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又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美读散文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散文要"美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散文阅读教学,根本点就在于"反复朗读,品味体验"。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散文阅读教学切忌:盲目地咬文嚼字,脱离时代,以偏概全.笔者认为要立足“全局”,并从散文本身的特点入手,以“吟哦讽诵创意境,知人论世读经典”为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读“形”品“神”,链“时”悟“旨”,寻找并利用一切利于教师和学生能深入研读文本的教学资源,力求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为“教”张本,为“学”铺路.本文以散文《石榴》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朗读有助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因此,采用“美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即是伴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音乐的选择要符合课文的意境,要舒缓、轻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再加上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朗读,一定会给学生创设美的情境,从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这种方法适合于那种写景散文、抒情散文等。比如,巴金的《繁星》、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  相似文献   

4.
王利 《学语文》2008,(2):49-49
一首好诗就像一棵大树,它不仅有枝干,有嫩叶,有露珠,有鸟雀,而且有姿态,有风度,有情致,有韵味,所以,必须静下心来,反反复复,一遍遍地读,一字字地想,真正参通悟透其中的意境。何谓“意境”呢?意境即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图景与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简言之,“意”与“境”的关系,就是“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在诗歌欣赏问题上,向来把诗的意境看得非常玄妙,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意境能深刻地“意会”,还就必须由教师生动的“言传“作基础才能奏效。这就提出了诗歌教学中的意境再现问题。诗人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画面或思想境界,即描绘诗的意境,这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教师用深入浅  相似文献   

6.
要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精品成功地拍摄成TV散文,就必须对文本有深刻把握,透彻地领悟作品的意境,拍摄切合文本所描绘的图景,来展现作品的意蕴;在配乐朗诵时,也必须准确地表现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尝试导拍TV散文,谈自己的导演构想,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不失为一种崭新的散文教学设计。下面以梁衡的《夏》(苏教版七年级上)为例,具体说说“导拍TV散文”的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夏》是著名作家梁…  相似文献   

7.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 ,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 ,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 ,引导学生读好诗韵 ,读准诗意 ,读出诗境。下面以《泊船瓜洲》为例谈谈古诗朗读教学。一、抓准韵脚 ,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 ,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 ,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因此要让学生明白 ,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 ,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 ,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ji劋n”。如果读成平音“ji仭n” ,就会损伤音节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朔同志的散文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决不是偶然的。读着他的散文,好象身浴东风,口含荔枝,乘竹筏畅游在漓江碧波上,诗意盎然,美味无穷。他说他写散文就是“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茶花赋》既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又恰恰能反映出他当诗一样写散文的经验。 你看,文章一开头就说他想构思一幅“祖国面貌”的画,以抒发他极度怀念祖国的诗情。 “祖国的面貌”,要用富有诗意的画能表现好吗?他借画家之口说:“这可是个难题”。为什么“难”呢?难就难在杨朔同志要画的不是祖国一般性的面貌,而是要求画出特色来。要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要“耐人寻味”而“零山碎水”、  相似文献   

9.
《想北平》是老舍的一篇语言极其质朴而内蕴极其深厚的散文。这样的散文“易学而难工”。如何读透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读出情感的真,二是要读出写法的巧,三是要读出语言的味。  相似文献   

10.
要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精品成功地拍摄成TV散文,就必须对文本有深刻的把握,透彻地领悟作品的意境,拍摄切合文本所描绘的图景,以展现作品的意韵;在配乐朗诵时,也必须准确地表现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尝试导拍,TV散文,谈自己的导演构想,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美的朗读中,感受美。就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所选的文学作品均是经典之作,各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其中许多华美的诗篇,精妙的散文都是极理想的朗读材料,非读不能领悟其美。因此,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就必须实施美。读  相似文献   

12.
朱国萍 《现代语文》2007,(8):110-111
意境是散文“美”的灵魂,本文将从语言、朗诵、读文作画、主旨四方面来探讨散文教学意境的创设。讲授散文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们写作文要想打动人,让人读了以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事物的具体状态和细节特征有声有色地完整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一、以读代讲,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体会古诗中的优美意境,首先就要读。教学时,我先有感情地范读一遍,扫清基本字词读音障碍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让诗的优美语言带动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很好地理解体会。这样几遍...  相似文献   

15.
<正>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按照一定的系列编入了大量的散文作品.这些散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教材.优秀散文都象优美的诗篇一样具有深邃的意境.教学散文,如果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产生一种思想感情与描写对象融合为一的艺术境界,就不算达到目的.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散文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意境不仅有鲜明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有发人深省的思想内涵和令人激动的感情.如何探寻散文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16.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语言美、意境美。入情入境地阅读,会油然而生“桂林山水秀,美溢胸怀间”的审美感受。教学本文时可以读为本,恰当借助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力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美,理解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一、诱发“入境”阅读寻找美要想学生入境,教师就要做好“导游”。教学时可用质疑式导入: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二、互动式阅读感受美教学中,抓住“读”这一感悟语言的主要方法,将“朗读”与“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读中悟,以悟促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1.初读课文,整体感…  相似文献   

17.
每读过一些优秀散文篇章,往往被作者创造的深邃的意境所感动,萦绕于心,回味无穷。读了杨朔的散文,你就会感到那浓郁的诗意,有如鲜花的芳香扑鼻而来;读了茅盾的《白杨礼赞》,你会为白杨树的形象叫绝,被作者热烈奔放的激情鼓舞;你再读一读朱自清、冰心的散文,那绵邈的情调,简直象知心朋友倾诉衷肠的细语……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这些作家哪一位不是运用语言的能手?但我要强调的是,作家能写出触动人们心灵的散文,首先要着意于文章意境的创造。古人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刘勰说的就更形象了,“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文心雕龙·文采》)那意思是说白粉绿黛是用来描容的,但迷人的秋波生于动人的姿质;耀目的文采是用来修饰言辞的,但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意境,就是散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客观物境、生活图景相交融而熔铸在作品中的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即内情与外物、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辩证统一。意境是散文美的灵魂,在各类文学样式中,散文最长于自如地抒写作者在观照生活时产生的各种感受和情思,并以抒情的笔触将这种体验、感受中的生活情境写入作品,使其在作品中获得再现,这就形成了散文创作中的艺术境界。作为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物境及生活图景相融会的意境,其主要审美功能是引发人们产生艺术想象或联想,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9.
综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写景散文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一类文章大多出自大家之手,语言凝练精美,情感真挚自然,意蕴丰厚深远,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笔者发现,执教此类课文时,不少教师喜欢用“美美地读”“美美地想”“美美地说”等言语,引领学生想象意境、有感情朗读、创作表达。  相似文献   

20.
散文是一种至真至情的语言艺术。其形象特质介乎诗歌与小说之间,既有诗歌形象的飘忽幻衍,又呈小说形象的理趣。能否读透散文的形象,合理具体地把握散文的情感,就成为散文欣赏的重点与难点。过去,我们经常提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认为散文的“神”在文章中有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