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现象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奠基工作之上,海德格尔重新向存在发问,使现象学发生了解释学转向,由此终结了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开启了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在哲学史上实现了思想的“移居”.这意味着现象学的主题、方法和思想路向在海德格尔与胡塞尔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殊与差异.澄清现象学的解释学转向是理解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对胡塞尔现象学批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9,(1):64-72
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还没达到先验现象学领域,也没能提出"自然主义批判";但当《现象学的观念》基本完成了向先验现象学的突破时,"自然主义批判"就清楚明确地呈现出来。而在《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中,先验现象学进一步发展并走向具体化,"自然主义批判"也同时发展并变得更加具体。当先验现象学在"观念Ⅰ"中走向成熟化和系统化时,"自然主义批判"也随之变得更加成熟、深入、积极和彻底。胡塞尔"自然主义批判"与其早期先验现象学之间的这种同步性、协调一致性之关系,具有重要的辩证内涵和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先验现象学的设想 《逻辑研究》发表后的六年时间里,胡塞尔经历了严重的危机。绝望的困境,使之认为对哲学须持有坚定的自觉性, 自我意识须达到内在的坚定性。胡塞尔当时在笔记里这样写到:“如果我能够称自己为哲学家,那么我首先提到的是我必须为自己解决这个一般的任务。我指的是理性批判,是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普通价值理性的批判。” 通过康德思想的研究,胡塞尔逐渐开始形成关于现象学还原的设想。这一设想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被作为主题,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论述了内在和超越的概念以及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明确地叙述了现象学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的理想是使哲学成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以此去为人类的知识奠定一个可靠的 基础。为此,他对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历史主义和世界观哲学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并在积极的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理想哲学——现象学。  相似文献   

5.
在胡塞尔为他的《观念Ⅰ》所作的说明性评述中,把现象学称为“纯粹的和先验的现象学”,并认为这门崭新科学所涉及和努力达到的是“先验主体性”领域。因此,人们似乎有很充分的理由把现象学看成一种主体性哲学并将它归入笛卡尔以来的欧洲主体主义传统。 确实,胡塞尔在几乎每一部作品中都强凋了他的思考与近代主体性主题的联系。他甚至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科学具有哲学与具体的事实科学双重层面上的含义,作为一门严格科学的哲学特别是现象学,必须具有严格性和彻底性的自身要求;在事实科学层面上,科学可以被分为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而作为严格科学的现象学具有为事实科学奠基的任务。在胡塞尔看来,当代科学的危机预示着理性和主体性的危机,他认为应该通过生活世界理论和超越论的主体性的构造成就,为科学的有效性问题提供论证,并由此实现超越论的现象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是进行先验还原的一个通路,用来克服他现象学本身存在着的唯我论的危机;同时生活世界的提出又是他对当时欧洲的科学危机、文明危机、欧洲人的危机等等现象的哲学反思,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然而这种思考同马克思对人的现实世界的深刻考察相比却缺乏实践的品质,这源自于胡塞尔和马克恩对康德哲学核心范畴“物自体”的扬弃之不同进路。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期被海德格尔描述成科学论再度昌盛的年代。科学论作为实证主义首先指英法社会学思潮,作为哲学的内在冲动则是从新康德主义一直到胡塞尔现象学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标。胡塞尔的现象学劳作,力图摆脱哲学的实证主义化和心理学化,他的哲学创获被海德格尔正确地概括为现象学的三个基本发现:意向性、范畴直观、先天。  相似文献   

9.
认知生成主义的产生有其认知科学的学科资源和现象学哲学基础。认知生成主义在挑战、批判并超越传统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目前已经至少发展出了三条理论研究进路:自创生的生成主义、感觉运动的生成主义和激进的生成主义。这三条并存的理论研究进路对认知生成主义研究的侧重点和结论各有不同,表明了当代认知生成主义研究呈现出复杂的“争鸣”现象。这些理论研究进路具有重要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但也暴露出一定的模糊性、争议性和不彻底性。因此,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哲学反思,这对于揭示当代认知生成主义这一研究纲领的复杂性和对未来生成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里达《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是研究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最重要文献之一,他首次把胡塞尔有关历史认识的现象学理论称之为历史现象学;首次论证了胡塞尔从发生现象学到历史现象学转向的内在逻辑必然性;首次从先验的历史本质结构(历史本体论)、"之"字形方法(认识历史的方法)和先验理性目的论(历史目的论)等方面阐释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德里达对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研究对象(先验历史本质结构)纯粹性的尖锐质疑,对历史现象学基本方法"之"字形方法可行性的重重疑虑,对胡塞尔历史目的论中理念的无限"推迟"或"延迟"的新阐释,尽管已经偏离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主旨,但对胡塞尔历史现象学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引论》是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一个不折不扣的论纲。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科技教育体制的建立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无论是科技教育机构的设置,还是科技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方法的确立,都与一批致力于科技教育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积极倡导和实践有关,是他们共同努力并为制度化的科学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用学是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与趋势.体验哲学作为当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将人与世界的互动活动--体验作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的精髓被概括为3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是第一代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是语用学哲学渊源的发展,是对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弥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应然知识的传授,法律基础课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其必须和一般的政治课和道德课有所区分.法律基础课在教学目标上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冷静、理性的思维方式,其本质应该是一种人文教育,相应的.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必须为此而服务.  相似文献   

14.
Robert Karplus (1927–90), who began his career as a brilliant theoretical physicist, switched to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early 1960s. He made many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is field in addition to developing a complete K–6 hands-on science curriculum. Karplus provided his curriculum with a sound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based on the work of Piaget. He developed an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y, the learning cycle. He and his team used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y focused on teacher development. Karplus was committed to science for ALL students. Through science activities he sought to share the joy of discovery. A recent book collects some of his important papers and enables you to examine his work for yourself and see what you discover.  相似文献   

15.
We offer insights for using design-based research (DBR) as a model for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at supports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knowledge regarding science and literacy integration. We spotlight experiences in the DBR process from data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 four elementary teachers. Findings from interviews, focus groups and researcher field notes elucidated: the value in establishing a collaborative foundation for professional discourse, the teacher participants developing nascent knowledge of curricular integration in science and literacy, and their apprehensions about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support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acilitators and researchers using DBR a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生成论与"还元论"——生成科学的自然观与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生成科学"为基础,提出"生成论"自然观,描述了整体生成演变的世界图景,以及系统生成的主要规律及其特征。并试图超越经典科学"还原论",探索生成整体论的方法论原则:指出分析还原不是唯一的科学简化方法,在整体性研究及简化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还元论",论证了"还元论"与经典科学"还原论"的本质差别。主张将"整体论"与"还元论"提升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者陈垣发凡起例,对文献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建基工作,特别是他结合自己的校勘实践、在充分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校勘四法",使校勘学走上科学的轨道,奠定了校勘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一诠释学的心理学是作为一种可行的心理学研究途径而存在的,它为心理学家研究人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实践手段。它有着高度发展的哲学基础,它使用合理的方法来分析经验、行为、文本材料以及其他描述性资料。而且,它还有一段相对久远的研究历史,对心理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洞见。它的目标是为我们对人的存在、我们自身以及他人提供“深层而充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创始人和倡导者。他早年就提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的三层次划分法。20世纪70年代末期又提出中国科学学的研究纲领,廓清了科学学的定位、范围、内容等。他构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目前最系统的体系,这一体系带动了许多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20.
大学动物福利联盟于1926年成立,并正式将“动物福利”作为科学概念提出,初步在实验动物领域实践与发展了与此概念相关的科学与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集约化养殖方式下的动物福利问题日益突出,科学界展开了关于“动物福利”科学定义的热烈探讨,呈现出多元化的察思与研究方式。至20世纪90年代,统一的“动物福利”定义得以形成,并在广泛的领域内被逐渐认可,成为动物福利科学建制化的重要基础。“动物福利”源于伦理关切,但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备的科学,这反映出其概念与定义的“元范式”内涵,并展现了该范式历经演变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