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成龙 《收藏界》2013,(1):40-43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成本高,产量低,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彩绘和烧成则由宫廷画家同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清宫造办处和圆明园造办处内完成。几乎都是适合把玩的小件器物,不见大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1,(7):152-152
珐琅彩瓷是清代宫廷御用的一种彩绘瓷器,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在康熙皇帝授意下,宫廷造办处将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而创新的瓷器新品。珐琅彩瓷所需的白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在宫廷造办处由如意馆设计图样.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10,(5):131-131
清代珐琅彩瓷器,又称瓷胎画珐琅,是清代宫闱专用瓷。据《清档》记载,珐琅彩器是在瓷胎上以珐琅彩料绘饰图案的瓷器。珐琅彩是康熙朝在铜胎珐琅彩的基础上创新发明的,由于康熙帝的特别喜欢和提倡,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的督办、瓷匠、珐琅匠人经过传教士的指导,反复试验,终于获得在瓷胎上画珐琅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狭义的清代官窑瓷器指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的制品和御窑之外生产的专门进贡给皇家使用的御用瓷。并根据明清两朝典型的御窑烧造,归纳了"御窑六标准",据此进一步分析得出:康熙十年烧造祭器和"减窑"属于御窑;"郎窑"是由朗廷极一力发起的私人制陶作坊,并有部分制品供御皇家;"安窑"属于完全为皇家烧造贡瓷的私人窑场,并可能借用了御窑厂的场地资源。  相似文献   

5.
王连华  刘爱东  李丹 《收藏》2013,(5):62-69
粉彩是景德镇御窑厂的陶工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玻璃白),并借鉴珐琅彩多色阶的配置技法创烧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粉彩的烧造过程相当复杂,需在预先烧制好的白瓷上经过设计画样、勾线、配色、研色、打底、填色、洗染、烧制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粉彩二次入窑的烧成温度一般在750℃左右。粉彩瓷创烧于康熙中晚期,当时精品很少。雍正时期,粉彩瓷在造型、绘画技法及装饰图案等方面已趋于成熟。由于粉彩改变了五彩平涂的绘画技法,给人"粉润柔和"之感,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陶雅》云:"康熙彩硬,雍正彩软。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1,(10)
清乾隆洋彩瑞芝洋花蝉纹樽是在故宫内烧制而成的珐琅彩瓷器。珐琅彩瓷器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为釉上彩之冠,产量极少,仅见于清代康、雍、乾三朝,至今存世瓷器不过三四百件。它是将西洋金属胎画珐琅的珐琅彩料,移植到瓷胎上的成功创举,有彩瓷皇后之美称。珐琅彩瓷从创烧到衰落全部由皇家垄断,从不外  相似文献   

7.
饶晓晴 《收藏》2012,(1):177
珐琅彩瓷,宫廷风韵,万分彰显皇族气派此套"君子碗"纹饰取材于花中"四君子"之纹饰,并有皇家宫廷画风的神韵,使其具备了典雅高贵的气质。梅兰竹菊是中国传统的寓意纹样,以其自身清雅淡泊、幽芳逸致的品质,被赋予一种人格的力量,显现出清高拔俗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君子碗"分别以红、黄、监、绿四色作为绘画底巴,选用上等珐琅彩料纯手工绘画完成,釉上珐琅彩与工笔宫廷画风格相结合。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绘画完美再现了雍正珐踉彩瓷的风貌,在灯下一照,整个器体宛如一颗颗彩色的夜明珠般透亮,给人以清新高稚的艺术美感。著名瓷器专家曹新民表示,"君子碗"使得君子之风淋漓尽致地体现于皇家御用之物上,  相似文献   

8.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半个多世纪清王朝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景德镇御窑厂只为几个皇帝大婚、太后大寿的庆典活动烧造了几批较精美的瓷器。除此之外,生产萧条,日渐衰落。景德镇民营瓷业业主疲于生计,主要生产城乡平民日常生活用瓷。由于御窑厂失去往昔的辉煌和强大的凝聚力,官窑瓷器装饰原本配合默契、制作协调、精画细彩、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1,(12):150-151
珐琅彩瓷在清廷档案中称"瓷胎画珐琅",于康熙晚期在清宫造办处珐琅作铜胎画珐琅的基础上产生,雍正、乾隆年间得到新的发展,而乾隆后期则随着清王朝的衰败而悄然销声匿迹。珐琅彩瓷的精良白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按皇帝旨意生产提供,画面则由宫中如意馆画师遵旨出纸本画稿,再交付珐琅作,由画师本人或画匠精心画制而成,故艺术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0.
宋康年 《收藏界》2011,(1):68-68
有关墨彩在辞书中是这样注释的:瓷器装饰彩之一,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材料,在瓷器上绘画,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始见于清康熙年间,是五彩、珐琅彩、粉彩瓷器中常见的色彩。到雍正、乾隆年间,墨彩器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墨彩是在白瓷器物上以墨料绘画纹样,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犹如在白纸上作画,墨色浓淡,雅洁宜人,可与水墨丹青媲美,  相似文献   

11.
王连华  刘爱东  李丹 《收藏》2013,(3):62-69
粉彩是景德镇御窑厂的陶工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玻璃白),并借鉴珐琅彩多色阶的配置技法创烧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粉彩的烧造过程相当复杂,需在预先烧制好的白瓷上经过设计画样、勾线、配色、研色、打底、填色、洗染、烧制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粉彩二次入窑的烧成温度一般在750℃左右。粉彩瓷创烧于康熙中晚期,当时精品很少。雍正时期,粉彩瓷在造型、绘画技法及装饰图案等方面已趋于成熟。由于粉彩改变了五彩平涂的绘画技法,给人"粉润柔和"之感,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陶雅》云:"康熙彩硬,雍正彩软。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2,(7):168
"珐琅彩瓷,一个昔日皇家垄断的艺术,一项失传200多年的彩瓷技艺......它集现代奢华、当代巅峰制瓷工艺、细腻的古今绘画艺术及实用性于一体......2012珐琅彩"福、禄、寿、喜"杯,由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协会、景德镇珐琅彩瓷研究协会、国瓷收藏艺术品中心,以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少景联合制作。本藏品使用的珐琅彩料完全沿袭清宫珐琅彩瓷配料,器形和瓷土以著名的"7501毛瓷杯"为标准,是继去年成功推出珐琅彩"春、夏、秋、冬"杯之后又一珍贵藏品。每件瓷器均由大师亲自绘画,具有极高收藏价值。2012年(福、禄、寿、喜)杯限量99套,在2011年基础上增加托盘以及绘画难度,因陆续生产,望各藏友提前订购.  相似文献   

13.
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明洪武年间始设于江西景德镇。明代一般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关使管理,并以饶州同知、景德镇巡检司监造督运,遂成定制,所产瓷器称"官窑器"。在同治以前,御窑厂画师的作品几乎全部是程式化的作品,瓷器上除了皇帝的年号款外,作者资料微  相似文献   

14.
吕成龙 《收藏界》2013,(3):58-60
乾降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艺术水准总的来说要逊于雍正时期。从档案记载来看,这或许与造办处珐琅作内人员更替和缺乏有关。另外,与雍正、乾隆两朝皇帝审美趣味的差别也有密切关系。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元年三月十五日,首领吴书来说:乾清宫总管苏培盛等交小太监四名,何德禄、王成祥、杨加福、魏喜。传旨:着给珐琅处学烧珐琅。钦此。""乾隆元年四月十四日,催总默尔参峨为画珐琅人不足用,另欲将画珐琅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7,(1):198-198
有2006年11月28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亚洲拍卖会历史上最高成交价,刷新了清朝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相似文献   

16.
正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相较于康熙的色浓庄重,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珐琅之美让雍正一朝的瓷器显得格外清丽脱俗。除了精湛的制瓷技艺,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气息,更令雍正朝珐琅彩瓷备受推崇。难怪引得风光一时的年羹尧大将军要纡尊降贵地伏地观赏……年大将军曾专门在给雍正帝的奏折中表达自己对珐琅彩瓷的想法,他写道,珐琅彩制作精致、颜色娇丽,如果有了新品种,希望四爷能"赏赐一二""以满臣之贪念"!四爷虽然心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1,(12):17
雍正、乾隆两朝督陶官唐英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模仿西洋,故曰洋彩,其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乾隆洋彩因其原料珍贵、工艺繁杂、精美绝伦而被称作"彩瓷之冠",为盛清宫廷工艺的旷世杰作,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近年来,乾隆洋彩瓷器屡屡拍出数亿元天价,不断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8.
张少华 《收藏》2015,(5):91-95
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的古代御窑厂是14~19世纪生产宫廷御用瓷器的最重要的中心区域,其明清官窑产品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确立了景德镇在当时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制瓷手工业中心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御窑厂的考古研究向来是古陶瓷研究的重要课题,备受学界和民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吕成龙 《收藏界》2013,(2):36-41
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烧造给予了更多关心,并提出颇为严格的要求。雍正元年(1723年),随着宫廷造办处人员的扩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赖的怡亲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在造办处珐琅作积极展开。但从清代档案记载看,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1,(9):15
宝石彩"乾隆款过枝九桃五蝠图"赏月盒合器是官窑中的特殊器型,必须将上、下素胎合在一起烧制成严丝合缝的白胎,十之八九产生变形,成品率极低。"过技"是官窑瓷器中特有的上、下相连图案,仅出现在蝠桃画面中,九五为最高级,是皇帝御用瓷。瓷器规格:腹径26厘米高14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