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新升格幼高专学校处于转型期,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教师职业倦怠势必影响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从社会、学校、个人三因素探析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希望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合力干预作用下,帮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当前正在加速推动教师职业化,如何关注和研究教师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策略减少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对继续推进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教师职业特征、社会环境、学校情境和教师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角度提出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教师职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国外社会学家休森认为,人们评价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即社会声望、财富和权威,在影响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时,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可见评价与分析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标准不可能是单一的,过去通常仅凭教师的经济收入来指称教师职业地位的方法是很不科学的,经济收入只是影响教师职业地位的一个因素,它只反映了教师在社会中的一个层面的地位,而不是整体地位。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把握影响教师职业地位的各种因素,综合分析提高教师职…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及其实现措施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职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一门专门职业。教师职业不是天生就是专业,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古代社会“官师合一”“圣师合一”的漫长历程中,教师培养并没有专门的机构,也没形成一定的制度,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进入近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以专门进行教师职业训练为目的独立的师范教育诞生并取得长足发展,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特征日渐凸现。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困境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美国教师职业的供求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师职业的收入,而且影响着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及职业声望。美国教师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作机会,教师队伍的多样性成为热议的话题。由于教师职业的稳定和收入的提高,美国教师职业的声望和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教师工作已经成为许多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理想职业。  相似文献   

6.
目前,教师职业压力大是一个现实问题,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要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也需要多方面的全力配合。文章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学习状况以及未来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是社会、学校、个体自身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需要从社会、学校和师范生自身等方面着手。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师范院校应积极改革,重视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和提高;师范生自身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伦理关系的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教师职业伦理由教师职业伦理关系、教师职业规范、教师个人德性和教师职业伦理秩序四个要素组成,四者息息相关。随着教师职业伦理历史演变至后现代社会,他律时期统一的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开始减弱,道德环境变得宽松,道德主体的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多极化开始出现,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从"教师主宰"走向"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职业规范从他律时期的"服从"走向自律时期的"主动构建",教师个人德性走向伦理反省与自明,教师职业伦理秩序从"规则中心"走向"关怀中心"。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之一。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对教育的发展极为重要。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便会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避免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的《免费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问卷》,对556名免费师范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其选择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的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1)免费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排列顺序为职业声望认同、社会支持、专业承诺、职业吸引力;(2)与男生相比,女生选择教师职业更多是考虑社会支持和教师职业声望认同;(3)教师职业对独生子女的吸引力显著大于非独生子女;(4)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多是从职业吸引力方面来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科生更多则是因为社会支持和有更高的专业承诺的缘故;(5)大一和大三学生选择教师职业的四种价值取向都显著高于大二学生;(6)教师职业对父母是经商的免费师范生的吸引力最大,其次是农民和工人子女,最后是教师子女。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影响及缓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受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给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可以从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威信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并未呈现出同步向前发展的趋势,甚至教师职业越来越多地受社会各个层面的质疑.为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应该从改善教师生存环境、充分发挥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立完善教师从业制度、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和技能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师职业威信.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其角色扮演状况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与社会成效。教师职业声望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教师职业声望的认识、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影响教师职业声望的因素及提高教师职业声望的对策四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从具有哪些特征的毕业生会选择教师职业、什么动机促使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两个方面进行分性别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大学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概率显著低于女性;选择教师职业的男性和女性存在一定的特征差异。薪酬和就业选择方面,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起薪低于选择其他职业的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概率更高。教师与其他职业的职业收入差距在男性毕业生群体中更加显著。选择教师职业的女性更注重职业符合兴趣爱好、职业稳定性以及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也更容易对所选工作的稳定性、社会地位以及工作的独立自主性感到满意。给定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5.
陈占艳 《文教资料》2012,(29):147-149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重要来源,在追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不能仅仅是流于形式,教师自身、学校、社会和国家应携手努力,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需要和动机、认知方式、人格特征、能力素质、自我期望、经验、心理准备状态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教师职业压力的内部心理因素和影响教师职业压力的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分析认为,教师职业压力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几个阶段:环境刺激→对压力情境的评估→应付策略的运用→严重压力症状的产生→反馈机制的制约,完善了教师职业压力的内在心理机制模式图,进一步揭示了教师职业压力的本质和压力产生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既是个体与教师职业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个体内在特点和外在环境及社会文化制度等因素共同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变化。论文追溯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历史、研究视角,分析其概念内涵、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理论模型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变化的解释,阐释了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方法、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的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和师范生职业认同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倦怠密切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社会和谐和教师队伍稳定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通力合作。社会要加大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从工资待遇、职称晋升、教育投资等方面给教师"安全感";学校层面应该完善管理和评价体制,搭建教师职业发展的平台;教师自身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和良好的反思习惯,注重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以有效抵御职业倦怠和实现教师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职业枯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枯竭问题是当前教育界和心理健康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高校教师为视角,分析了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及其主要特征,探讨了在社会全方位转型和高校体制改革深化过程中诱发教师职业枯竭的压力源,并从个体抗衡能力、专业期望、组织环境、报酬待遇、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调适方案。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倦怠是影响教师职业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我国教师职业现状,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产生原因,并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视角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