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物》第 61页第一自然段 ,光合作用定义之后有一句话称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糖类 (通常指葡萄糖 )。第 64页光合作用过程图解中 ,也把光合作用的产物写为C6 H1 2 O6 。这种说法其实早已被科学证实是不全面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包括单糖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双糖中的蔗糖和多糖中的淀粉 ,其中最为普遍的也不是葡萄糖 ,而是蔗糖和淀粉 ) ,但不仅仅是糖类。长期以来 ,糖类曾被错误地认为是光合作用唯一的有机产物 ,其它有机物 (如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 )是植物利用糖类再度合成的。的确 ,这些物质有一部分是再度合…  相似文献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新陈代谢中两大重要生理过程 ,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正确理解在不同条件下两者的发生情况 ,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解题 .【例 1】 右图是在一定的CO2 浓度和温度条件下 ,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叶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O2 的吸收量表示 )的关系图 .请据图回答 :( 1 )曲线B所表示的是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关系 .( 2 )a、b点表示 .( 3 )叶面积为 2 5cm2 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 ,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为mg .( 4 )将该阳性植物叶片先在光强度为 X 的条件下放置若干时间 ,然后放于暗处 (光强度为…  相似文献   

3.
陆敏刚 《新高考》2006,(9):57-64
【考点归纳】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①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_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_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的过程。从概念中可看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必须有光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设计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一般都必须对实验植物先进行“饥饿处理”。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是利用吲哚酚试剂来检测维生素C的。但吲哚酚既昂贵又很难买到 ,为此 ,我作了如下改进 :1 材料的改进用加碘后变蓝的淀粉溶液替代吲哚酚作为检测试剂。2 改进的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能使碘 (I2 )还原成碘离子 (I- ) ;碘 (I2 )能使淀粉变蓝 ,而碘离子 (I- )不能使淀粉变蓝 ,利用检测试剂的颜色变化可确定是否有维生素C存在。3 操作过程(1)检测剂的配制 :实验前根据需要配制一定量的30 g/L的淀粉溶液 (需加热煮沸 ) ,冷却后滴入 0 .0 2mol/L的碘液 ,使之完全变成深蓝色的溶液为止 ,装瓶 ,贴签 ,待用。(2…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和动物的意义。 2.指导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查阅资料。 二、课的类型及课时安排:实验与查阅研讨课,二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实验。 难点:光合作用实验的全过程。 四、第一课时所使用的教具: 1.植物性蛋白质的检验:面粉团、纱布、水盆。 2.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一盆阔叶绿色植物、不透光的黑纸、回形针。  相似文献   

7.
例1 将两个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其中一枝仅保留一片叶片(图1甲),另一枝保留两片叶片(图2乙、丙),叶片置于玻璃盒中密封(玻璃盒大小足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甲叶和乙叶的盒中注入 CO_2,装置分别如图1和图2,光照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放射性的叶片 ( )A.仅在甲中 B.仅在甲和乙中C.仅在甲和丙中 D.在甲、乙、丙中学生认为,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分析,甲、乙都满足,可以检测到放射性,但丙叶片由于缺乏 CO_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而光合作用的有机物是暗反应中合成的,因此,丙叶片不  相似文献   

8.
第Ⅰ卷(共 12 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 :H 1 C 12 O 16 S 3 2 Fe 5 6本卷共 2 1题 ,每题 6分 ,共 12 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 ,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 .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C .自身免疫     D .非特异性免疫2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 ,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C .光合作用的全部反应是呼吸作用全部反应的逆转D .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 3 0 0分 .考试用时 1 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每题 6分 ,共 1 2 6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以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 :C  1 2 N  1 4 O  1 6 Na  2 3 Mg 2 4 P  3 1 Cl  3 5 .5 K  3 9 Ca  40 Fe  5 61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叶片从幼到老光合作用强度不变B .森林或农田中植株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C .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 ,因此是固定不变的D .在相同…  相似文献   

10.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在叶片上叶绿体借光能使周围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有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等)并释放出氧气(图1)。  相似文献   

11.
1.连续分裂的动物体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 米稻度 /\一图 光合作用强度。 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 (D)分裂后期. 2.图1表示在适宜的温 度、水分和CO: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 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 (B)C3植物比C;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 达到饱和. (C)C;植物比C:植物光能利用率高. (D)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 3.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 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湿热处理条件对甘薯淀粉糊理化性质的影响.甘薯淀粉经不同湿热条件处理后,通过测定其透光率、溶胀度、凝沉性及冻融稳定性,分析了湿热处理水分、温度、时间、水改变对甘薯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不同处理条件下甘薯淀粉糊的溶解性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湿热处理水分质量分数(10%~30%)的升高,淀粉糊的透光率从11.43%降至3.5%,呈逐渐下降趋势.凝沉性逐渐减弱,膨胀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冻融稳定性增强.改变湿热处理温度(90~130℃),淀粉糊的透光率均低于原淀粉(8.87%),且静置后所得上清液体积都远远大于原淀粉,凝沉稳定性下降,而膨胀度均高于原淀粉(2.82),呈现先增后减趋势.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淀粉糊的透光率和凝沉性逐渐增加,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则呈现无规律变化.电镜扫描分析显示,经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会发生明显皱缩,部分颗粒有粘结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虎耳草人工栽培的水分条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不同干旱条件下盆栽虎耳草的光合作用,同时采用LC-20AT高效液相色谱对虎耳草中没食子酸和岩白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处理天数的增加显著减少,处理42 d后,体积含水量仅5.8%.净光合速率随干旱加剧显著降低;蒸腾速率在干旱14 d时有所上升,达4.08 mmol·m~(-2)·s~(-1),此时气孔导度也有所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显示,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等都随干旱加剧而降低,处理28 d时下降最显著.干旱能显著降低虎耳草的生物产量,处理42天时,虎耳草干重仅10.7 g·pot~(-1),但适度的干旱能提高有效成分含量,没食子酸和岩白菜素含量在干旱14 d时最高,分别为2.11 mg·g~(-1)及4.13 mg·g~(-1).结论:虎耳草较耐旱,干旱处理14 d时仍能维持一定的光合作用,保证生物产量的积累,并显著提高有效成分含量,人工种植虎耳草时可适度地控制水分给予.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生物》教材的“植物”部分中 ,光合作用的生理实验有三个 :①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分组实验 )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 ;③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演示实验 )。这些知识贯穿高中生物教材 ,在整个中学生物知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 ,对这 3个实验的用具与装置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 ,设计制作了一套面貌全新的、更加科学的、多功能的植物生理实验仪器 ,简化了操作过程 ,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1 光合作用实验叶片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 ,教材设定使用“黑纸片与回形针”用于…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细胞内含物的观察:1.观察淀粉粒:学生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时候,能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同时学生知道很多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到底淀粉是什么形态?  相似文献   

16.
1 验证光合作用 1.1 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取出1.在枝条上选两片叶,用大小相等两张锡铂纸两片对称地粘贴在叶的两面,黑暗饥饿1~2天.再放到阳光下,2h后,将标记叶剪下,置于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滴上碘酒,发现遮盖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相似文献   

17.
使淀粉在甲醇或乙醇介质中与 NaOH 和 CICH_2COOH 作用,制得了性能与 CMC 相近的羧甲基淀粉钠(CMS)。实验表明,较适宜的条件为:淀粉:NaOH:ClCH_2COOH 为1:1:1.6(质量比),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h,同时要防止干燥过程中产品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王美华 《生物学教学》2002,27(7):19-19,18
1 问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 (江苏教育版 ) ,植物的光合作用部分安排了四个实验 ,其中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为验证性实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为观察 (或演示 )实验。作为全书重要的适宜于探究性实验的知识 ,仅仅起到使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是不够的。因此笔者尝试将上述实验改为有关光合作用诸条件的探究性实验 ,这样既完成了原有实验的教学目标 ,又巩固和运用了教材中介绍的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探究法 ,更实现了在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9.
生淀粉糖化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23原生质体为对象,经激光、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选育出高产生淀粉糖化酶突变株黑曲霉NL-3,其生淀粉酶活力为156μ/ml.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4.5,30℃,72小时.K~+、Mg~(2+)对NL—3产生淀粉糖化酶有促进作用;Z_n~(2+)对产酶有抑制作用.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以玉米淀粉为底物时最适温度50℃,最适pH4.5;以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底物时最适温度60℃,最适pH4.0—4.5.酶在60℃保温15分钟,玉米淀粉为底物的酶剩余活力80%.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废物的酶剩余活力98%.  相似文献   

20.
试剂总结(见表表1 名称}主要成分及配制、12碘液 配制:将29碘化钾放人5盆11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后再加人19碘,加蒸馏水稀释至300 1llL 应用 ①“光合作用”实脸中,用于鉴定淀粉的生成(教材第一册P .52); 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用于鉴定淀粉是否分解(教材第三册P.8) 原理 多数淀粉是由20%一25%的直链淀粉和乃%一80%的支链徒粉组成。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部的氢链卷曲成螺旋状。几会嵌人到螺旋结构的空晾处,并形成一种稳定的淀粉一碘络合物。这种淀粉一碘络合物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除了蓝光以外的长波光,从而使淀粉呈现蓝色 注意事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