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他们见月生情,勾引愁思,或思人,或思乡,或思目,千般感慨。万般幽情。留下多少优美动人的诗篇:因此,“月”已成为文人才子抒写愁思的触媒: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因月而起;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念亲人之情因月而起;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思围之情也冈月而起。  相似文献   

2.
陈志平 《中学文科》2005,(11):72-72
《三峡》一文,有这样两句:(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句(1)中“亭午”和“夜分”是两个不能并存的时间概念;“曦”和“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讲意思是不通的:“如果不是正午或夜午,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这个句子应分开来讲:“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半不见月。”可翻译为:“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这样理解意思才正确。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指的听力减退不仅是两耳部分听力或全部听力的丧失,而且还包括由于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单耳听力的减退。以下是不同月龄的孩子听力减退的表现: 出生~3个月:对于一米以内的尖锐声响(如拍掌、吹喇叭等)没有被惊吓的反应,或者对于母亲的声音亦无任何反应。 3个月~6个月 对母亲的声音没有反应,对拨浪鼓之类的发声玩具不感兴趣,没有被逗乐的反应。 6个月~10个月: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听到电话铃声等设有兴奋感;不能理解一些简单的词如“来”、“抱抱”等。 10个月~15个月;不能根据声音指令准确地指出或朝向熟悉的…  相似文献   

4.
王长福 《学语文》2011,(5):24-24
古今文人辞赋中对酒的歌吟咏赞可谓不胜枚举:或文雅如“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或浅近如“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或缠绵委婉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粗放直露如“感情深、一口乔,感情浅、添一添”;或情真意切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这个意象可谓褒爱有加,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自居易的《琵琶行》等对“月”这个意象的运用可谓令人击节赞叹。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月”更是情有独钟,他揽“月”人诗: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言志……而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前赤壁赋》融“月”人文,匠心独运,将“月”运用得出神人化,摇曳生辉,丝毫不逊于前人。  相似文献   

6.
所谓合叙,即前面提出两个或更多的词或短语(本文在其下用“·”“-”标出),后面以对应的词或短语相承搭配(本文在其下亦对应用“·”“-”标出)组成两套或两套以上平行结构关系。比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即“亭午见曦,夜分见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即“渔于江,侣鱼虾;樵于渚,友糜鹿”。 合叙这种修辞手法,其构成一般都应遵循对应相承的原则,即要按词序相承,不能颠倒,一错乱便易产生误解。杨树达先生在《汉文文言修辞学》一书中对合叙有专述,所举句例结…  相似文献   

7.
一、文学常识:大窄门 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第17题)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王维《_____》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8.
1,“光滑表面”隐含:摩擦力为零.2.“很轻的物体”隐含:重力忽略不计.3.“小车在水平面上静止或匀速运动”隐含:小车受平衡力作用,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4.“通讯卫星”隐含:相对于地球静止.5.“同种材料“隐含:密度相同.6.“浸在”隐含;物体的体积大于排开液体的体积;“浸没隐含;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7.“漂浮或悬浮隐含;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上浮或下沉”隐含。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小于它受到的重力.8.“光屏上成徽’隐含:实像9.“冰水混合物”隐含:温度为0℃.常见隐…  相似文献   

9.
张芳明 《现代语文》2007,(4):128-128
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阿Q的原名作过饶有风趣的考证。鲁迅写道:“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  相似文献   

10.
月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诗人常常把它当作感情的截体.亲情、乡情、友情,爱情都可以借月抒发。或思乡怀远、渴盼团圆,如“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被思落谁家”;或是寄托友情,表示祝愿,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或抒写男女之情,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歌月”。殊不知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另一作用;夸古长存的明月,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的前四句“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相似文献   

11.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有“春江花朝秋夜月,往往取酒还独倾”两句。其中“春江花朝秋夜月”句教材没有注释。此句假如当作一般写景来理解——“春江”,指“春天的江上”;“花朝”,指“花开的早晨”;“月夜”,指“秋月皎洁的夜晚”。这当然讲得通,但如果把“花朝”当作“节令”即“花朝节”或“女人节”来理解,则更能表现出诗人谪居江州后那种抑郁、苦闷,以及虽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的“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天涯沦落”之感。 花朝,作为节令一般有两说。一是《辞源》中所谓:“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地发展,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莉”,使人类的生命科学出现了一次飞跃;5月,美国IBM超级计算机“深蓝”在国际象棋人机大战中击败了世界级棋手卡斯帕罗夫;7月,美国“火星探路者”飞船在火星成功登陆;11月,举世瞩目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胜利实行大江截流。诸如此类的科技成果,使中国古代“嫦娥奔月”、“愚公移山”、“女娲造人”之类的神话已经或即将变成现实,同时党的十五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正在加速构建,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实行市场…  相似文献   

13.
结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许多优秀教师都很讲究恰到好处地“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有些教师经常忽视“结课”这一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或听到铃声,道一句“今天就到这了”后下课;或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在等待中听到铃声悄然离开:或兴之所止,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更有甚者,能一节课后再上满10分钟“加时课”。因而,很有必要研究一下结课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明清白话作品中有一些疑难词语,或至今无人作释,或释而未当。今试为诠释明清白话词语十条,如:“扒蚱”即“蝉的幼虫”;“摩诃萨”为“摩诃萨捶”的省略,即菩萨;“监工”即“盘工”,一种民间互助的劳动组合形式;“映”即“熄”;“捱步”为“有秩序的行进”,又指“艰难行走”等。  相似文献   

15.
晨读下班辅导,一学生问我:“《勾践灭吴》‘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课本上的注释是:‘政’通‘征’,征税。这句话该怎么翻译?”当时我颇觉此问太易,便不假思索地说:“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学生又问:“课文中这一段的末尾有‘十年不收于国’又是什么意思?”顿时,我感到十分尴尬,仿佛落入圈套。因为按译文应该是:“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这样岂不前后自相矛盾:明明上文说只有死了“当室者”或“支子”的才可“释其政”,而此处却是普遍“十年不收于国”。不过我…  相似文献   

16.
中秋月圆,人们总爱把明亮、皎洁的月亮当作光明、美好的象征,所以古老的成语中有很多是带“月”字的。下面有几条带“月”的成语,请你填一填。1.()()()月2.()()月()3.月()()()4.()()()月5.()月()()(答案在本期找)娱乐城答案:《中秋月圆填成语》:1.蹉跎岁月;2.日新月异;3.月白风清;4.披星戴月;5.日月合璧。中秋月圆填成语@子川  相似文献   

17.
在诸多星球中,月亮是最能够撩拨人们情怀的奇物天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千里寄相思”……干百年来,人们望月生情、以月传情,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也留下很多睿语佳句。请以“月亮”为话题,选择适合自己的言情写志或记事明理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章(诗歌不得少于20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18.
《中学文科》2006,(10):13-18
【解析】答案:①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从试题来看,有如下特点:一是课内名句占较大比例,都是补出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形式为三选二,难度不大,实际上写对课内名句即得满分;二是课外名句是“常见”又“常用”的,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掌握。  相似文献   

19.
预言一: 21世纪的新“四化”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地分化瓦解着地域、种族这些有形或无形的“壁垒”,这种趋势发展的终极便是“技术全球化”、“产品多样化”、“市场本地化”以及“服务个性化”的结局。 预言二:依旧有效的四律 著名的“摩尔定律”断定微处理器的运行速度会每 18个月翻一番;“贝尔定律”则认为如果保持计算能力不变,微处理器的价格和体积每 18个月减一倍。这就意味着同等价位的微处理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而同等速度的微处理器则会越来越便宜。 同样有效的还有“吉尔德定律”和“麦特卡尔夫定律”。乔治·吉…  相似文献   

20.
凤庆县教育系统结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从3月8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师德标兵”评选和学习活动。依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这次“师德标兵”评选条件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奉献教育,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钻研业务、严谨治学;尊重家长、团结协作;在教育教学中一个或几个方面事迹突出、感人,成绩卓著,受到各方面公认。评选采取逐级推选、教职工(包括代课教师)投票评选、向社会公示、评委审查通过的方式进行。历时半年,凤庆县共评出10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