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玉平 《科学学研究》2006,24(4):517-523
1954年钱学森创立了“工程控制论”这门新的技术科学。它的创立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充分彰显出创立者具备宽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引领科技发展潮流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考察这一堪称科技史上经典的创新案例,可以为当前实施原始创新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理念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测绘工程这个古老的学科发展到今天的高技术并没有到尽头,它还会不断发展下去的;而测绘工程专业培养也会随着本学科的发展不断前进,内容也不断更新;国内对测绘人才的需求以及测绘工程产业化的趋势都造成了较大的人才缺口,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测绘工程专业是会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3.
《云南科技管理》2014,(3):F0002-F0002,5
<正>2014年5月26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会见了国际知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博士。2010年,在云南省科技厅协调下,云南省将丘成桐院士作为高端人才柔性引进,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共建工程数学中心,为云南培养工程数学及理论数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科学基金制在西方作为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式,已有很长的历史,如德国1860年成立洪堡基金会,美国1950年创设国家科学基金会。在我国,科学基金制自1982年开始实施至今也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实践,它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并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日臻完善,逐渐走向成熟。中国科学院在我国科学基金制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做出过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我(张存浩)有幸曾任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对此感受颇深。谨撰此文,以表达对中国科学院50周年华诞祝贺之忱。1中国科学院对我国科学基金制的创立与发展功不可…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近日出台了一个新的“百人计划”。 根据这个计划,要选拔培养100人左右的青年学术尖子人才。他们既要有高的学术水平,又要有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中国科学院将在明确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按照学科的发展需要确定培养人选。凡列入计划之内的人选,将得到比较多的经费支持:包括立项开题、添置仪器设备、学术交流乃至住房等等。选拔人才的方式,实行公开招聘,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6.
加快科技园区建设 ,是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一项基础性工作 ,也是知识创新工程五大目标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园区建设 ,直接关系到吸引和培养高科技人才、实现知识创新工程的目标。加快科技园区建设 ,必将有力地推进知识创新工程的进展 ,从而大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科学院党组和院领导对科技园区建设十分重视。在 2 0 0 1年 3月下发了《中国科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快研究所园区改造工作的意见》。 4月又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十五”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会上 ,施尔畏秘书长作了关于加快园区建设的专题报告。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到…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建院65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等一系列创新成就,阐述了民主办院、人才强院、开放兴院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方针和中心任务,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实现"四个率先"的宏伟蓝图和在国家科技进步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建国初期,研究所为我国的化工冶金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50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是资助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支持和吸引了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海外学者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已成立45周年,在它成立以后的第六年(1955年)就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的学部,从全国优秀科学技术人员中选出172人作为第一批学部委员,而后又在1957、1980、1991及1993年经过几次增选达到了742名,目前健在的有535名。他们在我国科学技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30前,他毅然弃学,创立微软,成为个人电脑普及革命的领军人物;30年后的今天,他再次在《科学美国人》杂志向世界预言,机器人领域既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只要点燃机器人普及的“导火索”,这场革命必将与个人电脑一样,彻底改变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1.
跨世纪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人才工程,创造有利条件,培养跨世纪人才卖关重要,它是培养和选拔跨世纪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关键。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计划”是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工作的重要举措。我校郑兰苏教授是首届跨世纪人才计划入选专家,这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教委对他的鼓励和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其科研事业的发展。现结合郑兰苏教授的成长和我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一些做法谈谈跨世纪人才培养的几点体会。(-)学校和单位领导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关心和支持中青年学者的成长,是培养跨…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创建50周年的欢庆日子里,人们会自豪地想到,构思、孕育、诞生于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带着它那设计独特、向全球播放的《东方红》乐音,飞上蓝天已经29年了。中国科学院40多年的人造卫星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58-1964年为581任务时期,主要是构思、预研、练兵、打基础,科学家们和院党组提出的卫星计划获中央赞同并拨专款支持,后因国家经济困难适当调整;1965一1968年为651任务时期,中央专委决定中国科学院负责卫星工程总体设计和…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博士毕业生到中国科学院作博士后,激励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学创新能力,我院从1998年起,开展评选优秀博士后的工作,每年评选10名。对入选者授予“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称号,颁发由院长签发的证书和3000元奖金;期满出站留院工作的获奖者,由院长基金奖励科研工作启动费5万元,在获奖后5年内享受一次公费出国进修的机会和一次参加国际会议的经费补助;在职称、住房等方面均享受一定的优惠。首届“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评选工作已于1998年10月31日结束。经院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首届获奖者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人如其名”,当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董再励老师的名字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时,我脑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句话。现供职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董再励老师于1986年获得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方向的工程硕士,1987年至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PurdueUniversity工作。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机器人遥操作等领域的研究。同时他还是该领域的硕士生导师以及博士生副导师,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生数十人。自90年代以来,董老师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计划、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省市地方科研课题就高达几十项。在机器人…  相似文献   

15.
45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坚持出成果、出人才并举的办院宗旨,从我国国情和院情出发,在兴办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2,(13):70-71
2012年,对被誉为“光学摇篮”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它迎来了60岁生日。60年一甲子。甲子,在中国传统里是一个轮回的意思。60年前,在王大珩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应用光学和工程光学领域具有综合研究制造能力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简介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主动与中国科学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国外机构和外籍人员不断增加。许多著名外籍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在传授科学思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促进双边或多边战略合作以及开展项目合作等  相似文献   

18.
1 合作概况1 972年中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建交后 ,两国最大的综合性基础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以下简称马普学会 )于 1 978年正式签署了第一个科学合作协议 ,为双方的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的合作包括高层领导人互访、联合考察、举办讲习班、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合作领域涉及生物医学、生物技术、天文、地质、材料、核物理、数学、化学、研制仪器设备等。双方互派科研人员已达数千人次。通过合作 ,提高了我院研究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培养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和科研管理人才。如应用数学所马志明教授…  相似文献   

19.
正访谈整理者按1975年,胡耀邦复出,奉命整顿遭到严重破坏的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科学院”,当时兼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功能)。但在不久之后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胡耀邦再次被打倒,整顿文件《汇报提纲》被当成“三株大毒草”之一加以猛烈批判。虽然整顿功败垂成,但它为科学院带来了久违的新鲜空气,获得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支持,为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89年3月利用世行贷款建立的。1995年12月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计委验收;1998年3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对实验室的评估;1999年7月买验室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001年通过了国家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