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大学生晚上就寝时间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晚上就寝时间的因素,为日后开展干预性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河北省保定市四所本科院校的4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时发现保定市大学生无论第二天有没有课,还是周末,大部分学生就寝时间都在22:30-23:30和23:30-00:30两个时间段,且不同年级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定地区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就寝时间拖延现象,建议学校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减少大学生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硕佳  杨雨  吴含 《科技风》2013,(23):171+176-171,176
目的:了解保定市大学生在学习中的拖延现状,探讨大学生学习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保定市四所本科院校的4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拖延情况方面总体存在差异,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拖延现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拖延方面存在差异。结论:保定地区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建议学校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减少大学生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 《科教文汇》2013,(30):6-7,11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总体现状。方法:应用相关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三市5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河南大学生总体学业拖延程度较高,并且在学业任务上的拖延程度显著高于非学业任务上的拖延程度;②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在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年级、班干部上均无显著差异,仅被动拖延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校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不理想,需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根据以往的文献综述来看,在大学生中,学习拖延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对造成学习拖延症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实现具体情况的改善。从长期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来看,大学生学习拖延行为和AB型人格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有显著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论证结果,该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并对行为和人格、控制能力关系等做了阐述,旨在为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改善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与大学里各层次同学的拖延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和《大学生学习拖延成因问卷》对苏南某高校2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测查。结果:(1)71.4%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状况,与之前研究相比大幅上升。(2)女生与男生之间学业拖延程度无明显差异。(3)大二同学学业拖延程度最为严重,大一、大三、大四同学之间无显著差异。(4)各专业(文理工艺医)之间的学业拖延程度无统计学差异。(5)党员同学学业拖延程度显著轻于非党员同学;自评成绩越好,在复习备考方面和总体的学业拖延程度越轻。结论: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变化随时间变化显著;是否学业拖延主要取决于任务难度、时间管理技能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春艳 《科教文汇》2012,(2):32-32,42
学习拖延干预是用各种技术对拖延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以达到减少拖延行为出现的频率或程度。本文在对国内学习拖延干预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大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干预方法,希望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拖延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赵平 《中国科技纵横》2014,(5):267-267,269
目的:了解大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初步探析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为高校大学生控烟工作提供依据。结果在1683名调查对象中,存在吸烟行为的学生有289人,占17.2%。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变量为自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性别因素、年级因素、未来吸烟意向、同伴因素是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潘莹  李锐 《科教文汇》2013,(6):184-185,187
目的: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现状、人际关系现状,以及人际关系对自我和谐的影响状况进行研究。方法:使用两个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和谐、人际关系量表,对来自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五所高等院校的7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①自我和谐不良的比例为21.42%,人际状况不良的比例为6.4%。②自我和谐与人际和谐有显著相关。③人际关系对自我和谐产生了一定影响。结论: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以及人际关系总体良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对其自我和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与大学里各层次同学的拖延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和《大学生学习拖延成因问卷》对苏南某高校2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测查。结果:(1)71.4%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状况,与之前研究相比大幅上升。(2)女生与男生之间学业拖延程度无明显差异。(3)大二同学学业拖延程度最为严重,大一、大三、大四同学之间无显著差异。(4)各专业(文理工艺医)之间的学业拖延程度无统计学差异。(5)党员同学学业拖延程度显著轻于非党员同学;自评成绩越好,在复习备考方面和总体的学业拖延程度越轻。结论: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变化随时间变化显著;是否学业拖延主要取决于任务难度、时间管理技能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以渭南师范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调查了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以及使用社交网络交流的内容与对象。其次,考察了大学生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进行人际交往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我们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了解目前的大学生心理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同时也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如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进行引导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十堰市医学院大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认知情况,以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并分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体抽样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到大四共4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中51.34%的人接受过急救培训,33.09%的人主动系统地学习过急救知识,仅0.73%的人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面。结论:医学生自主学习急救知识能力差,对急救技能掌握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加强对急救知识技能学习的重视,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并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形式对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养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与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大学生玩手机网络游戏的情况,了解大学生以手机网络游戏作为社交方式的状况,以及他们对手机网络游戏的看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广西南宁市13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和网络形式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有70.23%是通过同学或朋友推荐来接触王者荣耀游戏,大学生群体喜欢用游戏进行一定的社交,但是因为没有人一起玩王者荣耀游戏而放弃游戏的只占6.87%。结论:大学生对于手机网络游戏存在多种看法,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手机网络游戏,将有利于大学生社交方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学生饮酒现状,为高校等有关部门开展控制大学生饮酒行为等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大学117名在校大学生的饮酒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饮酒率为76.07%,不同性别、年级、月平均消费的调查对象中,饮酒和非饮酒者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饮酒现状不容乐观,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在校大学生的饮酒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体育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湘西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湘西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报告率为6.3%,其中男生(8.0%)高于女生(4.8%)、大二学段(8.8%)的报告率最高、其他民族(7.4%)高于汉族(5.9%)、农村(7.0%)高于城镇(4.8%)、非独生子女(7.8%)高于独生子女(3.3%)。结论:针对湘西地区大学生存在的网络成瘾行为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体育运动知识讲座、组织趣味体育活动、制定科学运动处方等体育措施进行干预,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对雾霾认知和关注程度,为以后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对河北大学32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的329名大学生中,60.56%的医学生认为是冬季溶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而只有24.83%的非医学生认同此观点;仅仅有17.33%的人认为雾霾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结论:大学生对雾霾的认知和关注程度普遍偏低,建议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对雾霾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了解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基本情况,为今后我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体抽取我校少数民族学生1059人进行有关艾滋病的KAP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在普遍在85%以上,但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方面了解的不够全面,只有较少部分的人愿意与艾滋病患者一同吃饭。结论,现阶段我区少数民族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整体缺乏,加强"学校与医院"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的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  相似文献   

18.
苑彩霞  雷忻 《大众科技》2013,(5):228-229
通过对选修过和没选修过《环境与健康》课程的延安大学校本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环境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情况,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环保素质提供参考。调查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大学健康环保素质教育的开展还比较薄弱,《环境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环境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城郊中学生早期问题行为发生发展规律,为相关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方法: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对长沙岳麓区城郊某普通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200人进行调查。结果:200名学生中有9.5%有问题行为,男生问题行为状况较女生严重。结论:城郊中学生的早期问题行为与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控能力低、自我意识强烈以及未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有关,还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欺负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人格特征和网络欺负行为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网络欺负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为测量工具,对1160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欺负行为和人格特征做了调查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收录、处理和分析。(1)网络欺负行为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人格特征中的利他性、道德感与网络欺负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利他性和道德感可以反向预测网络欺负行为的发生,而适应性则与网络欺负行为中的直接欺负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