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针对阅读教学,《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周加云 《考试周刊》2012,(82):39-39
现代阅读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的课程阅读也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对此加以具体化,其导向是很明确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四个主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4.
张洪云 《考试周刊》2009,(33):61-6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段洪得 《成才之路》2009,(25):44-45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些无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源。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个语文教育的支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提出新的目标,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谓个性,指的是“这一个”区别于他者的独特的精神个别性,它着重体现在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上。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化追求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课标要求】 依据“新课标”编写的语文实验教科书.都强化了现代诗阅读。这主要是为了凸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总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特的阅读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的投入,使学生能有丰富的积累,以便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理解鉴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探究性阅读”的探究 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类试题的出现应该溯源到“探究性阅读”以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原点出发来考量探究类试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了总目标,即“具备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点的提出无疑指出了阅读的教学方向,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积累性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和灵魂的塑造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质量,改变“功利阅读”和阅读娱乐化、消遣化倾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结合自己开展的两项阅读实践活动谈一谈。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而整个小学阶段的12册教科书阅读量还不到30万字,这只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五分之一。基于此,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新增了版块“资料袋”,这是一个开启学生课外阅读的窗口。笔者认为:“资料袋”不但丰富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情境说明]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提高其整体阅读水平,最终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些新的问题又陆续凸现出来,“发展思维”就是其中的一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务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思维”作为基本理念的组成部分,取代了以往教学大纲中“开发智力”的提法,为语文课程增加了一个新的要件和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学生阅读教学的困惑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要全面实现阅读教学总目标,课堂阅读教学是关键,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