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完整题即为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只给出部分条件或问题,需要先补充一个或几个条件或问题,然后进行解答的应用题。通过补充非完整题的训练,既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1.通过补充非完整题的训练,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已知小明有8支铅笔,小红有4支铅笔。__________”这道题用两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能提出许多可以解答的问题,可知它是开放型的:①小明和小红共有几支铅笔②小明比小红多几支铅笔③小红比小明少几支铅笔④小明的…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应用题"的练习课时,把"补"问题改为"猜"问题,效果较好。开始,老师说:"同学们,有一道应用题,问题没写出来,你们能猜出我要问的问题和要列出的算式吗?"随即用投影仪打出题目:"小明有12元钱,小红有8元钱。?"小学生一听"猜"问题,兴趣盎然,都想猜中,个个动脑筋,急不可待地举手发言。  学生A说:"小明和小红共有多少元钱?算式为12+8=20(元)。"老师马上把学生回答的内容用投影仪打出来。  学生B说:"小明比小红多多少元钱?算式为12-8=4(元)。"  学生C说:"小红比小明少多少元钱?…  相似文献   

3.
例 小明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15分钟,小英与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经10分钟相遇。相遇后,两人各自继续前行,当小明到达乙地后,小英还需几分钟才能到达甲地?学生审题后感到:这是一道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应用题,利用题中条件,按照相遇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分析解答,有一定困难。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这道题与哪类应用题相类似,并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怎样分析解答。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想到用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分析解答:把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看作单位“1”,小明单独行完全程需要15分钟,小明与小英共同行完全程需要10分钟,那么小英单独行…  相似文献   

4.
有两位老师同教浙教版第八册数学第31页“行程问题应用题”:小明和小红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55米,经过4分钟相遇,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 讲授新课时,A、B两位老师均采用了课件、学生表演、画线段图等多种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运用两种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应用题”的练习课时,设计了一道“猜猜看”的题目。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题目“小明有12元钱,小红有8元钱。________?”让学生“猜”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兴趣盎然,都想猜中老师的问题,个个动脑筋,急不可待地举手发言。 生A:“小明和小红共有多少钱?算式为12 8=20(元)。” 生B:“小明比小红多多少钱?算式为12-8=4(元)。”  相似文献   

6.
我们农材小学教师调动频繁,所任的科目也是经常变换的,很难为学生打下系统牢固的知识基础。一般学生都不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很低。特别是两种量比较的应用题,学生更是模糊不清。针对这一情况,我编了一组不同类型的两种量比较的系列题让学生练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系列题共分四组: (一) 被比量是已知的加减法习题①小华做了300道题,小明比小华多做50道,小明做了多少道题? ②小华做了300道题,小明比小华少做50道,小明做了多少道题?  相似文献   

7.
<正>小红、芳芳、小明和小龙四个人各拿一只水桶去接水,水龙头注满4个人的水桶所需要时间分别是5分钟、4分钟、3分钟和6分钟。只有一个水龙头,问怎样安排接水顺序可使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最短是多少分钟?  相似文献   

8.
一、想一想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迅速回答问题。 (1)1秒钟回答的问题 1.小红一次能跳离地面4分米,2次能跳离地面几分米? 2.小青蛙想从5米深的井里跳出来,每次跳1米高,几次可以跳出来? 3.小红唱一首歌要2分钟唱完,小明和小红一起唱这首歌,几分钟唱完?  相似文献   

9.
星期天,爸爸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题目:小明和小红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红每分钟走70米,小红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途中与小明相遇。这时一共用了10分钟。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相似文献   

10.
在一步应用题中,学生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这两类应用题之前,应当运用教材中“小明和小红面对面摆小棒的插图”上好准备课,为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做好准备。准备课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实物,画一画图形,用表示数量关系的语言说一说所摆(画)实物、图形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含意。教学时,先从儿童已经掌握的“同样  相似文献   

11.
成淑芳 《新疆教育》2013,(11):86-86
伴随着《数学课程标准》和全新配套教材的出台,低年级应用题的表现形式有了全新的变化,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题是小学低年级很需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应用题不仅可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仅就小学应用题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解答应用题时,有些学生把“小红有7支铅笔,比小明多2支,小明有几支铅笔?”解答成7 2=9(支)。把“王平和李新跳绳,王平跳68下,比李新少跳5下,  相似文献   

13.
熟练地解答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要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并且达到熟练的程度,必须在学生明确了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之后,长期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基本训练。一、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改条件、补问题的训练。1.条件相同给应用题补充不同的问题。如:①小华做了8朵花,小红做了16朵花,——?(用加法解答)②小华做了8朵花,小红做了16朵花,——?  相似文献   

14.
墙报的“学习园地”上有一道数学题:“有一高楼,每上一层需要2分钟,每下一层需要1分30秒,小明家住底层,小明从底层于12点25分开始上楼给住在最高层的王老师送信,交信时用了1分钟,此时的时间是13点15分,问:这座高楼一共有多少层?”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教学——“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65公里,一列慢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60公里。两列车在离甲乙两站中点10公里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公里?”——这道应用题时,采用以下的安排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速度、时间和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出示以下两道应用题让学生口算:①甲乙两绳长相等,若乙绳截10米接在甲绳上,那么甲绳比乙绳长多少米?②李伟每分钟比小红多走5米,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要几分钟李伟才比小红多走20米?通过练习,学生明白了两数相等,若一数增加10,男一数减少10,则两数相差为10×2;1分钟多走5米,2分钟才多走10米,如果要求多走20米的时间,就要用20÷4。  相似文献   

16.
小红和小明是好朋友,但两人不在一个班级。有一天,小红问小明:小明,你们班有多少名学生?小明略想了一下,说:我的前后各有一排座位,我坐的这排从左边数我是第八位,从右边数我是第七位,你说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乐趣     
正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朋友一起打篮球。在阳光的照射下,身上调皮的汗水毫不留情地往下流,我们越打越熟练,越打越觉得好玩。过了一会儿,我们俩打累了,就到观众席上去休息。突然间,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禁不住说了出来:"小明一分钟投8个球,小红一分钟投6个球,他们一起投了8分钟之后,小红提高命中率一分钟投8个球,小明由于体力不支减少投球数,一分钟投4个球,那么多少分钟后小红和小明  相似文献   

18.
张彦 《宁夏教育》2014,(1):27-27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高效的前提,教师到底怎么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感悟。一、深入分析教材,把握知识的结构脉络在教学中借助具体的学习素材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灵活多变,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很好地把握教材,做到正确理解知识间的脉络联系,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如某教师在教学"正、负数"时导入新课:"小明去阅览室还了3本书,小红借走了3本书。请你把借阅图书的情况表示出  相似文献   

19.
设计背景:“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片断一(感知“倍”)二(1)班的数学课堂上正在举行一场有趣的拼摆图形比赛,咱们也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第一项比赛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尽量用小棒摆出更多的正方形。画面出现小红、小芳、小明摆正方形的情景。时间到,他们三人摆好的正方形数为:小红□小芳□□小明□□□你猜第一项比赛…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理解感知师:(出示下图)小明上学走了6分钟,小红上学走了8分钟,谁走得快些?谁走得快些?小明家小红家生:还要知道路程才可以比。师:(呈现线段图)小明上学要走360米,小红上学要走56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