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审美角度分析武术自身所内含的美。空灵和充实相生变化的规律成就了武术的整体和谐。形式、节奏和气韵上的和谐深刻地体现了武术的内在美,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和谐。通过武术美的赏析进一步感受武术特有的内在美和对自然生命的感动。如何更好地弘扬武术文化,传播武术的内在美将是我们继续努力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探讨了网络传播在武术发展中的重要性,着重从网络媒体与体育和武术信息、文化、产业以及科学研究几方面论述网络与武术的关系,从而加快武术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刘震宇  王琦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4):41-43,76
从武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学的角度,从全局和长远眼光探讨武术的发展,提出武术发展的战略构想,推动武术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对武术跳跃动作起跳时膝关节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对起跳时作用肌群进行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从而阐明了如何提高武术运动中的弹跳力。  相似文献   

5.
徐朝会 《考试周刊》2011,(25):142-142
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探讨了武术的社会功能,认为武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发展武术运动,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推动中华武术的发展,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在这里,从武术所蕴藏的深层价值入手,以其价值取向出发论述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历史上出现的武举制、中央国术馆及现代的武术段位制进行比较,分析三者在武术传播方面的共性,为武术的理性传播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武术套路创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大众武术及全民健身的视角入手,对武术套路创编的历程做了简要回顾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促进当代武术的普及与发展,充分发挥当代武术的价值,使武术更好地造福于国民。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武术的属性,从文化学角度阐述了发展武术的重要性,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目前武术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历史中寻找原因并分析了武术发展的战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视国学的力量,但又不能缺乏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从竞赛规则角度对提高武术散打观赏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从竞赛规则的角度对如何增强武术散打的可观赏性,从而提高武术散打的精彩程度、刺激性和文化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主要得出:武术散打比赛的观赏性是影响武术散打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对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改革与创新是增强其比赛观赏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武术理论体系构建,要从武术发展过程和现代科学发展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从而确定武术理论的知识群及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的角度,运用社会学原理,对现代武术运动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术运动作为一种社会特殊文化现象,主要有健身养生、娱乐与表演、自卫防身、文化教育、经济、文化交流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特有的重要代表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武术套路的本质特性——攻防技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技击性由盛到衰这一变化,使得武术套路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运动技术特征,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也更加深厚。  相似文献   

14.
武术套路节奏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构建武术套路节奏理论的各个要素。从理论角度对武术套路的节奏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对武术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进行补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武术动作与运动形式及技击性的辩证关系的讨论,得出:套路和搏斗是武术的运动形式,是武术动作的外部表现方式,武术动作是运动形式的基础和内容,运动形式和武术动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踢、打、摔、拿诸法是武术动作的表面特征,动作具有技击性是它们的内在联系,这种表面特征和技击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化功效,并在此基础上对武术散打运动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地域文化的影响,其理论和技术体系逐渐向各自领域发展,进而形成不同的武术拳种。本文试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其对武术拳种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探讨了武术的社会功能与武术运动发展的关系.认为武术运动在历史上得以发展的动力在于它承担着多种社会功能.新的历史时期应当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武术在现代社会中承担的社会功能,充分重视武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积极发挥武术的经济与健身功能,努力创造各种社会条件,以实现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章璐璐 《文教资料》2007,(1):183-184
武术专业课程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影响,其发展之路日趋艰难,本文从武术特点、功能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武术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7,(5):103-108
运用社会学分析范式,以社会"脱域"为角度,从社会生产关系、社会资源分配关系、社会需求关系三个层面分析了传统武术在互联网动力机制下的社会关系的脱域历程;以武术社会关系这种演进为切入点,分析了武术变迁的规律,提出了在互联网助力传统行业背景下,构建当代武术社会关系:利用互联网的再嵌入功能打破武术场域限制、借助互联网的组织性功能建立武术组织网络、通过互联网的新实体经济建立武术经济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