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诗词中双关与典故的英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典诗歌之美不仅在其意境,而且在其表达。双关与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两种修饰手法和艺术技巧。由于语言、化差异,双关与曲故的英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本在分析双关与典故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英译中相关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诗中的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语际转换过程中的主要难度所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于典故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在翻译界得到普遍的好评,其中对典故的处理技巧有其独到之功。对许译唐诗中典故的翻译技巧做出分析归类,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提供可鉴之资,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论许译《唐诗三百首》典故的翻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中的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语际转换过程中的主要难度所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于典故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在翻译界得到普遍的好评,其中对典故的处理技巧有其独到之功。对许译唐诗中典故的翻译技巧做出分析归类,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提供可鉴之资,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诗的国都。中国古代文学因古典诗歌而更加绚丽多彩。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也将其作为重要的内容来教学。诗歌是最精炼、最简洁、最富表现力的文学样式,它凝聚着先人的智慧。那么我们的先人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来构思他们的作品呢?本论文将从最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比兴、用典、双关、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角度来谈谈古典诗歌的构思。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诗歌的创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而数字恰恰是单调乏味的,似乎与形象二字相距甚远。然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却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嵌入诗中,使之韵味无穷、情趣陡增。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峰,其创作技巧千姿百态,数字入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创作方式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对唐诗以数字入诗的艺术技巧作一点浅陋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在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占据中极为重要的作用,鉴赏诗歌不仅能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读懂诗歌的思想情感,更要学会鉴赏诗歌中那些常用的艺术技巧。文章列选了诗歌中常见的几个艺术技巧,将诗歌创作的理论与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相对照,以期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和艺术的理解诗歌创作中常用到的那些技。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正册判词英译本对比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正册判词隐写了十二位女子的未来命运,暗中预示了一些故事情节。在众 多的 英译本中,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译本脱颖而出。本文从典故、双关和诗歌艺术三方面,就正册 判词对这两种译文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8.
诗歌翻译的本质就是再现原诗的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围绕这一基本原则 ,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格律手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着重就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格律转换之相关技巧进行了探讨与归纳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中有些可以译,有些不可以译,不能一概而论。作者试图从诗歌意境的角度,包括诗歌的多层次、诗歌的模糊美以及诗歌中典故与比喻等方面来阐明:诗人以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感情的古典诗歌,要通过翻译恰当地再现其意境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3,(A3):29-30
<正>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考为了体现学生对诗歌艺术的传承,设置了诗歌阅读鉴赏题,直接考查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作为阅读题中最高层次的测试,学生不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和鉴赏技巧,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下面笔者就语文高考中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11.
毛滂诗有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诗歌在形式和技巧方面非常注重典故的运用和文字的锤炼;诗歌风格也是多样化的,不仅气格清雄,而且情韵特胜;而对于诗歌内在意韵的营造上,一方面气貌明朗,另一方面意境幽雅。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然而要将其译成英文却是非常困难的事,由于中西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两种语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译性。本文从诗歌的表达形式、意象和典故三个方面举例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光辉起点,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我国古典诗词高峰的唐宋诗词也不例外。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用典、化意与艺术手法三方面来举其大略。 一 唐宋诗词中大量运用了《诗经》的典故,一些词语自《诗经》之后便具有了固定的涵义,被后世诗歌广泛沿用,兹举数例: 1.《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相似文献   

14.
古典汉语诗歌有着丰富的艺术表达力,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无可否认的是,把古典中文诗歌翻译成对等的英语形式是一项巨大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国内外,诗歌的翻译业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的探究和具体的翻译实践当中要运用的技巧与方法。在本文里面,我们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学东 《教学随笔》2013,(Z1):11-14
<正>诗歌的艺术手法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打通这一关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笔者就古典诗歌中常用的几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谈一点浅见。一、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古典诗歌中,直抒胸臆仅是独特的抒情方式,而间接抒情却十分普遍,手法也丰富多彩。(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6.
读中国古典诗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的诗句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大多因诗歌耐人寻味的多义性所致。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大体包括双关义、情韵  相似文献   

17.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要求考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即诗人具体运用某些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来写景状物。至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在古典诗歌中比比皆是,容易识别。下面结合具体的诗歌来赏析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8.
双关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法。这一修辞法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读者领会其弦外之音。本文结合丰富的诗词例子,着重分析双关的四种类型,探析双关手法在诗词曲艺术特色方面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用典是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善于用典更是《纳兰词》的一大特色,纳兰用典或抒情或言志,用典不仅多,而且典故多与词境融为一体,独造新境,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20.
艾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现,给英美意象主义运动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意象主义者们在古老的中国诗歌中找到了同其诗歌理论颇为符合的完美形式和“创作支点”.他们学习和借鉴了中国古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技巧,从而为英美诗歌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