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否扣题,是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作文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重要。即便审题准,选材佳,但如果行文中不懂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局。特别是写开放性强的话题作文,更容易因文思自由而不自觉地远离话题中心。有人说,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救活”一篇被判死刑的跑题作文,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其实这种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就是扣题的功夫。  相似文献   

2.
能否扣题,是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作文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重要。即便审题准,选材佳,但如果行文中不懂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局。特别是写开放性强的话题作文,更容易因文思自由不自觉地远离话题中心。有人说,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救活"一篇被判死刑的跑题作文,其实这种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就是扣题的功夫。  相似文献   

3.
能否扣题,是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健。作文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重要。即便审题准.选材佳,但如果行文中不懂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局。特别是写开放性强的话题作文,更容易因文思自由而不自觉地远离话题中心。有人说,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救活”一篇被判死  相似文献   

4.
能否扣题,是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作文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重要。即便审题准,选材佳,但如果行文中不懂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局。特别是写开放性强的话题作文,更容易因文思自由不自觉地远离话题中心。有人说,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救活”一篇被判死刑的跑题作文,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其实这种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  相似文献   

5.
审清题目,扣题行文,是考场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考场作文,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看是否切合题意。而扣题行文,注意运用特色标志显示自己的运思给阅卷者以思路明晰、结构匀称、行文严谨、文气贯通的感受又常常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考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中考作文题目中话题作文大量涌现,话题作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选材的范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但同样也因为过于宽泛而让学生在行文时不好把握。这就要求大家在审题的时候就能抓住话题的核心,行文的时候再紧紧扣住这个核心来展开。  相似文献   

7.
中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难免会出现失误。中考作文中的失误五花八门,像审题失误、立意失误、拟题失误、开篇失误、偷换话题、扣题不紧、乱贴标签、不会辩证分析、选材失误、文体失误、语言失误、行文前后脱节、书写失误等问题。下面一些做法能帮助同学们在2011年中考中避免这些失误:  相似文献   

8.
高考话题作文要想创新,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仔细审题。立意创新 审题就是作者对命题人给的题目或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复研究,以求理解题意,弄清写作要求,从而决定体裁、主题、选材、行文重点的思维活动过程。审题是作文中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张彦清 《甘肃教育》2009,(10):44-45
审题是写命题作文的基础,电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审题也叫解题,要求仔细分析题目,审查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选材范围,决定与题日相适应的体裁、内容、行文重点、写作方法,并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有些小学生在写作文时由于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重视审题的重要性,或者完全忽略了审题这一环节,从而导致偏题、跑题、扣题不紧。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让他们体会到审题的重要性。那么,小学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呢?  相似文献   

10.
郑力 《成才之路》2009,(5):39-39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很多学生因为扣题不紧造成惨重损失。我们先看一下话题的不同表现形式。话题的含义,有的呈显形状态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呈隐形状态。话题的语义形态不同.扣题的形式也不同。话题是一个词或是一个词组并呈显形状态,就要在行文过程中不断出现与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明显相似的语句即明扣。对于话题是隐形状态的就要注意隐含意义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审题是写命题作文的基础,电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审题也叫解题,要求仔细分析题目,审查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选材范围,决定与题日相适应的体裁、内容、行文重点、写作方法,并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有些小学生在写作文时由于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重视审题的重要性,或者完全忽略了审题这一环节,从而导致偏题、跑题、扣题不紧。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让他们体会到审题的重要性。那么,小学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呢?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这种审题障碍淡化、内容形式自由、文体制约宽松的命题方式,的确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体灵性和文字才能的广阔空间。然而,在命题的“自由宽松”之中,许多学生容易因“宽”而忽略“严”,因“自由”而忽略“精准”,在审题和选材立意上易踏入误区。因而语文教师在进行话题作文教学时,在选材立意方面应教会学生注意“四忌”。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后,各地中考、高考作文题中.话题作文方兴未艾。毋庸质疑,话题作文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自由广泛,文体不拘一格,自由说话,有助于表现“真我”。无疑比命题作文有较大的进步,但这是否说“话题作文”就是万能的呢?我想,其它形式的作文亦不可或缺,像缩写、扩写、改写、范围作文、材料作文等各有各的用途.同样能起到多方训练学生  相似文献   

14.
作文从全命题、半命题、给材料(漫画)发展到话题作文。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逐渐开放,写作范围越来越宽,为学生充分发挥写作才能提供的天地越来越广。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审题,锁定范围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命题,定了一个写作范围,大大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学生不能认为,话题作文审不审题无所谓。其实,话题作文同样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要想紧扣题目,要认真审题,正确把握“提示语”,理解话题,打开思路。如:以“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提示语是“:‘绿’是广受人们青睐的色彩,‘绿’被人们赋予众多含义,‘绿’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高考考场作文大体上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种类型,无论哪种作文,都要做好审题这一“功课”,因为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是考场作文的第一关,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所在。实际上,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这一环节,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分析与解读,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人称和重点,确定文章的立意、选材、主旨和体裁等。特别是在高考考场上,审题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快,没有宽裕的时间可供利用,因此,要做到“快刀斩乱麻”,力争准确、深刻。  相似文献   

16.
<正>审清题目,扣题行文,是考场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考场作文,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看是否切合题意。而扣题行文,注意运用特色标志显示自己的运思给阅卷者以思路明晰、结构匀称、行文严谨、文气贯通的感受又常常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考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我们知道,考场作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17.
一、强化审题立意训练,写扣题文“审题”和“立意”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重点,审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立意的过程。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不可不慎之又慎: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至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义。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一般来说,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个小故…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分步教学训练法,锻炼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材料组织、行文与改进等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1998年到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中可以鲜明地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命题者提供给写作者一个话题、一段导言、一个引子,让写作者审题命意写作。对这类作文,我们姑且称之为“话题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是话题作文构思的第一步,也是能否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所在。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命题在经历了八年话题作文的苦心经营之后,在2006年开始转战到新材料作文这片沃土上。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因为它打碎了学生“不用审题也差不多”的侥幸心理,也基本上断掉了想靠猜题、套作、宿构和抄袭拿高分者的后路;所以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近两年来在全国卷和部分省市卷中逐渐流行起来,并且成为高考作文的新趋向。在这种新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仔细审题立意,一不小心就会偏题、离题,于是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再次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