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旭琴 《青年记者》2006,(18):66-6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市晚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目前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省会城市外,许多中西部地区的地市晚报境况却不容乐观,那么,当前它们应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并根据媒体竞争环境适时调整自己,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的报业竞争,是当前地市晚报人亟待解决的问题。挑战(一)自身条件的限制地市晚报的生存与发展,受到许多与生俱来的局限。它们的活动范围大多局限在所在地区(市),由于地级市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有限,它能给地市晚报提供的资源也十分有限:1、新闻资源不足。地市晚报大多强调贴近性和地方特色,但一个地级市,人口多则五…  相似文献   

2.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在省级都市报和广播电视网络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地市级晚报,要在事业上有大的发展,必须在办报理念、采编手段、报业经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势。而加速提升地市报人的整体素质,营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报业人才队伍,则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而现在大多数地市晚报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晚报事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报业竞争的中心城市,新闻热线发展很快.与之相比,地市晚报新闻热线的规模、质量、功能都有待提高.面对来自中心城市报纸的潜在竞争,地市晚报应充分发挥新闻热线的作用,并在发展中兴利除弊,以此作为提升新闻竞争力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
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处在最基层的地市级晚报该怎样办出自己的特色,为自己的内容产品打上独有的烙印,在与省内外各类都市报、晚报的竞争夹缝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本文以河北《张家口晚报》为例,试图梳理、解答这个困扰地市报人的难题。深挖本地资源,形成内容上的原创性。2007年前后,都市报与晚报的市场竞争,开始从订报送米送油的恶性发行市场竞争逐步转入良性的报纸内容的竞争,大  相似文献   

5.
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竞争上有诸多不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荆门晚报》以其新鲜感、归属感、亲近感赢得了本地广大受众的欢迎,为地市晚报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一、在时间上贴近,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  相似文献   

6.
在10多年前地市级日报办晚报的大潮中,几乎所有的晚报都取得了成功,无论是广告量、发行量和新闻信息量都超出了日报。然而近几年来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地市报社也普遍兴办了当地新闻网。如果读者阅读兴趣从纸质媒体转向网媒,纸媒(包括地市晚报)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保住优势?是地市晚报无法回避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早作准备:  相似文献   

7.
对地市晚报来说,本土新闻既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来源,又是参与竞争的重要筹码。精耕本土新闻,是地市晚报自强的一大法宝。《上饶晚报》自2013年5月以来通过精耕本土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活动新闻,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与市场期许。  相似文献   

8.
地市晚报能走“厚报”发展之路吗 去年以来,都市类报纸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扩版和扩张高潮,这对地市晚报构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这种市场压力,地市晚报能否“跟风”扩版,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笔者以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首先,财力不允许。地市晚报不可能在发行上投入过大的成本,玩不起“扩版不提价”的招数;其次,地市晚报的人力资源跟不上;第三,地市晚报所面对的受众市场,从实际情况看,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纸媒面临残酷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地市晚报受到省级都市报和舆论环境趋紧的双重挤压。新形势下,地市晚报需要加强化人文关怀,让报纸更具亲和力;凸显新闻价值,让新闻更加悦读;主打服务,切实贴近读者。总而言之,只有始终心中装着读者,时时处处为读者提供服务,不断强化内容的吸引力和新闻的贴近性、亲和力,地市晚报才能真正赢得读者,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吴刚 《传媒》2004,(6):40-42
地市晚报的成功因素 地市晚报发展的三个阶段 地市晚报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创办初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晚报以其区别于党委机关报的鲜明风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90年代中期,地级城市逐渐打破一城一报的格局,创办了地市晚报.这个时期,地市晚报定位于日报的补充,供市民茶余饭后休闲之需.由于在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很多地市晚报躺在日报的怀抱里吃大锅饭.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市晚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晚报协会的会员单位中已占绝对多数。但地市晚报之间发展并不平衡,10多年过去了,有的晚报发展壮大起来了,也有不少晚报尤其是中、西部经济不够发达地区的晚报并未获得长足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成为集团或母报的负担。细究起来,缺乏肥沃的经济土壤是根本原因,整体办报资源、实力和观念与体制受限也是重要的原因。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有可能使地市晚报获得新的发展。一地市晚报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与生俱来的许多局限。随着办报实践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这一点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晰和明确…  相似文献   

12.
论地市党报的准确定位山东滨州日报副总编辑李坤杰地市党报的读者定位。近几年,为了迎合读者口味,党委机关报性质的日报和一些非党委机关报性质的晚报,有一种趋同现象,即在日报“学晚报之长,扬党报之威”的同时,晚报也在“学日报之威,扬晚报之长”。互相取长补短无...  相似文献   

13.
区域内都市报发展现状 地市报纸是我国报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支年轻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报业经济规模、发行地域以及新闻报道资源、采编人员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它们又被称为“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目前,我国地市报纸主要有党报和晚报(或都市报)两类日报和作为周报的广播电视报。地市报纸的种类并不算多,同城媒体的竞争并不算...  相似文献   

14.
“如履薄冰”这个成语,形容当今地市晚报处境可谓最贴切的了。在中央、省级新闻单位派生的都市报、早报、晨报等媒体强势杀入地市的同时,最近又传出全国将启动行政区划改革,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的改革时间表。这一切都令向来敏感的地市晚报媒体人感到了“腹背受敌”之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当前报业竞争也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势。党报、晚报、都市报,大报、小报、网络报,奋起参战,逐角市场。其来势之迅猛,竞争之激烈,令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 地市州报作为我国报界和党报中的一支劲旅,如何面对报业竞争、走向市场呢?我认为最佳选择是:从发挥党报优势、深化新闻改革、提高宣传水平入手,在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将全国的报业比作“金字塔”,地市晚报正处在塔基的位置。和省级晚报相比,她的影响力弱、发行量低;和地市党报相比,她完全走市场,经营任务重。地市晚报的从业人员曾用网络语言戏称自己“鸭梨山大”。的确,最近几年面对省级晚报的步步紧逼和广告增长的乏力,地市晚报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发展的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地市晚...  相似文献   

17.
新闻立报、新闻博弈是地市晚报竞争取胜的先导和先锋。地市晚报在新闻运作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得到了受众的认可。但要实现地市晚报新闻在本地“顶天立地”,形成一只开拓和巩固读者和广告市场的“拳头”,在与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竞争中更胜一筹,需要引入和运用“控制论”,对新闻策划、采写、版面、反馈及其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控,形成新闻产品生产高质高效的“流水作业线”。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地市党报媒体发展的重要支柱——广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广告客户和受众的青睐,赢得报社广告收入的稳步增长,同样也离不开创新。可以说,创新是地市党报广告发展的关键所在、活力之源.也是赢得广告资源的最大、最根本、最持久的竞争因素。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地市晚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地市晚报之间发展却极不平衡。有的不断发展壮大,有的举步维艰,甚至有的已经成为集团或母报的负担。细究起来,虽然当地的经济土壤肥沃与否是根本原因,但整体办报资源、实力和观念与体制受限也是重要的原因。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可能使地市晚报获得新的发展。四川省《泸州晚报》自2002年创办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泸州晚报》筹备之时,我由《泸州日报》调入《泸州晚报》并工作了一年多,对如何办好地市级晚报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地市党报是党在基层的新闻事业单位,肩负着既发展事业,又发展产业的双重重任。为搞好事业、发展产业,全国各家地市报无不倾其全力,积极探索。全国有150多家地方党报抓住国家实行集约化战略,重点培育大型出版、报业、期刊和发行集团的机遇,创办起地方晚报。粗略分析这些报社的管理模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创建过程中,日报、晚报就各自为阵,独立核算经营:二是日报、晚报貌合神离,分开核算经营;三是反复实践后,日报、晚报整合资源,统分灵活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