、高校和企业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高校结合当今社会学生就业情况,制定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教育方针政策,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来赋予学生足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就业。作为一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笔者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逐步分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策略进行详细论述,以此为有效缓解社会就业矛盾,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是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载体。以辽宁省L大学创业能力提升班14名学员为访谈对象,开展质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强烈的创业动机形成了创业班的共同愿景,与企业的协同培养和KAB体验式教学对创业教育较为适用,核心人物培养有利于建设高效创业团队,加强创业实践是提升创业胜任力的有效途径,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具有推动作用。为此,高校创业教育应精准化培养对象,加强协同培养,注重发挥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