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慧心和善心是苏轼的个人品质,这种品质主要体现在他的创作和人生体验之中。善心主要体现在他对儒家入世思想的吸收上,慧心主要体现在他对佛道思想的吸收上。苏轼之所以吸收儒家经世济时的思想和释道两家超然物外、淡泊人生的态度,是根源于他的善心和慧心。正是慧心和善心使苏轼实现了人格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2.
乡愁是现代人的重要精神体验和心理症候,根源于人的家园皈依意识和漂泊而孤独的生存状态。在计文君的文学世界中,乡愁体现为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求,对故乡的依恋和回归,也体现在富有古典韵味的小说文体上,即创作主体具有浓郁的文化乡愁。持久而诗意地书写现代人的乡愁正是计文君小说创作的魅力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北村1992年皈依基督教后,便以一个基督徒的眼光关注世界、进行创作。他揭示出人世充满着罪恶与堕落,这种罪恶源于人类的诗意的栖居地的丧失与人性欲望的膨胀;人靠自身是无法弃恶从善、获得拯救的,只有依靠上帝才能获得救赎,否则将走向毁灭。他把创作与布道合二为一,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特例。但是,在其创作中,也体现了宗教万能的偏执及强烈的宗教专制性。  相似文献   

4.
佛教对李煜的人生走向和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根源于社会传统与现实的多重原因,在李煜与佛教的接触之中不断深化.李煜助力了佛教的兴盛繁荣,佛教也成就了李煜的思想塑造和诗词创作,他对佛教不断进行着自我的内化,同时也表达着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与整个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出生世家,生平坎坷。老庄思想和魏晋风骨成为他文化心理的主要因素,佛禅思想亦有体现。同时,他认为词源于乐府,应该遣情抒怀,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词的创作上,他追求雅致,并表现出一种平等、真诚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当史铁生由现实主义写作转向形而上的写作。转向人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时.作家的创作发生了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创作上因形而上的思考而采取“主题先行”.他的这种手法有别于那种脱离生活实际的“主题先行”.是一种“意在笔先”的“主题先行”;另一方面作品的风格达观而平和.这源于作家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更主要的源于作家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7.
但丁构想和创作的《神曲》,源于对"善"与"爱"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时间打入空间,构造了《神曲》独特的艺术结构,既是艺术家心灵结构的一种体现,也为我们打造了一种人类灵魂存在的和谐秩序和走向复活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题崔青蚓洗象图》的创作冲动源于李定国义师的抗清壮举,源于作那拳拳爱国心,也是他入清后思想转化的标志性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革命历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中,海南作家张品成体现出独特的意义。他通过革命叙述的微言大义、历史的考证与补阙等手法体现了史诗的另一种写法。他一方面打造了多彩的少年儿童形象长廊,同时也尽量增添作品的浪漫化表达,从而较好地体现出创作的儿童性。在人物三角关系设置以及叙事节奏等方面,作者也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之伟大,不止在诗,也在其辞赋与散文创作。在他的辞赋与散文作品中,有着与他的诗歌创作一脉相承的创作风格,这种创作风格又通过其作品营造的浑融的意境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李白在《白马行》、《结客少年场行》、《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等诗中,数次自我标榜“杀人”。根据对唐代法律的了解和对李白理想追求的考查,这实际上是他在当时任侠思想的深刻影响下,用一种反常理的方式来凸显自己超然独立的个性,展现自己不同寻常的理想追求而已。  相似文献   

12.
区仕衡,顺德人,一位生活于南宋末年的普通读书人,却做出了上疏弹劾权奸贾似道、倾尽家财募兵抗元等不寻常的举动。通过对他的人生轨迹的简述,结合对他的诗作的分析,探讨他存于心底的忧国忧民的意绪以及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哲思型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到处流露出对生命困苦极限的体验、感悟和内省,他以自身不寻常的经历和独特的写作视角,叩问生命真谛,寻求困难人生的精神救赎之途。地坛是史铁生精神家园的栖居地,母爱是他精神的支柱和希望的源泉,写作是他超越人生苦难的精神救赎之途。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巴赫的四十八首平均律以后钢琴文献中的最大曲集。对理想的追求,对苦难的坚忍,对生活、人和自然的热爱,构成了这些奏鸣曲的主要内容。贝多芬的音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节奏往往在整首作品中博动,而他在发展主题方面的技艺,又总是和他对节奏的独特概念密切相关。在演奏技巧上,他采用相应的钢琴音区和以和弦织体包围旋律的特点获得歌唱性,踏板的运用成为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并得以发展,通过歌唱与断奏的对比,多样而细腻的分句色彩变化手法,获得空前的富有表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丈夫》是一篇凄美精致的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乡下青年丈夫到县城看望以做妓女为谋生手段的妻子的故事。这个青年丈夫在目睹妻子的接客生活后,逐渐触动了对自己身份的再认识,终于彻底放弃了以前的幻想,夫妻俩重新回到自己的乡下家里。沈从文描写了一个有关丈夫身份澄明的非常特殊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内外存在的破碎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实属罕见。这对他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呈现出极为糟糕的破碎状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他对写作质量的寻求,使他对自己的作品始终不满。论文拟从他写作的“内外生态”入手,对其写作状态进行论述,以期为解决学术界“诉讼”长久的卡夫卡“毁稿遗嘱”提供了一个本源性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漫游是盛行于唐代尤其是盛唐文人中的一种普遍风气,几乎所有的盛唐诗人都有过漫游的经历,而其中尤以李白为甚,李白一生都在漫游中,其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无止境的行旅之中,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高傲的个性使然;热爱自由的天性;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从陶渊明对酒的特别爱好中,我们可以把住诗人精神之脉,感受其心魂脉动。在对酒的爱好中饱含着他极其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一意识的形成主要由于不同寻常的出身导致的心理上的压力、所处时代的风云际会对其心灵世界的投射以及自身的坎坷经历对心路历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奉诏北上,写上<界围岩水帘>诗,五月赴任柳州,写有<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诗,陶醉于人间仙境,没有流露出哀怨之音,成为柳诗创作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20.
《书谱》充分肯定了书法的社会功用和艺术功用,深刻地揭示了书法的艺术本质,具有卓越的美学思想,高明的艺术观;坚持发展的观点,提出反对泥古。在缝承与创新的关系上“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充满辩证思想,是艺术辩证法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