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下,创建和发展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新定位的“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已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卡脖子”科研与技术攻关、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突破点。上海科技大学于 2013 年成立,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10 年间围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文章结合上海科技大学 10 年来的实践经验,探讨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如何促进科学知识创新、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并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开展项目推介和人员引进活动刻不容缓。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到实处,其重心依然是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广东省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实施系列"人才计划",促进明星企业吸引人才等途径,使得广东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走在国内前列。此外,针对广东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和激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10,(2):1-2
近期,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启动大会在江西省新余市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会上指出,作为我国首个新能源科技示范基地,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培养和集聚一批高端优秀创新人才,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幅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我国新能源科技与产业发展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4.
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开发与保持一直是国家人才、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与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创新型人才开发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目前普遍面临入孵企业对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孵化器孵化能力相对不足和二次创业等问题.本文以创新人才网络嵌入的全新视角,审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要素系统集成、知识流动与共享、风险防范与化解等创新网络孵化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时代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则需要创新型教育培养。然而,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升学压力因素等短时间难有根本性的改变,不仅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会扼杀青少年的创新梦想。2012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枣庄市举行的山东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研讨会。第一次接触创新教育的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激发了开展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力量的核心引擎,而科技人力资源是构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我国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科技人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3月1日,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隆重召开全州人才工作暨科技创新大会,表彰重奖了楚雄州"十二五"以来做出杰出贡献的、十大科技创新企业、十大科技创新人才、十大彝乡名匠、十大彝乡电商创业人才、24个科技工作先进集体、5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这是全州上下把人才和科技创新作为重大战略强力推进,按照"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和"第一动力"的要求,谋划创新发展新格局,努力走出一条知识驱动、创新推进、  相似文献   

8.
王英俭  陈套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0):1064-1071
习近平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文章从科技发展的历史维度,阐述了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深刻内涵和逻辑外延。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汲取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对于指导科技创新实践,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深层次矛盾和战略发展性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提出在2020年新起点上我国未来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是在实现以"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转变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原始创新;坚持科技惠民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进一步解放人才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梳理总结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战略进路要以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从"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的战略转变;以科技惠民论的思想为导向,实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以坚持"国家为主导、地方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系统推进的思想为指导,调整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思想为导向,建立更加开放包容宽松的创新型生态系统,使他们"名利双收";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方向,做好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切实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新引擎"点火系"的思想为指导,突破体制机制藩篱,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组织创新的基础,员工的创新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文章通过选取北京和河南地区10家企业的员工为调查样本,探索了员工创新行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员工大五人格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员工的人格特质中的认真性、开放性和外向性对创新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甄选、用好和开发具有创新能力的员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粤桂琼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配置尚显滞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组织机制不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未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粤桂琼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深化科技合作对策措施包括:三地政府建构协调机制、强化制度创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行业联盟;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建设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45-1756
科技创新中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以及创新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中国在面向未来发展征程中,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形成能够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国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促进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地方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种科技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4.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美技术竞争没有妥协的余地,唯一的出路在于实施卓越的科技战略、选择科学的突破路径去赢得竞争的基本判断,根据“卡脖子”技术的特性,运用TRIZ思维,建立了基于TRIZ冲突解决原理的突破“卡脖子”技术思维体系;同时,构建了宏观层面上基于战略层和应用层有机联动的“卡脖子”技术突破机制和微观层面上基于TIRZ技术创新分级的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实施机制。在对上述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卡脖子”技术的4条路径:1. 面向政府和企业两个核心主体,从宏观层面建立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宏观机制;2.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TRIZ方法辅助企业技术创新;3. 融合技术创新系统思想,建立跨学科、跨行业的联动机制;4. 发挥平台功能,实现优秀人才的有效集聚。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普遍采用了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在迅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同时,也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边缘化和空心化的严重问题,使企业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依附于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创新难以为继。沿海地区由于最早采用了技术引进创新的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也最为严重。本文通过广东省的案例分析了这种技术创新模式产生的机理和问题的成因,提出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可持续性自主技术创新模式,以优化产业转移战略过程中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8年上海市各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数据,利用DEA-Tobit法研究企业科技人才空间集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才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周边疏散的趋势,并在中心城区周边区大规模集聚。其中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有龙头科技企业或科技项目支撑的中心城区以及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心城区周边区,如宝山区等6个区实现DEA有效;其他10个区的综合效率值都小于1,浦东新区等6个区的实现弱DEA有效。(2)从对科技人才空间集聚效率影响因素来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国外技术依存度、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企业办科技机构中硕博人员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源配置、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力度、创新活力无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实行引育并举且更重培养的引才引智机制、加强企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科创22条”核心承载区企业人才吸引力以及政府助力营造科技创新大环境等建议,以期推动上海市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韩兵  苏屹  李彤  万民 《科研管理》2018,39(3):11-19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在考虑时滞效应的基础上构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应用动态两阶段DEA模型对两个阶段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我国27个省域2012-2015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全面分析各省高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以及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的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之间的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大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存在重视中间成果而忽略商品化产出的问题,需针对不同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性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成果为更客观的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工具,为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看作一个复杂巨系统问题,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从物理发展、事理发展和人理发展三大维度构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并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利用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其纵、横向发展态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呈现整体递增、稳中向好趋势,但综合得分低于江苏和浙江两省,尤其在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科研条件及人才科技创新产出等方面与上述两省仍有一定差距。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提出构建多元化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创立长江经济带省市人才协同评价机制等建议,并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深化国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合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可能影响机制,利用2007—2014年我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互联网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应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本文采用1984年各城市每百人固定电话数量与电信投资量的交互项作为研究的工具变量。实证表明:(1)无论从专利数据还是城市创新指数来看,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2)互联网发展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有利于提高创新知识的更新速度;(3)互联网发展加快信息的传播,提升了专利的国内外引用,显著增加了创新知识的溢出。本文为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理论与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