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外学者对米哈伊尔.巴赫金的研究中,“翻译”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涉及到巴赫金谈翻译的研究十分少见。作者以巴赫金符号学观点为切入点,对他关于语言和文本的翻译的论述作一简略概括,并潜入巴赫金论点的背后揭示其关于可译性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在现实的交际语境中研究话语,揭示了话语的对话性本质,并阐述了与该本质相联系的有关话语的主体性、意义、内在话语、理解与表述的对话性等概念。以此理论观照翻译,显示出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3.
外位性思想和巴赫金众多学术创见之间有着隐秘而密切的联系,并在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使它成为了国际学界巴赫金研究的持续热点。国内学界对这个术语及其内涵和发展演化史还相当陌生,尚未对它展开系统而深入的专门考察和分析,这难免造成对它理解和把握的混乱和偏差,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巴赫金研究的深入发展。应当在对国内和国际学界在巴赫金的外位性思想研究现状对照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和把握外位性思想的内涵、其自身的发展演变史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内涵的丰富和侧重点的转移,将巴赫金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对话理念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它赋予阅读教学丰富而鲜活的内涵,巴赫金的“对语论”就是一例。巴赫金的“对语论”以“表述”为基本单位来分析语言事实和言语交际,他认为表述的目的在于“把我们的思想告知他人”,“任何一个表述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对话中的一个对语”。对话作为表述的本质形式具有应答性、对象性、诉诸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无不指向言语交际中除说者以外的另一个主体——听者。听者在言语交际中不是消极的听众,而是具有积极作用,“说者对一切语言手段的选择都或多或少受到受话人及预见中应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和实证色彩浓重的社会学分析相比较,巴赫金对狂欢节的阐述的确有许多出入,但这并不能说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虚假的。不能用“真假”判断巴赫金的理论,巴赫金的创新就在于开创了狂欢节的隐喻纬度,使理论因为想象而具备超越现实的可能,从而显示自身的革命性。“想象和语言的述行”是巴赫金狂欢理论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往给句子下定义,主要路径有逻辑的角度、意义的完整性、结构的独立性、句调。由此认识句子的本质特征,有很大局限。对句子的各种定义进行梳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重点对句子的语用特征即表述性特征进行探讨,可以见出:表述性是句子的本质特征。表述性分为句子的表述和句子的局部表述,句子的表述依靠句调来表现,它表达的是语气;句子的局部表述依靠语气词、语气副词等来表现,它表达的是口气;具体的句子和抽象的句子都具有表述性,但表述性的特点并不相同。具体的句子的表述性是外显的,实现了和语境的联系。而抽象的句子的表述性是内隐的,尚未实现和语境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对话理念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它赋予阅读教学丰富而鲜活的内涵,巴赫金的"对语论"就是一例.巴赫金的"对语论"以"表述"为基本单位来分析语言事实和言语交际,他认为表述的目的在于"把我们的思想告知他人","任何一个表述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对话中的一个对语".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巴赫金诗学的核心——参与性美学文论范畴的特点,探究巴赫金早期哲学美学与文学思想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巴赫金理论的价值立场。巴赫金参与性美学文论范畴的特点包括:文化整体视野下的大文学观和参与性思维上的审美事件性;形而上学基础上的文学形式观;以他人范畴为核心的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就在著述中阐述自己独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他反对结构主义对语言所进行的静止性描述,主张将表述看作是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应用.语言与语境密不可分,离开了语境,语言将失去其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不复存在.巴赫金在语言研究中所持的注重语境研究的观点是由他在哲学上所强调的自我与他人同时并存的观点决定的.他的研究方法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是从行为角度研究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从话语功能角度言语行为分为表述性言语行为、施为性言语行为和成事性言语行为。成功实施施为性言语行为一般要满足预备条件、执行条件和真诚条件。施为性言语行为的分类对其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学习的两种性质:天性学习和规定性学习为研究起点,分析两种学习认识的异同和产生的作用,试图从二者的集合相生作用中找出对教育异化现象的解释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最后一场雪纷纷扬扬时,我们的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理论读书班,正春意盎然地进行着。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轻轻地抚摩,爱不释手,因为它有一种积淀了丰富教育思想的厚重感;翻开施良方先生的《教学理论》、《学习论》, 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也曾让我望而生畏;《新课程标  相似文献   

13.
分析哲学家赖尔批判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否认了独立的心的存在,将心灵还原为行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但同时也面临方法论和本体论上的困难。由于其包含了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故成为一种"无头脑"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如何对待精神存在的事实?这也正是唯物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正成为网络用户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明显,特别是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进网络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免疫力.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让网络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视为自我调整顺利度过每个阶段的"危机",实现每个阶段的"平衡"。后悔往往伴随消极的情绪体验,与内部"不平衡"状态联系紧密,是人格发展需要处理的任务。接受后悔的程度、自我调整以及年龄差异影响个体的生活状态。适应和接受人生后悔经历对人最终实现人格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赫尔巴特主张在教学中和教学外都要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又反对教育者对学生放任自流。在对学生的态度上,他力图保持“压制”与“约束”、“自由”与“放任”间的平衡,这对当今教育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先民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而有很深重的忧患意识,这体现在他们创造的文字之中.在甲骨文中,关于灾祸的词很多,常见的有:灾、(因)、尤、蛊、艰.引起灾祸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上帝神明和祖先、天象、战争、疾病等.  相似文献   

18.
赫尔巴特主张在教学中和教学外都要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又反对教育者对学生放任自流。在对学生的态度上,他力图保持“压制”与“约束”、“自由”与“放任”间的平衡,这对当今教育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部长达四十多万字的《务虚笔记》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不同凡响的文体形式震撼文坛,作品中生存的困境与难题、人生的矛盾与悖论,对人生种种可能性的探讨,深沉的宗教情怀,直透心灵的语言,独特的隐喻方式,多声部回旋变奏的复调结构以及云遮雾绕的叙事美学,令众多研究者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20.
focus on form(以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语言形式教学的主流,因其可以有效平衡语言形式和意义而备受关注。通过回顾其产生发展过程及理论依据,概括其实施方法,有利于理解其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指引相关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