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杨家杖子钼矿为中国早期建设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山,由于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本文通过对该矿区采空区地面沉陷填堵、地面塌陷填埋、地裂缝灌注、排岩场生态恢复、废弃矿井封堵、露天采坑回填等治理措施的研究,探讨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某露天矿山为例,通过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并对其目前的地质环境展开全面的调查,可以发现矿体内的地形、地貌景观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且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很低,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本文结合此露天矿地质环境现状,提出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希望能够改善矿山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东某水泥用石灰岩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开展了研究。其开采可能面临边坡失稳、地面塌陷、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和环境及水污染等灾害。针对各个环境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保持坡面的平整、采场边坡防水、建立排泄系统、矿山复绿和土地复垦等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土壤、植被,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废水、噪音以及废渣等副产品严重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论述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矿产资源进行矿产开发利用、矿山开发占地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地质环境遥感监测,为矿山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矿山露天采场的坡脚线,矿山是地质资源储量估算和露天采矿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也关系到矿山安全和经济评价,本文着重提出坡脚线的确定方法,运用简单直观的包络线法,合理圈定开采境界。希望对露天矿的资源储量估算和采场设计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袁伟 《中国科技纵横》2011,(22):215-215
本文对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科学分类,将各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成了突发型和缓变型两大类,其中突发型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以开采沉陷、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代表;缓变型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以固体废弃物、水污染、大气污染为代表。在对两大类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成因的深入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法律、教育、管理、科研等多个角度提出了防治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某盐矿矿山为例,对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进行分析,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措施。  相似文献   

8.
阜新C煤矿位于原新邱露天矿北帮+204平盘上,开采原新邱矿中部井报废后的煤柱及残留煤量。该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严重。针对该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从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含水层的破坏、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进行了现状和预测分析,并设计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工程和建议。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减少开采活动造成的破坏,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露天矿山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提高露天矿边坡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高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的预报预测水平,本文将露天矿山边坡形变位移作为研究重点,以在线监测技术测得的数值为原始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以时间为主线,建立露天边坡形变位移数学模型,最后,进行了工程实际露天边坡形变位移预测,结果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可以排除天气、现场条件和设备失效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为露天采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了露天采场作业的安全,从而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露天矿山边坡的安全是保证露天矿山生产作业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造成露天矿山边坡失稳的因素不外乎矿山地质条件、矿区气候以及人为扰动等等。近年来,国内外多个露天矿山由于边坡失稳而发生的大小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矿山企业的生产作业和危害矿山员工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对边坡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造成边坡失稳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边坡治理的方法和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国有钢铁企业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重要作用,成为经济支柱产业。但在发展的同时,矿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矿山开采,不但改变了地形、地貌特征,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极易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问题。本文以本溪南芬露天铁矿为例,通过工程措施,达到治理矿山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煤层反程序开采后的煤层复采技术,关键问题是巷道和采面的支护。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反程序开采后复采的工程地质、技术指标、掘进支护、开采方案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上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及数据,相信对此类煤层的复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间,由于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先开发、后治理",导致陕豫接壤的小秦岭金矿区矿业秩序混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中国地质调查"小秦岭金矿带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项目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小秦岭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及其防治技术研究,形成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查明了矿渣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分布与危害,研究了其成灾机理及防治模式;开展了矿区水土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效应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地质调查查明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通过科学研究、野外试验以及动态监测,深入揭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防治技术.该成果是"小秦岭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 (121201074100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机理与临界条件研究"(40872208)和国土资源行业科研专项"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及阻断研究"(200811061)的共同成果.主要完成人有:徐友宁、张江华、陈华清、乔冈、柯海玲、刘瑞平、何芳、赵阿宁、杨敏.  相似文献   

14.
孔凡春  张大志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319+220-319,220
煤层反程序开采后的煤层复采技术,关键问题是巷道和采面的支护。本文结合矿井的生产实践,对反程序开采后复采的工程地质、技术指标、掘进支护、开采方案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上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及数据,相信对此类煤层的复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近三年来无锡市区对矿山宕口的综合整治复绿情况并同步与美国卫星遥感解译数据之相比,结果表明:矿山宕口环境综合整治与复绿意义重大,至2006年底市区共整治废弃的矿山宕口场地面积3646.1亩,复绿面积约达118.4万平方米,自然植被的增长趋势与卫星遥感解译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呈增长的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砂金矿山的无序开采严重破坏了砂金矿区的生态资源,其地质环境日趋恶化。本文概述了砂金矿山地质环境,通过修复河道、覆坑平整、引水淤灌、回填覆土、种草、围栏封育等治理措施,在恢复砂金矿过采区草地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改善牧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其治理步骤和方法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姜海平 《科教文汇》2010,(27):82-83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选取江苏省句容市仙人桥铜矿为例,分析研究了水体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类型、预测模式和影响分析,论证了水体影响矿山环境等地质问题,并对影响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8.
要想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关键。论文结合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意义,从科学的角度剖析了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结合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此,论文认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不仅具有系统性特点,还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在制定实际的防治措施时应结合地质环境的应用情况再实施制定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矿大量开采,随之而来的环境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为进一步了解开发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信息,增加编制矿区防灾减灾规划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参照依据。论文根据矿区的环境地质条件、煤田地质特征及开发规划工程特点,对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地表开裂、地面塌陷、土地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四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预测和分析。同时结合矿区开发进程提出了规划设计、建设开采和矿山闭坑加强环境地质问题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产生了各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文章以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露采煤矿为例,从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含水层的破坏、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进行了现状和预测分析,并设计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工程和建议。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减少开采活动造成的破坏,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