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萨40a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拉萨1961—2000a各季节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及多年变化趁势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日照的季节变化特点和异常分布情况,最后对日照与云量、降水及气温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了40a日照时数趋少,2000a达到历史最低值,日照与降水、日照、气温的相关明显。  相似文献   

2.
南通地区1960 年-2007 年气温与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涛  陶辉  杨强 《资源科学》2011,33(11):2080-2089
以南通地区7个观测站点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Mall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1960年一2007年南通地区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和突变、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年-2007年,年际变化以最低气温的较大增幅和较早突变为特征。季节变化以秋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明显,且冬季降水量增加,以及秋冬季增暖突变较早为主要特征。周期变化上,气温和降水参数多存在较大时间尺度上较为稳定的变化特征,如牟平均气温21—30a和春季降水量14—25a时间尺度的变化。小尺度上(10a以下)的变化较为频繁,但不是很稳定。总体上,南通地区气温突变时间要晚于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而降水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林丽  史军 《资源科学》2012,34(1):81-90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在夏季则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NDVI对气温变化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滞后期除在夏季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外,在其他季节空间分布规律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降水、风速、日照、蒸发普遍为减少倾向;气温、积温、日照、蒸发等均具有突变性和阶段性特征,风速、最低气温无显著突变性,而是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从长远看,气候资源变化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虽然观测表明风速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风能资源蕴藏量有下降趋势,需要今后进一步关注,但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减少倾向;辽西地区易发展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春市城区6个监测子站2007年1月至12月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了长春市大气污染物季节变化规律,及各功能区间的空气质量差异.结合2001年以来的大气监测教据分析了长春市空气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春市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采暖期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明显增高,首要污染物是PM100历年数据显示PM10变化不明显,但SO2和NO2有略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企业数量、规模显著增长,给大气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为了积极应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并通过推行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方式及时检验大气环境质量,根据大气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应急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本文即在概述大气环境检测系统工程的基础之上,就展开大气环境检测工作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望引起环保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格尔木盆区浅层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格尔木市气象台1961~2007年气温、降水及0—20cm各层地温资料,对地温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格尔木盆区各浅层平均地温在年际和季节变化上均呈现升高趋势,四季变化中冬季地温升高最大,春季最小;各浅层平均地温均于1986年发生了气候突变,突变增幅率达11.4%-15.8%;气温上升是影响浅层地温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降水对浅层地温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氮(NO_2)是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痕量气体,也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浓度是大气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长时间序列的每月的GOME、GOME-2和SCIAMACHY卫星遥感数据,利用Arc GIS软件提取了1996-2012年河北省NO_2柱浓度月平均值,并结合降水和气温数据以及人口、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总量数据,分析了河北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6-2012年河北省NO_2柱浓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最大值23.61×10~(15)mol/cm~2,最小值出现在1996年,为6.72×1015mol/cm~2;17年平均年增长率为6.874%。在季节变化上,河北省NO_2柱浓度在秋季、冬季高于春夏两季,冬季最高,夏季最低。NO_2柱浓度季节变化与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为0.691,与降水相关系数R为0.5296,相关性比降水高。河北省NO_2柱浓度空间分布极不平衡,NO_2柱浓度高值区分布在河北平原西南地区的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和廊坊市;低值区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以北以及坝上高原等。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目的是监测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由于大气污染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相关的单位和部门提出有效的措施,保证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气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影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干暖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农作物耗水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基于1960年-2007年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983年-2007年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划分降水年型,研究小麦、莜麦和马铃薯三种当地典型作物的生育期耗水特征,探讨气温、降水对作物耗水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0年来,武川气候呈现干暖化趋势,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3℃,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0.9mm;近25年来,干暖化趋势更加明显,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8℃,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2.5mm;作物耗水量随之呈现减少趋势,小麦耗水量平均每年减少1.65mm,莜麦每年减少2.04mm,马铃薯每年减少3.85mm。作物耗水量在不同年型表现出差异性。马铃薯、莜麦耗水量明显多于小麦。降水变化对作物耗水量影响显著,当前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不利于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生产,培育抗旱品种、发展抗旱栽培管理措施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作者以大气中的PM10 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冬季在北京市范围内设立了5个功能区(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PM10 和PM2.5污染比较严重,不同区域的PM10 和PM2.5的污染程度为:交通干道区>工业区,郊区>商业区>居民区,且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同于PM10;气象条件稳定时,PM10 和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时间变化的特征主要取决于所在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变化情况;PM10 和PM2.5的污染程度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颗粒物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风力的增强而降低,随逆温层的生成及增强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索伦国家基准气候站1991-2000年,十年气温和降水的观测数据,分析索伦镇四季气温状况、气温年变化、年降水量大小及降水的季节变化等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索伦镇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四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约431.9mm,属于降水量较少的地带,且雨热同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3.
分析参与水循环过程的不同水体中D和18O组成的变化特征,是应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循环机理的必要前提。对北京地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河、库)、地下水(包括泉水)中的D和18O组成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大气降水中的D和18O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是不同季节大气降水水汽来源的不同所致,即主要受控于季风气候,而区域气象条件只是次要影响因素;北京地区地表干流中δD和δ18O的均值介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相应值之间,表明在维持有一定河川径流量方面,地下水的向河排泄在枯水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干流中D和18O组成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且沿着各径流方向总体有增大的趋势;地下水中的D和18O组成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其中在浅层地下水中的特征反映出含水层所处的气候比较干燥的蒸发盆地的特点,而在垂向上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则反映了全新世以来气温总体上逐渐变暖的气候变化特征;泉水与普通地下水在D和18O组成上的一致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的区域水循环机理和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凯里市环境空气的历史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里市以降尘、二氧化硫和TSP污染为主,表现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区环境中的颗粒物已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2009年以后,通过一系列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城区大气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但采暖季节民用燃煤增加,大气扩散条件不好,造成凯里市冬春季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响应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奇台县大气环境质量正得到逐步改善。如何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调查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防治大气污染的对策,是环保部门工作的重点,也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藏西北羌塘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所辖6个站1971~2010年各季节和各年份降水数据。采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诊断,结果指出:近40年降水呈逐渐上升趋势;各季节降水和年降水有明显的10年、18年周期,藏西北各季节和年降水空间分布上自东向西逐渐偏少。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辽宁省锦市大气降水监测数据进行了评价,探讨了盘锦市降水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大气降水监测已成为环境例行监测的一部分,目的是准确、及时地了解全国或某一个区域的酸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污染范围和程度。掌握酸雨污染的主要污染组分和特征,为控制酸雨提供依据。降水的化学特征主要指化学组分、PH值、电导率等。笔者通过用秩相关系数}~:2v]'2006年~2010年辽宁省盘锦市大气降水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盘锦市大气降水中主要化学特征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SPOT-VGTS10产品(1998年4月-2008年12月)以及相应时段东营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年黄河三角洲NDVI时空动态,并探讨NDVI与气温、降水因子的年际、季节、月际响应特征。研究表明:①NDVI变化以良性发展为主,但NDVI长期无变化区及弱持续性中度改善区值得关注,且NDVI弱、中、强持续性退化区面积较广,理应尤为关注,并探讨和寻找原因;②NDVI变化与气温、降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63,若考虑1个月的时间延迟,则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75;③延迟1个月的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春季(2月-4月)、夏季(5月-7月)气温对植物生长起决定作用,秋季(8月-10月)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NDVI值变化受降水强度影响较大;不同月份气温、降水对NDVI的影响主导作用不同,延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南通市区2001-2010年的4种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可吸入颗粒物、降尘)数据为对象,分析了南通市区2001-2010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01-2010年南通市区的大气环境质量逐渐转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通市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浅谈季节因素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科技风》2015,(4):19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的化学燃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使用,这些燃料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使用给我们的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大气层,对大气环境做出适时的监测是相当有必要的,同时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积极地意义。从目前的大气监测来看,在大气监测中并没有考虑到季节因素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影响。虽然在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方法比较多,但是在季节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把季节因素对大气监测的影响考虑到大气监测的优化布点之中。文章就是从两个方面对季节因素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