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球迷儿子     
刘松 《陕西教育》2005,(2):30-30
记得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突然问我:“爸爸.你爱不爱足球.什么时候知道世界杯的?了解哪些球星?”我不爱足球,但1982年就知道有世界杯.至于球星说不上几个,我不经意地说道:“你问这些干什么?”儿子笑而不答。这一问.倒使我发现了“新大陆”,儿子开始迷球了,正在寻找知音,  相似文献   

2.
另一种光荣     
下班回到家.一眼就看见儿子正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一脸不高兴,没等我开口.女儿便叽叽喳喳地嚷开了:“爸爸,爸爸,今天哥哥生气了!”我笑着摸了摸儿子的脑袋:“我儿子今天这是怎么了呀?该不会是做错什么事儿挨老师批评了吧?”  相似文献   

3.
刘成伦 《今日教育》2007,(5S):37-38
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 当下的孩子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普遍缺少蒙恩意识。早在三年前我就着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诸如在特殊的节日设立感恩活动周.要求学生完成对同伴、老师、家长、班级、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作业.并请家长签字督促。可是.日子久了。不少家长为省事。不管孩子是否完成.都照签不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位家长如此留言:傍晚时分.我向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为了感恩。你今晚给外婆洗一次脚好吗?哪知儿子死活不答应.我软硬兼施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在我有些失望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我意识到光有要求是不行的.家长应该率先垂范。于是。我耐心地对儿子说:“儿子。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第一个要感恩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因此我想为自己的母亲洗脚。你也参与。我们母子俩一人替外婆洗一只脚。”这样。儿子才爽快地答应了……是啊!读到此般留言。我不禁要问:每次给学生布置的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有多少学生因感恩作业而滋生了由衷的感恩之情?有多少家长用心地在培植孩子的感恩心?如何才能真正地让蒙恩意识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4.
从教十六年,值得骄傲的是许多成功的教育经验得以在儿子身上印证,所以每每我的同学和朋友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教育问题,或把孩子送到我家,请我管教时,儿子总会情不自禁地说:“妈妈,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请教你?”  相似文献   

5.
儿子总是记不住擦自己的皮鞋,母亲教育了许多次也没用。有一天,母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儿子出门前悄悄地替他把其中的一只鞋擦得光亮如新,于是.儿子不得不自己擦好另一只鞋再出门渐渐地.儿子养成了自己擦鞋的习惯。那个“儿子”就是我当时只觉得母亲的招够“损”,如今已近“而立”,回头咀嚼往事,却品出另一番感悟。  相似文献   

6.
家庭记事     
我狠狠地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就在那一刹那,我忽然意识到十六岁的儿子并不容易对付。他,真格儿地长大了,一动不动地迎接了巴掌的袭击。他冷漠地瞧着我,就像彼此不认识。我的尊严和正义全被他的目光撕碎了。我感到从未体验过的恼怒。  相似文献   

7.
“这一年一年的,过得真快!”我的同事方姐感慨地说。我知道方姐真正想感慨的是明天腊月二十三又到了,这天是小年,每一家的除尘迎新工作就要展开了。唉!一想就累!感同身受的我羡慕方姐有个身高体壮的儿子:“你儿子正好放假在家.能帮你干活儿,多好!”  相似文献   

8.
红叶 《家庭与家教》2006,(12):22-23
儿子已经有好几个晚上没上晚自习了,班主任打来电话,我分析后认为,儿子有可能是跑出去泡网吧了。在整理儿子家里的床铺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张照片,才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是一张合影,十六岁的儿子趴在一片草地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一个同样大的女生,则顽皮地趴在他的背上,两只手揪着他的耳朵……  相似文献   

9.
孙东 《陕西教育》2005,(6):51-51
我有儿子了!那一刻我简直欣喜若狂。我不喜欢女孩子.不是园为出于传宗接代的重男轻女思想.而是因为我觉得女孩子太爱哭.而我是最反对哭的。女孩子哭尚可容忍.因为他们是女孩子.可要是男孩整天哭唧唧的.那可就烦人了。所以.儿子大一点时.我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做出男子汉的样子,让儿子学着坚强。  相似文献   

10.
儿子交友记     
儿子打小就特黏我.从我下班刚进家门起.小家伙就屁颠屁颠地跟着.嚷着要我和他玩.就是我上趟洗手间.他也会眨巴着眼睛.从门下的通风口一刻不停的探望.俨然把我当成了他最要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1.
宋馨 《陕西教育》2005,(5):54-54
4月2日.下午我接到从福建省打来的电话.一个孩子的妈妈焦急地告诉我.宋老师,你快帮帮我的儿子.他马上要面临高考.但学习状态很差,上周的考试下滑了一百多名.  相似文献   

12.
与儿共勉     
赵毓萍 《家庭教育》2007,(11S):18-18
一次带儿子去父母家吃饭,餐桌上大家聊起了我家里的事,无意中却被儿子记在了心上。回家后,他突然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为什么要在背后说爸爸怎样怎样?”我蓦地感到问题有点严重.忙解释道:“噢,这只是大人之间互相聊聊而已.而且也都是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没什么利害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儿子自小跟我亲。不管在哪里,只要我在,他总要粘我。“妈妈说的”已成了儿子的口头禅。相对来说,丈夫在儿子心中的分量就轻多了。有时,我和丈夫偶尔相拥在一起,儿子会急急地跑来分开我们:“妈妈,你不要喜欢爸爸,喜欢我!”说着就紧紧地抱住我。一开始,我不以为然,有时还在丈夫面前炫耀:“你看,我对儿子多重要!”但时间一长,我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妙。  相似文献   

14.
儿子已经有好几个晚上没上晚自习了,班主任打来电话,我分析后认为,儿子有可能是泡网吧去了。在整理儿子的床铺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张照片,才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是一张合影,十六岁的儿子趴在一片草地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一个同样大的女生,则顽皮地趴在他的背上,两只手揪着他的耳朵。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联想到儿子最近的反常表现,比如回家就呆不住,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花费惊人,我口袋里的钱总是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我拿准了一个事实:儿子早恋了。自从儿子的嘴唇边开始长胡子,我就开始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当年的我,就毁在了早恋上。虽说时…  相似文献   

15.
借东风     
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家,一进门就乐得躺在地上直打滚,不停地说:“妈妈,可笑死我啦…!”“为什么?”儿子说:“太有意思了.我的‘白龙马’飞跃‘黄河’了!”“什么白龙马、黑龙马的,你爸爸呢?”话音刚落,只见苦丈夫脸色苍白、气瑞吁吁地进来了,吹胡子瞪眼地要打儿子。我急忙栏着问怎么回事,丈夫说:“可气死我了。没等我停下车子,他就跳下去乱跑,差点掉进河里。”  相似文献   

16.
我家有子,年已五岁,人小鬼大,甚为难缠!以上十六个字,可以说是儿子与我在此之前的一种对峙。儿子性格倔强,做事任性;我呢,脾气暴躁,说一不二,所以家中经常爆发战争。结果通常是在我的一顿狠打、儿子大哭大闹后不了了之。用他爸的话来说,儿子看我的眼神中充满了仇恨,我对此也十分头疼。  相似文献   

17.
教师节这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已毕业三年的施凡小朋友爸爸的来信。信中写道: 我是施凡的爸爸。您还记得施凡吗?上幼儿园三年,您一直是我儿子的班主任。也许您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会写信给您?其实,只是为了心中那一份特别的感动。尽管我的儿子已离开幼儿园三年了,但心中这份感动却令我久久不能释怀。  相似文献   

18.
方玉 《现代家教》2002,(8):23-23
儿子刚上学时,我那劳累一生的父亲病倒了,我和妻本来就微薄的工资就更紧张了,我不得不瞒着父亲和儿子下班后去卖水果。长期奔波于水果市场、医院和家中,面对出勤记录表上那一连串缺勤的符号,人事经理把我叫去了,给了我一笔钱,有些为难地说:“你……今后不用再来上班啦!”流向家中的那两股细水终于断了一股。为掩饰这一点,下岗后的一天,我破天荒地给儿子买了一包鲜牛奶。儿子喝着牛奶,幸福地咂着嘴。不知是儿子误解了,  相似文献   

19.
应该说.我11岁的儿子属于“天真烂漫”型.换句话说,就是不属于早熟的孩子。但是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意识到,有些敏感问题该让儿子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张雪 《幼儿教育》2003,(4):39-39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儿子今年就读于我园大一班。儿子平时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坚持天天上幼儿园。可是有一天早上,我催促儿子快点起床时,儿子却慢吞吞地吐出了一句话:“我不想上幼儿园了。”我以为自己听错了,连问了几声:“什么?什么?你说什么?”儿子又重复了上面那句话,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为什么,最后儿子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