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序”     
序,即序文,也叫序言,是一种文章体裁,比之如诗歌、小说一样。序是怎样成为一种文体的名称的呢?要探明缘由,恐怕还得从序字本身说起。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叙,古或假序为之。”这即是说“序”是“叙”的假借字,本字还应该是“叙”,而“序”可以当作“叙”来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用“序”,而东汉班固的《汉书·叙传》却用“叙”,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的“故为之说”的“说”,不少参考书都当作动词解释。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评注译析古文百篇》里,把这句话解释为:(我)为这件事作了这篇“说”的文章。在注解里又说:“‘说’原是名词,一种文体。此作动词。为之说,为这件事作一篇‘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文评注》,也持同样的看法。《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之’字作介宾,‘说’字作动词,指写作(这篇文章)。或者‘之’字作指示代词,充当定语,‘说’字作名词,指一种文体。两说都说得通,就柳文而论,前者才是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货殖列传序》,是从《史记》节选出来的。查阅《史记》,只有《货殖列传》而没有《货殖列传序》。后人为什么加这个“序”字,这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序”和“序”的类别等。“序”,也作“叙”。《尔雅·释诂上》:“叙,绪也。”清代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是这样解释的:“绪也与叙声义同。《说文》云:‘绪,丝耑也。’盖有耑绪可以次叙,故叙又训绪也。”其中的“耑”就是“端”,意思是指事情的开头。由此可知,所谓序或叙,是本书或一篇文章正式内容之外的一段文字,一般(?)前面,或总论文章(书)的内容,或叙述其体例,或申述写作缘由。现代通常叫“序言”或“序文”。我国古代的序一般有文序(一篇文章的序言)、  相似文献   

4.
《文体流变说》序于非中国古代关于文章体裁分类的研究,早在魏晋时代,就已经有专书问世了。魏文帝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指出:盖奏议宜雅,书论文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说明“文非一体”,而每一种体裁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但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重点...  相似文献   

5.
《捕蛇者说》之“说”字是一种文体的名称。这一义项是由“说”字的本义演变而来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释也。一曰谈说也,从言兑,会意。按兑亦声。《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孙诒让注:谓谈说所以明其意义。毕云,解说)《广雅·释诂二》:‘说,论也。’《周礼·大祝》:‘六曰说’。注,以辞责之。《礼记·少仪》:‘游于说。’疏为论说。”从朱骏声的解释来看,“说”有解说、论说的意义。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的取名来看,《说文解字》即为解释文字之书,其“说”字就是解  相似文献   

6.
赵庭 《今日中学生》2007,(11):21-21
何谓“随笔”?金振邦编著的《文章体裁辞典》中说.它是“一种文艺笔法和政论相结合的散文体裁。亦称‘偶感’、‘断想’、‘杂感’等。在工作、学习、生活、社会见闻中,凡是所思、所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漫谈杂文     
杂文是一种内容丰富多采,形式灵活多样,议论性和文艺性有机结合,而以议论为主的文学体裁。鲁迅先生说过:“‘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且介亭杂文·序言》)我们一般所说的杂文,并不是这种按年月编辑的各类文章汇集的杂文,而是指在五四新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8.
《古文体教学小札》刊发之后(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5),许多同行和同学纷纷来函,又提出了一些饶有趣昧且忽视不得的问题,为此补记如下: 一、几种名同实异的古文体 传《曹刿论战》、《殽之战》都选自于《左传》,《史记》中又列有“列传”一目,这两种“传”是名同实异的两种文体。《左传》之“传”,是左丘明对《春秋》所作的解释。注释。汉王充《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人作其传。”刘勰《文心雕龙·电传》:“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援于后。”如果再解释“传”,则称为“笺”。而人物传之传,乃史学体裁之一,用于记载人物事迹。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字书云:‘传者,传也;纪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以记一人之始终,而后世史家卒莫能易。”如教材中的《张衡传》等。  相似文献   

9.
<正>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系统性的记叙文学习,记叙文理应成为学生最熟悉最拿手的写作文体,但是事实并不如此。高中阶段的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并没有随着学龄的增加而提高,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刘锡庆说:"以‘叙’和‘论’而言,应‘先叙后论’,到高中时才可‘叙论并举’。因为,‘叙’实为‘作文之本’,而‘本’固才能‘枝’荣。"刘教授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记叙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改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迫在  相似文献   

10.
《文体明辨序说》是中国古代文体论集大成之作,在古代文体批评发展史中有着重要意义,但至今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本文阐发了《文体明辨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辨体观念,并认为《文体明辨序说》虽然不及刘勰议论文体之“体大而虑周”,但也确实做到了分体愈细,辨析愈严,并全面总结了自先秦迄于明初的古代文体类型,将中国古代的辨体批评再次推向了高峰,应该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文体,指的是文章的体裁、体制等,是构成文章的一种形式方面的要素。所谓“文体感”,绝不仅仅是作者对文体的感觉,而是“写作主体对文章客体长期接受和应用的一种心理积淀.是写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规范写作行为的‘内在尺度’。”(凌换新《论写作的文体感》)作者对文体的心理积淀.在作者心中形成一个文体的隐形形式,它宛若一个影子朦胧模糊,但却无处不在。在作者的心中早已存有这个影子,已存有一个框架一个想象中的体制格局,一个合体的文章胚胎。当作者在纷繁的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最适合于某一文体的那部分生活,就会自觉地用…  相似文献   

12.
杂文浅谈     
杂文是“五四”后新创的文学样式,还是“古已有之”的文学体裁?对这个问题,有人说:“杂文……是适应‘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有人说:杂文是“古已有之”的,因为鲁迅早就在《且介亭杂文集·序言》中指出过。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文体的杂文,不是“五四”后才产生的新文体,而是古已有之的,问题只是古代没有杂文这个名称而已。不过,我们说的古已有之的杂文,与鲁迅当年解释过的“古已有之”的“杂文”的含义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文体研究的美学意义黄河牟世金先生认为:“要全面研究《文心雕龙》,了解其理论成就由何而来,对‘论文叙笔’部分,就有能有予以足够的重视”。①这一见解应引起我们注意。文学体裁作为人类文学创作的凭籍,既是脱离人类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又是人类主观意...  相似文献   

14.
在翻阅《辞源》的过程中,发现它有些不确和可议之处,兹提出若干条讨论于下: 一.[祥刑](2278.2)解:“用刑详审谨慎,《书·吕刑》:‘有邦有土,告尔祥刑’《传》有国土诸侯,告汝以善用刑之道。”按:这条义例不误,引《传》则误。“祥刑”解“用刑样审谨慎”,是因“祥”通“详”,这是正确的。《说文通训定声》解“祥”云:“假借为‘详’,《书吕刑》:‘告尔祥刑’《墨子·尚贤》怍‘讼’,‘讼’者,详之误字。《易》‘履视履考祥’。虞本作‘详’,训‘善也’,失之。《广雅·释诂三》:‘祥,諟也。’”“諟”是详审之义。《广雅·释诂》(卷三上):“祥,审,諟也”《疏证》:“祥与详通。”《辞源》:“祥通‘详’,《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汉书》六二《司马迁传》作‘大详’。”  相似文献   

15.
古人作文,讲究章法。主张文章不仅要“言有物”,而且要“言有序”。(《周易·艮》)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他说的是诗,其他文体亦当如是。古今中外,各种文章,作者都是按照一定的“序”来结构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实际上就是理清文章的“序”。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就记叙文来说,它偏重于记事写人,往往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来布局。因而其结构具有线索分明、情节相对完  相似文献   

16.
一、杂文的含义、分类及作用我国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对杂文作了探讨,它包括了“典、诰、誓、问、览、略、篇、章……”,这显然是多种文体的概称。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指出:“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鲁迅在这里所说  相似文献   

17.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弍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关于“五子”等人名,今不细论:单言“有娀佚女”,则可辨其得失。《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淮南子·地形》云:“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则刘安释《离骚》,当用此说。案:“简翟”,《楚辞·天问》作“简狄”,《大戴礼·帝系》、《史记·殷本纪》同(《索隐》言旧本“狄”作“易”,又作“逷”);  相似文献   

18.
《灯下漫笔》是收在鲁迅的杂文集《坟》中的一篇,自然是杂文了。什么是杂文? 我们今天的看法,杂文是从散文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可是鲁迅在《 且介亭杂文·序言》中却另有解释,他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 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 ,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以《坟》为例,鲁迅称之为“杂文”,却并不认为 是一种文体,他在《题记》和《写在〈坟〉后面》中一再说明所收系“体式上截然不同的东 西”,是“古文和白话合成的杂集”。不…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文章的语言必须有鲜活的生命力,使读者从语言中能观看“景”、识别“人”、感受“情”、领悟“意”。除此之外,文章的语言还必须讲求“文采”。记得某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的一位组长曾经说过:“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因此,作文一定要锤炼语言,使文章流光溢彩。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强调:“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严羽在《沧浪…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数学分析》的我见陈正廷1989年以来,用《数学分析讲义护’H‘二及《数学分析护〕*’作教材,现写出些许看法,请教同行。以上、下册及页码为序叙说。l、〔3」卜l原文“因为集合是数学最基础的概念”…,“所以对集合不可能用严格的数学方式给予定义.只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