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18,(8):6-7
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出海4月15日,搭载"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和70名科考队员的"大洋一号"科考船从厦门起航,奔赴南海执行"大洋一号"综合海试B航段科考任务。这也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出海。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说,这一航段主要是通过使用"大洋一号"在南海开展相关设备试验,完成重大装备海上验收,推动"潜龙"系统潜水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全身金黄,有鳍有尾巴,全长4.5米左右,这就是"潜龙二号"。虽然它的名字里有个"龙"字,但是怎么看都像是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尼莫。不过,它的本领可比小丑鱼大多了,因为它是一条科技含量颇高的"人造鱼",全副武装,浑身宝贝。"潜龙二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4 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2016年3月,它在西南印度洋圆满完成了中国大洋第40航次试验  相似文献   

3.
历经163天.航程2万海里。11月6日,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搭载我国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潜龙一号”抵达位于珠江口的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这标志着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学考察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首个大洋航段调查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3月20日,"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搭载"海龙"三号、"海龙"11000和"潜龙"三号潜水器,开始了为期45天的2018年综合海试航次。"海龙"和"潜龙"同船亮相是此次科考的一大亮点。作为承担深海探测和开发任务的国之重器,"蛟龙""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未来有望同住一"家",携手探海。下面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三龙"的本事有多大。"蛟龙"—"载人"的含金量就是高  相似文献   

5.
正前段时间,大洋深处热闹非凡,各路探海英雄频频刷新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挺进蓝海的纪录。4月20日至30日,备受瞩目的当前中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先后下潜4次,包括2次功能性验证下潜和2次实验性应用下潜。作为我国的"深潜明星","潜龙三号"在深海小试身手后又展现了哪些过人本领呢?  相似文献   

6.
正虽然它的名字里有个"龙"字,但是怎么看都像是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尼莫,不过它的本领可比小丑鱼大多了,因为它是一条科技含量颇高的"人造鱼",全副武装,浑身宝贝。它就是"潜龙二号",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4 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入。2016年3月,它在西南印度洋圆满完成了中国大洋第40航次试验性应用任务,实现了中国深海科考的多个"首次"。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一段时间,大洋深处热闹非凡。4月20日至4月30日,备受瞩目的当前中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先后下潜4次,包括两次功能性验证下潜和两次实验性应用下潜。结果表明,"潜龙三号"不但创造了深海AUV(无人无缆自治潜水器)单潜次航程最远的深海航行纪录,并首次实现无人无缆潜水器与船载地质取样同时作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图说科技     
《发明与革新》2013,(12):3-3
11月6日,科学考察船"海洋六号"顺利完成29航次科考任务。整个航程历时163天,航行2万多海里。据悉,这次航行科考队首次对位于西太平洋我国结壳勘探矿区,即采薇海山示范区进行多手段详细勘察,为结壳资源评价和下一步工程勘探提供详细资料。另外,本航次还对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潜龙一号"进行试验性应用及应用性海试。  相似文献   

9.
正不久前,中国"深海勇士"深潜器搭载母船"探索一号"完成2020年首次科考任务。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家们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一具长约三米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此次发现的鲸落处于南海中部海山上,根据其形态特征,估计为一头齿鲸的尸体,初步被认为是鸟嘴鲸。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号是我国首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深远海探测与研究能力的4000吨级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成功完成了南海南部构造演化及其资源效应、西太平洋暖池和主流系、冲绳海槽热液和南海北部冷泉、卡罗琳海山与雅浦海沟等国家重大深远海科学考察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科学"号总长99.8米、宽17.8米、吃水5.6米,总吨位4711吨,抗风力大于12级,续航能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定员80  相似文献   

11.
<正>南海一向被誉为是我国的"母亲海",讲好南海的故事是我国科学家的不懈追求。鸡年伊始,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拉开了序幕,标志着我国"南海深部计划"进入冲刺阶段。4月9日,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上半场"IDOP367航次圆满结束。"决心"号钻探船在香港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交换后,继续奔赴南海北部目标海域,执行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下半场"任务。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短波     
正4000吨级科考船"大洋号"进行首次综合海试8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4000吨级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大洋号",从广州黄埔文冲船厂正式启航前往南海,进行首次调查系统装备的综合海试。该船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设计,据随船参加本次海上试验的"大洋号"总设计师、七〇一所上海分部副主任杨俊介绍,该船总长98.5米,船宽17米,设计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短波     
正231米!"海牛Ⅱ号"钻出世界纪录4月7日,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不仅填补了我国海底钻深大于100米、具备保压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钻机装备的空白,也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的钻深记录,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海牛Ⅱ号"由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领衔研发。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3):F0002-F0002,I0001
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AUV)(潜器命名为“潜龙一号”)是《国际海域资源研究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大洋协会为有效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委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实用型6000米AUV深海装备,以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要目的,可进行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海底流场。  相似文献   

15.
科学历程     
正1971年11月14日——"水手"9号抵达火星轨道"水手"9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的太空探测卫星。1971年5月30日"水手"9号成功发射,飞向火星,并于同年11月14日抵达火星轨道,成为第一个环绕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的人造航天器。当"水手"9号抵达火星时,大气布满了灰尘使地表模糊不清。因此,"水手"9号暂停了绘制火星地表的任务。经过好几个月的沙尘暴后它终于传回令人惊讶的地表清晰照片。"水手"9号在火星轨道运行349天,传送了7329张照  相似文献   

16.
1987年8月,在中国南海海域发现了"南海Ⅰ号"古沉船。多年来对它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它出自哪里,欲向何方,又包含了多少秘密?  相似文献   

17.
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AUV)(潜器命名为“潜龙一号”)是“国际海域资源研究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大洋协会为有效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委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的。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实用型6000米AUV深海装备,以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要目的,可进行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海底流场、海洋环境参数等精细调查,为海洋科学研究及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必要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
已经部分露出水面的“南海一号”经过1天半的起吊和起浮,终于整体浮出水面。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露出水面的“南海一号”棕色沉箱长55.7米,宽14.4米,高7米,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沉箱表面有很多海水和泥沙,沉箱底部清晰可见36根底梁。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2日,执行我国海洋科考史上第一次万米级深渊科考作业的工作母船"探索"一号首航归来,其搭载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8000米级、两次9000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作业,最大潜深达10767米,从而成为中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并进行科考应用的无人自主潜水器。与此同时,我国新建成的万米级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也正在前往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测试它搭载的"宝贝"——"彩虹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未来的"彩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搭载海洋六号综合在南海中央盆地完成了海上试验,并于4月18日通过了由863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委派的海试现场专家组进行的海上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