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适先生曾对毕业生赠言:“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胡适先生的人生“三味药”对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也是有启迪意义的。根据胡适先生的人生“三味药”,我们似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其一:炼制“问题丹”。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的独特思维表现形式,教师要努力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并能掌握好火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向已知不断发问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具魅力的教学就是在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其实并没有什么捷径,要学好知识,必须常备“三味药”。  相似文献   

3.
魏邦良 《师道》2009,(3):43-43
胡适曾给某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胡适在演讲中所说的这个防身“药方”,有三味药。第一味叫做“问题丹”,第二味叫做“兴趣散”,第三味叫做“信心汤”。  相似文献   

4.
胡适先生曾在一次大学生毕业会上,给毕业生们开了一个含有三味药的"防身"药方:第一味药叫做"问题丹",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第三味药叫做"信心汤"。我以为,这药方也适用于今天为人父母者对孩子进行家教,用后肯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钱敏 《中国教师》2009,(Z1):550-550
<正>1960年,胡适应邀去台南成功大学为毕业生作了一场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讲演中,开出了"三味药":一是"问题丹",二是"兴趣散",三是"信心汤",胡适这三味药,与其说是"防身药方",倒不如说是"成功药方"更为妥当,这三味药,虽然单独看都很平常,没有新意,但把这三味药  相似文献   

6.
半个多世纪前胡适先生应邀对毕业生离校寄语时,作了一次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演讲,他以老大哥的身份赠予了将步入社会的学子一个防身的药方,作为随时救急之用,包括"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三味药。  相似文献   

7.
胡适先生曾对毕业生赠言:"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对赠言的个中韵味有了深刻的领会.  相似文献   

8.
“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胡适开给毕业生的三味药。 人之一生,难免患病染疾,有病用药,对症而下便有助于身体恢复。而学之一生,亦会遇上种种“病症”。  相似文献   

9.
一次,一位教师临时有事请假,教务处临上课前安排我代课。于是,意外的机会就产生了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师:张老师有事请假,学校安排我来上这节课。因为属于计划外的课,我就想做点计划外的事。也就是说,我想改变一下上课的内容和形式。不知同学们同意不同意?(欢呼声一片)师:胡适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为北京大学毕业生开的三味“防身药方”中的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决问题。”可见提“问题”的重要。下面我们就来一个提“问题”的比赛,大家可以带着游戏的心态来参与。当…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胡适是个人们争议较大的人物。因为他主张向西方学习,有人曾说他是“全盘西化”。然而,当历史的车轮已将我们带到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时代的今天,如果认真玩味胡适先生的文章,尤其是《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我们便会深深地发出这样的感慨:胡适先生并非是那些人所指的“拿来主义”!他的主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他所发出的句句感言是充满理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2,(34):13
正胡适曾给毕业生开过三味"药":第一味叫"问题丹"。每个人总得带一两个麻烦且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作伴,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第二味叫"兴趣散"。人生总得有个乐趣,拥有不为名、不计利的爱好,会避免心灵枯竭。第三味是"信心汤"。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2.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三味的“味”字是先生的父亲更改的。过去,古人把经书、史书、子书比喻为三种不可缺少的食物:经书如米谷,史书如蔬菜,子书如点心。这样的书屋,生活中能缺少的了吗其寓意之深可想而知。鲁迅说三味书屋“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说到“严厉”,除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管理之外,还表现在招收学生的严格上。三味书屋每年收的学生一般保持8个,最多10个左右。先生“自说因精力有限”,多了“就照顾不到”周建人《略谈关于鲁迅的学习》。每当收新生的时候,总先要经过先生认为可靠的熟人介绍,然后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21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碳中和”项目式学习的观摩与分析,归纳出高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三个亮点:真实的生活情境、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多元的评价方式。同时就共性问题提出了三点策略:提升“讨论味”“对话味”“展示味”,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项目式学习真正地“眼中有人”“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明确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主要内容;其次提出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价值意义;最后思考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5月10日 晴 今天,我怀着好奇心读了胡适先生写的《差不多先生》一文,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差不多先生”是一个凡事都只要求差不多的人,就连生命他也只要求差不多。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三味书屋”的“三味”,有三种说法。据许饮文先生说,是把经书比作米谷,史书比作蔬菜,子书比作点心,这是一说。(见《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第二说是:“读经书味如稻梁,读史书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这是寿镜吾先生亲人寿洙邻先生所述。据此,有人将“三味”释为“米饭、肴馔、调味品”;亦有人将“醯醢”释为鱼肉  相似文献   

17.
“三味书屋”的大匾额(高66.5厘米,长204厘米)高高地悬挂在寿镜吾(怀签)先生的书房,其中的三味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解释呢? “三味”典出于宋代李淑所著《邯郸书目》的序文:“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拆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其中太羹指肉汤汁,折俎是用牛的左肩胛,大臂、臑(nao,即小臂)医治跌扑创伤而举行的一种祝药仪式,醯醢,(xihai)醯为醋,醢是用肉、鱼制成的酱,泛指“肉酱”。李淑在  相似文献   

18.
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当年一位外国记者,中文不错,可是,有些中国成语或引经据典的词汇,他老是摸不着头脑,例如,他翻译“胡适先生,驰骋文坛”这句话,就变成“胡适先生经常在写字桌上跑马”。中文译成外文,由于外国人常常照字直译,变得驴唇不对马嘴。如“一诺千金”...  相似文献   

19.
书如阳光,沐浴其中,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众,现拾以“三”类之者,与各位共赏。读书“三味”与“三余”。绍兴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从寿镜吾先生达五年光景的读书之所,“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酭”,据有关资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  相似文献   

20.
郭来坪 《现代语文》2006,(11):60-60
我们读书人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并不陌生,但真正能说清出其中的“三味”是指哪“三味”的却并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