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多了以后怎么用,对女性来说永远是问题。关于如何消费这"富裕"的一部分钱,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了健身,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改变,不同于化妆品,也不同于服装首饰,更多的女性选择了让身体本身发生变化,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表的修饰。她们有自己的理由,有选择更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她们自己可以看到这些变化,这些变化,也在影响着周围的人,这是一种用健身来传递健康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体育运动中女性身体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运动中女性身体文化以一种独特的气质存在于社会现象之中,它既不同于政治、艺术与文学境界下身体文化的复杂,也不同于消费化境界下的现实,它有着自身的特质与表达力。在女性主义的理论支撑下,女性身体文化还受到了服装与媒体的影响,所表达出的文化境界更为人们对女性体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王晶 《收藏》2012,(24):98-105
"去女性"是近年来在中国女性艺术领域提的最多的一个话题。目前女性艺术在中国不再是西方式的拿来主义,它既女性,又东方,极具本土色彩;它是温和的、富有魅力的、非对抗的、理想主义的,有别于西方的女性主义艺术。那么,中国女性艺术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它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4.
王晶 《收藏》2012,(24):106-109
艺术与市场紧密相连,那么市场对女性艺术的态度如何?女性艺术家在男性话语权独大的艺术市场又表现如何呢?75岁高龄的中国当代女画家欧洋说,女人很容易成为"废墟",要想成为"常青藤",就得比人家付出更大的代价,一偷懒就落后了。对于女艺术家来说,这句话真实得可怕。有不少女艺术家在结婚、怀孕、生子后就会暂停甚至终结自己的艺术生命,成为"废墟"。华人收藏市场对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并不太热衷,这当然与女性要结婚生子,事业具有不确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1896到1908年间的奥运会中,由于害羞和社会政治的原因,女性跟泳池始终保持着距离,那时候游泳是男性运动。更公平的社会环境让她们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中首次亮相了。自那时以来,人们对游泳的焦点一直集中在性别差异上。女性选手能与男性选手抗衡吗?  相似文献   

6.
花样滑冰又被称为”冰上芭蕾”,是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竞技项目。对于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人们喜欢称她们为“冰之精灵”。如精灵般在赛场上翩翩起舞,尽展女性身姿的曼妙与秀美。在场外,她们也一样爱漂亮吗?冰场外的她们会怎样扮靓自己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20,(3):60-61
<正>"青少年健康体能教学与训练体系"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课题组研制、开发的以发展青少年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全面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训练体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更具有针对性,更"接地气",也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发现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姿态的有效途径,课题组特别梳理现阶段关于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姿态的研究进行综述。一、身体姿态概念的缘起身体姿态,又称体态(Body Posture)。从古至今,人们就有着对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盛唐女性我们会有怎样的印象呢?是三月三日,长安水边欣赏春光的华服丽人?是喜好戎装、跃马扬鞭、英姿勃勃的骑射女子?是牡丹一样雍容的贵妇人?是绝响千古的女皇?是能解白诗的老妪?提起盛唐女子,我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她们"以胖为美"的风尚,惊奇于她们种种的大胆离奇。她们和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古代妇女的刻板形象是如此不同:她们性格鲜明、敢爱敢恨,似乎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6,(3):50-56
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作为身体主体的性别之意义阐释认为:体育运动鲜明的男性特质是具身的性别权力话语构建之结果,自女性投入体育运动的那一刻,实质上就已然存在-于-肌肉-之中,运动场就是男性的肌肉场,她们要么被具身为弱者,要么被迫撕裂自己的性别身份,因而只有在消除男女二元性别极轴的前提下,让女性"像女人"和"属自己"的那样运动,才能使得女性游戏者回归游戏本身,让女性获取真正的"游戏权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艺术、体育及身体活动特点、客观存在方式的认识,阐述了三者共存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依据"项群划分理论"指出不同艺术体育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的普遍性和指向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艺术体育的概念进行界定:艺术体育是以满足人们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以技术的精确度、动作的难度和艺术的表现力为追求目标和评定标准的体育项目.通过对艺术体育的社会成因,内、外特点的分析,指出艺术体育是以现代体育科学理论、艺术理论为支撑,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展示科学和艺术打造成果的科学原理及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