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亮 《历史教学》2006,1(9):14-18
关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这一问题,近来有些学者提出"宗族自治"、"乡绅自治"等"地方自治"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各要素及其内部相互依存关系的分析,说明这种所谓的"自治"只是表象,其实质是王权专制下国家政权与族权、绅权共同统治的"官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的事实和特征,对现行乡村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结构功能分析,阐述了全球化与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建立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校长民主选举制、“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乡村教师自治委员会基础上的校长负责制的乡村教育人、财、事的管理体制,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的事实和特征,阐述了全球化与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的内在关联,分析论证了中国乡村教育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提出了建立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校长民主选举制、“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乡村教师自治委员会基础上的校长负责制的乡村教育人、财、事的管理体制,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乡村现代化一直是近代中国社会改造的重大内容。以梁漱石为代表的乡村现代化实践者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本土化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本土资源,“乡村建设”以及“乡村自治”和“乡村教育”等试验,都力图在传统乡村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本土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改良推动乡村建设。其《乡村建设理论》一书从乡村建设问题着手深入探讨了中国教育的功能、性质以及特殊性问题,以致形成了一整套有关乡村教育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建设和当时乡村教育运动的研究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些观点和实践仍然可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村民自治已走过20多年的艰苦历程,其成就是惊人的,但对它的研究却较为薄弱,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村民自治更是少有关注。论文以早期中国村民自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自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发生的新变,即由传统“乡村治理”向“村民自治”的转变。文章还对早期中国村民自治的特征和局限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闽村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乡约制度”的形成和实例的文献取证设论,描述闽村的“乡约制度”与当地民间种种社会性格之间的种种关系:“长老之设”、“敬天酬神”、“礼法取向”的自治性质和自愿原则,村民受约、自约和互约的乡土社会成员共同生活和共同进步的理想,乡约与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展示在传统的乡村社区里,民间社会性格在社会制度价值取向上的双重性,以及如何在二者之间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以维护乡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以有效的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广西不断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仍存在村民自治能力较差、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较低、乡村文化治理尚待加强等突出问题。要因地制宜,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模式、“新乡贤+三治融合”模式、“村企合作共建共享”模式、“超级乡村”治理模式提高广西乡村治理水平,并不断创新治理路径,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凝心聚力打造乡村治理品牌,切实解决好“三留守”问题,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完善人才、资金协同政策。  相似文献   

8.
传统乡村文化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与民主相悖的现象。“乡村自治”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为中国广大农村带来民主政治,实现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传统乡村文化显然是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的不断改革,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各层次中折射出诸多问题,尤其是乡镇一级基层政权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解决乡镇自治管理体制中的问题,逐步完善乡镇自治模式,有着充分的重要性和迫切的必要性。文章通过追古溯今,意在纵比中寻求乡镇地方自治管理的经验,并针对当今农村社会乡镇管理体制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乡村自治”是以宗族为背景的乡绅自治,在封建王朝的兴衰更迭中经历了自身的新陈代谢。它是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的延伸,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职能是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但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1、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阻碍;2、不利于个人进取精神的培养;3、传统农民思想狭隘、保守,国家、民族意识淡薄,只知有家,不知有国。  相似文献   

11.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为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及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在地方自治的推行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土豪劣绅。然因惩办土劣力度不足,加之南京国民政府地方事业的推行离不开"公正士绅",地主豪绅的势力不降反升。随着地方自治事业的推行,地主豪绅不仅把持乡村行政机关、垄断乡村政治机构的组成分子,还勾结南京国民政府的基层党员与基层官员;随着保甲制的推行,地主豪绅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基层政权的组成部分;地主豪绅势力的强化使得地方政治进一步恶化,同时也加剧了农民的苦难。  相似文献   

12.
英租时期,威海卫的乡村治理制度几经演变,大致历经了三个阶段,即传统的宗族、村董和乡绅的联合治理阶段、总董制治理阶段以及地方自治及村董选举改革阶段。这些变迁反映了威英政府在威海卫乡村进行政权建设的过程,归根到底是为了服从殖民统治的现实需要。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乡村社会的政权建设并未取得预想中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乡村政治研究一直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由村民自治所开启的中国乡村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村落家族与村民自治的博弈。将村民自治看作一个突生的制度变量,从农民个体这一微观层面出发,探讨这些个体行动的聚合所形塑出的家族关系、社区关系及村落社区的政治或权力结构,以企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国家、村落、村民之间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4.
试论村民自治权异化的种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通过对农村的乡村关系、两委关系、宗族宗派组织、经济组织等的现状分析,初步论述了村民自治权异化的种种表现:乡镇政府越位侵权、村级两委竞相争权、宗族宗派蓄意僭权、经济组织操纵自治权。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粤东农村宗族势力抬头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东农村是一个宗族势力活跃的社区,宗族势力现今还在不断重建.宗族组织不断渗透地方基层组织,个别地方宗族势力还向黑恶势力发展,引发了个别地方的群体事件,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只有加快改革,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宗族势力的抬头。  相似文献   

16.
宗族是指以同一男性为祖先延传下来的、聚集居住的社会群体。历史上浙江宗族气息就很浓郁,当代宗族复兴的势头也甚为强劲。本文分析了村民选举中的宗族派别斗争及其对村民自治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祥龙 《考试研究》2013,(6):88-94,8
科举废止是晚清社会的重大变革,在此过程中,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经历了三个阶段。戊戌变法开始后,保守派、维新派、洋务派进行着“枪手博弈”。维新变法失败后,执掌中枢的保守派与民间乡绅维持着“智猪博弈”。晚清新政以后,洋务派重回权力中心,统治集团与八股乡绅进行着“斗鸡博弈”。这一博弈过程反映了晚清科举废止中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理性挟择。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研与文献解析的基础上,再现脉络清晰的济阳古村生成、发展与演变的动态过程,探讨聚落发展的内在动因,剖析在这过程中形成的顺应自然、师法天地又符合村民生计的聚落营造观念,展现多元文化影响下多元共融又自成一体的建筑形态特征,强调宗族观念与地方乡绅在聚落延续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济阳古村不同于其他村落之处,也为济阳古村谋求内生性的自主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瑶族宗族势力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隐含性、持续性、变形性等特点,在瑶族社区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作用,这必然与推行村民自治制度有一定冲突,致使在瑶族社区实施村民自治难见成效。然而真正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不同于前人在汉族社区研究的结论,而和文化多元性有关。因而在瑶族社区真正实现村民自治,是一个稳步渐进过程,关键是诱导瑶族传统文化朝有利于吸纳村民自治的方向发展,弱化宗族势力。  相似文献   

20.
新宁铁路是一条在华侨陈宜禧倡议和经办下,依靠广大华侨和当地乡绅力量建设而成的民办铁路。在资金筹集及修建过程中,陈宜禧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遭遇极大困难。铁路通车运营后,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明显变化。深入探讨新宁铁路,籍此揭示区域近代化的艰难曲折及铁路交通对于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