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块关系和容差关系是形式概念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在知识发现和数据分析中有广泛应用.从关系矩阵角度给出布尔矩阵的对偶块关系矩阵的定义,证明了布尔矩阵的对偶块关系矩阵形成的格同构于该布尔矩阵行列空间格上的所有容差关系形成的格,得到了容差关系诱导的商格同构于布尔矩阵的对偶块关系矩阵的行列空间格.  相似文献   

2.
形式背景是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通过研究对象特征,讨论概念格、补背景的概念格及AE-概念格之间的关系。首先给出了对偶对象、对象诱导的对偶背景的定义,其次研究了净化的对象诱导的对偶背景的性质,最后证明了对象诱导的对偶背景的概念格、补背景的概念格及AE-概念格是同构的,并给出了AE-概念格的构造方法。这些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形式概念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3.
近体诗对于对仗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但在唐诗中,特别是精于诗律的诗圣杜甫,在其创作的近体诗中,却有大量不守成法的变例。这些变例,为近体诗的对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影及后代诗坛。其主要形式有全首对仗、全首不对仗、首联亦对仗、尾联亦对仗、单联对仗、偷春格、隔句对、错综对、当句对和流水对等10种变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诗歌文体中,对偶一直贯穿始终,在早期它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后来它是构成近体诗的必备条件.可以说,对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5.
近体诗对于对仗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但在唐诗中,特别是精于诗律的诗圣杜甫,在其创作的近体诗中,却有大量不守成法的变例。这些变例,为近体诗的对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影及后代诗坛。其主要形式有全首对仗、全首不对仗、首联亦对仗、尾联亦对仗、单联对仗、偷春格、隔句对、错综对、当句对和流水对等10种变例。  相似文献   

6.
一、久被忽视,实为不当 在语文教学中,近体诗是长期被忽视的。这表现在: 1.选入教材的近体诗为数寥寥; 2.选的作品不够典范; 3.与古体诗不加区别,常与古体诗一起统称“古诗”; 4.教学实践中,不充分揭示近体诗的特征,不讲解它的格律,尤其是平仄格律。 为什么会被忽视呢? 或说是近体诗太远离当代的社会生活了。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 从内容上看,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许多革命老前辈的近体诗,都能很好地反映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这是有目共睹,无庸赘述的。 从形式上看,作为近体诗本质特征的平仄格律,在各个时代的日常用语和谚语中时  相似文献   

7.
浅谈对偶     
对偶是汉语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本文不打算全面地论述对偶,仅就什么是对偶以及对偶的民族特点等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对偶的定义 世界上有许多成双成对的事物,它们在形式上是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的,例如人体的耳、目、四肢,等等。语言中也有许多成双成对,平衡对称的语句: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些人民群众习用的谚语,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没有高山,不显平地”;甚至日常谈话里说的“少说话,多干活”,“早起,晚睡”,都是这样的语句。修辞上管这种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一对语句或章节,叫做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是说对偶两联结构形式上的关系;“内容相关”,是说两联内容上的联系,相关的内容要求相应的对称形式,对偶就是这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接上一期)在上一期中,我们从形式上把对偶分为语对、句对、长对三种,分别赏析了几则例文。在这一期里,我们再从内容上赏析一下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对偶的妙用。  相似文献   

9.
在上一篇中,我们从形式上把对偶分为语对、句对、长对三种,分别赏析了几则例文。在这一篇里,我们再从内容上赏析一下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对偶的妙用。  相似文献   

10.
崔融是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与诗歌理论家,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于初唐诗坛卓然独立,形成了其诗歌的鲜明艺术特征,如诗歌题材内容的丰富性,意境的鲜明性,作诗的合律性,以及清新淡逸、苍凉悲壮的诗歌艺术风格,而且还对近体诗声律、对偶理论进行了科学总结,形成其诗律学专著《唐朝新定诗体》,为唐初近体诗的成熟、完善,以及最终定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推广与创作上的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旧体诗中,在《诗经》《楚辞》之后,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汉魏六朝时代的五言诗,唐代人称此为古诗,以别于唐代人按严格体式和韵律写的属于"近体诗"范畴的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长律。由于五绝、五律诗每句中的5个字是前两字一顿、后三字一顿的句法结构,正是与七绝、七律诗句的后5字构词顿数相同,以至与许多词的五字句顿式一致,所以五言律句的构制,就成了诗词写作合于韵律的必须具备的实践准备条件。在五言诗的写作上,五言绝句的难度更大,因为每首诗只有20个字,且要独立成章,因此必须立意集中,不枝不蔓;文字精妙,难于增减;借端托寓,蓄意深微;意到辞工,不假雕饰。由于五言绝句的体式精微,施展的天地极小,所以历来虽有名篇,却少有独擅此体的名家。  相似文献   

12.
周济词学思想承张惠言而来,在其“比兴寄托”说的基础上提出“寄托出入”说。此说不仅强调内容上的雅正立意,还追求艺术风格的浑化无痕。周济“寄托出入”说,是香草美人诗学理论在词学领域的延伸,既推尊词体,又深化了词体的功能,具有双重价值,同时也是清代词学诗学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以形式精美著称于世。从《诗经》到元曲,古典诗词走的是雕琢之路,其表现是锤炼字词,安排平仄,押韵对仗,样样追求精致。现代诗歌是反映现代人精神世界的高雅手段,为了创新它打破了以往诗词的限制,走了一条隐喻之路,并且在形式上趋向散文化。  相似文献   

14.
对骈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探索,以为骈文应是“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一种主要由对偶句构成,具有对仗、用典、声韵、藻饰等四大修辞形式华美的文体”,骈文与辞赋有区别,不应将以赋名篇的作品归入骈文。骈文的兴盛期可定在南北朝到初唐时期。  相似文献   

15.
对联起源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联既是化又是学。对联有两个源头:一是具有巫术性质的中国古代桃符、门神风俗;二是汉语言特有的对偶句学的演变发展。这两条线索不断向前发展,最后交汇融合,便产生了春联,现代意义上的对联则是由春联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典型小学语文教材中诗词内容的编选及教学实践考察,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诗词内容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因不明对仗而出现编错、读错问题,因不知平仄而出现的标音、错读与版本选择问题,题目标注不够精确问题,古今声调、韵母演变与注音问题,以及绝句和律诗等潜在问题。为此,提出改进建议: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诗词格律知识的教学要求;请权威诗词专家参与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与审核;加强师范类大学中文系学生的传统语言学和诗词素养教育;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诗词知识培训,提高教师诗词修养;借助吟诵体验诗词格律。  相似文献   

17.
周晓明是当代骈文作家,《瓯声集》是他的骈文与辞赋方面的作品集,其中的作品分为三类,即骈体辞赋、碑志颂赞、序跋书信。周晓明的骈文作品具有现代白描骈文的总体特征,句法方面多以偶句为主,词汇方面大量吸收现代白话流行语词,风格方面追求晓畅自然。  相似文献   

18.
传统著作者对于诗词格律的介绍,都将近体诗的不同体式作为基本元素,就首句平仄起收不同分别作以介绍,并将其中格律的变化部分称之为"拗救"。这类著作让读者陷入格律的重峦叠嶂中,反而阻碍了格律的普及和推广。罗辉先生在其著作《诗词格律与创作》中将律诗的四种句型作为基本元素简约地介绍其变化。由于律诗实际上只是这四种句型的轮转,这就使得爱好者掌握了格律的法门。同时作者在诗词创作技法上提出了"有形、有则、有魂"的"三有"原则,从而在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诗词爱好者指明了学习和努力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先秦孔子以"诗"为教,言修身当先学诗,强调诗的政治教化作用,即为"诗教". 后世推尊儒学,奉《诗》为经,"诗教"思想遂传承久远. 探其广传之根源,其一,"赋诗言志"[1]对春秋时期"诗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极好的推介作用;其二,"独尊儒术"是"诗教"思想极盛于汉的重要原因;其三,封建科举取士制度是隋唐及此后"诗教"思想在士子阶层广为传承的根本原因;其四,宋元明清时期话,本小说、杂曲百戏等民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样式,也使"诗教"思想得以在市井细民之间广泛传承. 及至近代,虽因读经之衰落而致"诗教"思想沉寂良久,但今人若能在继承古之"诗教"传统基础上,假之现代科技之条件,丰富创新"诗教"之传播方式,必将有利于"诗教"思想之复兴,有助于"诗教"兴国之大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诗以“欧化”为“现代化”的转型期,闻一多因追求“东方色彩”而与时代主潮产生疏离。美国的新诗运动是促使闻一多审美潜意识中的“东方色彩”得以彰显的契机,但二者却有深刻的审美差异;尤其是进入现实语境后,“东方”更呈现出“他者化”色彩,闻一多以自己的诗构成对这一现实东方形象的逆向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