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禹锡的《陋室铭》脍炙人口,模仿者不绝于代,其中,清代的《烟室铭》、当代的《教室铭》及《给“以权谋利干部”画像》更是让人拍手叫好。《烟室铭》借《陋室铭》之体,注瘾者之神,达作者之讽刺与痛心之意。《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的《陋室铭》脍炙人口,模仿者不绝于代,其中,清代的《烟室铭》、当代的《教室铭》及《给“以权谋利干部”画像》更是让人拍手叫好。《烟室铭》借《陋室铭》之体,注瘾者之神,达作者之讽刺与痛心之意。《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可以打瞌睡,写家信,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虽非跳舞厅,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给“以权谋利干部”画像》:“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此人。”这二篇则是借刘之体,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丑陋面。这种模仿因其形式早为人们所耳熟能详,而内容又直指时弊,所以常常让人在大赞痛快之余,不得不折服于作者的幽默与机智,折服于作者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超级模仿秀     
价不在高,好吃则名;味不在美,节约则行。斯是陋餐,唯吾俭馨,白开水一瓶,三明治两块。谈笑有水果,往来无“白吃”,可以啃排骨、食香蕉。无汉堡之费钱,无吃蟹之劳形,同学曰:何陋之有?”陋餐铭(《陋室铭》之秋游午餐版)江苏南京市武定新村小学三(2)班胡钧︵根据刘德华︽忘情水︾进  相似文献   

4.
今年四期《中学语文》封三的《陋室铭》新编十四章,实为用一种名为“拟古”修辞手法写出来的“拟古”铭。这种拟《陋室铭》从前也有。最为有特色的是清代钱泳所写的《陋吏铭》。据史料记载,清代中叶以后,吏治朽坏,捐纳之风甚盛。当时,捐官者因盐场大使与七品知县职位相等,而无刑名钱谷之烦,故竞捐盐场大使。钱泳据此写《陋吏铭》,铭曰: “官不在高,有场则名。才不在深,有盐则灵。斯虽陋吏,惟利是馨。丝圆堆案白,色减入枰青。谈笑有场商,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有酒色之旁形。或借远公庐(署印官有借佛  相似文献   

5.
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陋室铭》一文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分析为类比,意即类比推理。笔者对此颇有疑义。  相似文献   

6.
报不在大,有信则名;刊不在小,有用则灵。斯是《家长》,为吾笃信。谆谆施教育,润物细无声。恰似饮醒蝴,又如沐春风。可以美心灵,传真经。无嘈杂之乱耳,无费解之劳形。难得编辑部,登攀永不停。读者云:“何家毋有?”《家长》铭(仿刘禹锡《陋室铭》)@唐宝湘$江苏金凤集团宣教处!干部~~  相似文献   

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朝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这样称赞“陋室”;而“惟吾德馨”的“陋室”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追求的一种高尚生活的象征。我曾参观过很多房子,这些房子都很豪华,  相似文献   

8.
字徽和县历阳镇东北隅有一陋室,一篇短文改变了它孤寂清冷的命运,使它因此而声闻遐迩,名播古今。这篇短文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那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其文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事。孔子云:“何陋之有!”短短81个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不求宦达、不慕荣华、不媚  相似文献   

9.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言文中入选了不少的应用文体,兹简述如下: 1.铭 起初是刻在器物、碑牌上用来警戒勉励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纪行的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铭的作用有二:一用于祝颂,二用于规戒。铭文一般都是四字句,而且多为用韵。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悟德馨”,即是四字句,“名”“灵”“馨”的韵母又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1.
周三的早晨,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八(6)班的教室里。同学们正齐声朗读《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声音整齐划一,十分和谐。站在讲台上的班主任赵老师也不由满意地点点头。而这时,突然闯进教室的许星星却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12.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传世佳作。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是刘禹锡那令人叹服的人格魅力。短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气,…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有"三所小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陋室铭》、《雅舍》、《我的空中楼阁》。《陋室铭》自不必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已成千古传颂。《雅舍》与《我的空中楼阁》是现当代作品。两文可以对举,相得益彰,相映  相似文献   

14.
古今文人仿效《陋室铭》的形式,表达异于《陋室铭》的内容,写下了许多仿作,以针贬时弊。清代作者的《陋吏铭》,可算是第一篇仿作:官不在高,有场则名;才不在深,有盐则灵。斯维陋吏,惟利是馨。丝圆堆案白,色减入枰青。谈笑有场商,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  相似文献   

15.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选取了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陋室铭》。铭中有这样几个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语文教学中,这几个句子的修辞手法一直困扰着部分教师。在不能辨明正确答案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表达了他不慕荣华、乐于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耿介不阿、操守高洁的品性。该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极富韵味。而今,有人套用其格式抒情言志,针砭时弊,鞭笞邪恶,诙谐有趣,颇具思想意境。现录14章如下。《公仆铭》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 《老年铭》位不在高,政通则名;权不在大,勤廉则灵。老骥伏枥,心寄雏风。两鬓霜尽染,未泯赤子情。谈笑有同辈,往来多宾朋。可以聊民情,磋学问;无会海之  相似文献   

17.
冯桂兵 《语文知识》2005,(11):16-16
山不高,水不深,藏矮屋两三间,茅黄苇白;寺之旁,村之外,有小园四五亩,柳绿桃红。此乃名泉园联。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藏”字突出了房屋的位置,绿阴掩映,隐而不露。“茅黄苇白”形容房屋的构造简陋古朴,从中可以看出园主人不慕名利、高洁脱俗的志趣。  相似文献   

18.
陋室铭(刘禹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初中第三册81年版、87年版,第四册94年版,第二册2000年版、2001年版注钧:“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这里是‘只’的意思。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此注视“馨”陈述“吾德”,误。上文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比,“名”就“山”为言,“灵”就“水”为  相似文献   

19.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有这样一则:“前辈诗文,各有平生自得意处,不过数篇,然他人未必能尽知也,毗陵正素处士张子厚善书,余尝于其家见欧阳文忠子棐以鸟丝栏绢一轴,求子厚书文忠《明妃曲》两篇、《庐山高》一篇。略云:‘先公平日未尝矜大所为文,一日被酒,语棐曰:“吾《庐山高》今人莫能为,惟李太白能之。《明妃曲》后篇,太白不能为,惟杜子美能之;至于前篇,则子美亦不能为,惟我能之也。”因欲别录此三篇也’。”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八十一字,字字珠玑,令读者馨香扑鼻,以致后世之人纷纷仿作,生发新篇。现辑录几篇今人戏作,所叙之事,或褒或贬,读后如嚼橄榄,令人回味。 《公仆铭》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性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