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型经济海藻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和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等3种大型海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3种大型海藻在72h内对水产养殖废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3种大型经济海藻对水产养殖废水水体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羊栖菜、细基江蓠、裙带菜对养殖废水中NH_4~+-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87%、83.96%、75.62%;对养殖废水中NO_3~--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5.99%、72.22%、59.11%;对养殖废水中PO_4~(3-)-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9.61%、84.56%、67.37%。其中细基江蓠对养殖废水中NH_4~+-N、NO_3~--N及PO_4~(3—)P的净化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种典型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方法:将孔石莼(Ulva pertusavar)、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3种常见大型海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富含氮磷海水静水培养6周,探讨3种典型大型海藻对海水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3种大型海藻NH4+-N的净化率均超过97.00%;对NO3--N的净化率在90.00%左右;龙须菜对PO43--P的净化率最高,为88.34%。海带组NH4+-N初期呈缓慢下降趋势,随后缓慢上升后又呈下降的趋势,而孔石莼和龙须菜组中的NH4+-N呈持续下降的趋势;3种大型海藻NO3--N浓度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而在下降的过程中又呈先快后慢的趋势;海带组PO43--P实验开始阶段呈上升趋势随后持续下降,孔石莼和龙须菜组中的PO43--P均呈快速下降的趋势直到实验后期逐渐呈稳定的状态。结论:3种常见大型海藻孔石莼、龙须菜和海带对水体当中的氮、磷营养盐具有较强的净化去除能力,其中龙须菜的净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海洋表层沉积物中的无机氮在扰动情况下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模拟了海洋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海水中NH+4-N、NO-3-N浓度的贡献。通过实验,观察到海水中NH+4-N的浓度与沉积物和海水的混合比例成负相关性。在不同震荡速率的试验中,60rpm震荡速率下的NH+4-N浓度逐渐降低到三种速率中的最低,120rpm震荡速率下的NH+4-N浓度升至最高。所选海区的沉积物在再悬浮过程中细粒径沉积物对上层水体NH+4-N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中粒径沉积物、粗粒径沉积物。海水中NO-3-N的浓度与混合比例和震荡速率均成负相关性。粗、细粒径沉积物在试验过程中对水体的贡献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中粒径沉积物对水体的贡献要大于粗、细粒径沉积物的贡献。再悬浮过程中沉积物对海水中NO-3-N、NH+4-N的贡献主要来源于KCl浸取态氮和HAc-NaAc浸取态氮。  相似文献   

4.
选择水葱、芦苇、金鱼藻、菖蒲、香蒲、莲藕6种植物,设计出4种植物搭配模式,采用无土栽培模式模拟人工湿地环境进行培养实验,实验时间是7月到9月。测定不同植物组合对水体中氨氮(NH4+-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这6种水生植物能够明显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持续增长,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也逐步提升,在8月上旬,4种植物组合对关中涝池水体中的NH4+-N-的去除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0.79%、89.83%、93.26%、89.40%。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校园废水的处理效果,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选择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校园废水,探讨了该方法对COD、NH3-N、TP去除效率的影响。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D平均去除率为90.18%,NH3-N平均去除率为81.07%,TP平均去除率为75.19%。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碱处理玉米秸秆作为外加碳源,研究外加碳源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不同条件下的两组装置(A潜流人工湿地空白对照;B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实验,测定体系中TN、NH4+-N、NO3--N、NO2--N、COD、p H等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碱处理玉米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较空白对照装置TN去除率提高了30%左右;NH4+-N去除率提高了11%左右;NO3--N去除率提高了14%左右;NO2--N去除率提高了56%左右;COD去除率提高了31%左右。经过碱处理的玉米秸秆可以为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提供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性能,而且不会给系统带来负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膜生物反应器(MBR)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微污染水中化学需氧量(CODG),氨氮(NH3-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CODG为30~45mg/L,去除率高达85%,NH3-N为0.3~1.8mg/L,去除率高达97%,满足中水回用的要求;TP为0.2~2mg/L,去除率为34%.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去除效果的比较表明:MBR处理微污染水时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坑定位试验,研究了3种施肥处理下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各个处理的稻田坑面水中NH+4-N浓度逐日递减,无机肥处理,混施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NH+4-N浓度在施肥第2天分别降低35.17%、24.78%、14.12%;施用有机肥能有效降低氮素在稻田土层中的淋溶速率,低于无机肥处理和混施肥处理,施...  相似文献   

9.
沸石床人工湿地处理暴雨径流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滇池流域的暴雨径流的水质特点以及气候地理条件,提出了菖蒲-沸石床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工艺,就该工艺对暴雨径流污染物的处理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NH3-N负荷分别为64.8、4.32g/m2d时,人工湿地系统的去除率可达到53%、93.5%。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试试验,以沸石滤池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分析其去除NH3-N、CODMn、浊度和藻类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两周后,氨氮和CODMn去除率稳定,出现线虫和甲壳动物,生物膜成熟;水力负荷变化对去除氨氮和CODMn影响较大,当水力负荷由4m3/(m2·h)提高到8m3/(m2·h),两者的去除率分别降低29%和20%;不同的水力负荷对浊度的去除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流化床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考察反应器对COD、氨氮等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传统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能够同时除碳脱氮。在HRT=4h条件下,传统流化床反应器对COD、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0%,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介绍用预曝气+缺氧/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法(A/BCO)处理食品废水工程实例。生物接触氧化池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接种,水温20~25℃的条件下,培养驯化一个月左右。COD、SS、BOD5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4%、94%、94%和78%,出水可达一级排放标准,过滤消毒后的出水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3.
MAP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氨氮pH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香平  刘军坛  何雪梅 《内江科技》2007,28(2):106-106,116
采用MAP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氨氮,首次从理论推导MAp法反应的最佳pH为8.89,与废水的NH3-N初始浓度无关.试验结果表明,适宜pH为8.58-9.47,最佳pH为9.47;在pH=9.47、摩尔比n(Mg2 )∶n(NH4 )∶n(PO43-)=1∶1∶1.2的条件下,氨氮的脱除率为96.39%,剩余氨氮浓度为12.17mg/L,可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O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O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O3-N去除率为47.8%,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1/3,27℃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O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某回转氧化沟式污水处理厂水质处理情况,对工艺流程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对2013年以来的进出水水质主要参数及出水中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分析比较了主要水质指标的月平均浓度变化、去除率。结果表明,该污水厂对COD、BOD5、SS、TP、NH3-N等有较好地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2005年1月-2005年7月婺江水域4个站点理化因子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显示,该水域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温均值为22.4°C,透明度均值为45cm,pH均值为7.53,溶解氧均值为2.70mg·L-1,CODcr均值为35.07mg·L-1,NH3-N均值为10.36mg·L-1,PO43-P均值为0.37mg·L-1,六价铬均值为0.60mg·L-1。本文对水质理化特征与季节变化及其对以鱼类为主的水生动物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旨在为水体的渔业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姚雪  于丹  王绪敏  刘涛 《金秋科苑》2011,(2):161-162
本文研究了UPA(universal plastid amplicon)片段、cox1(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片段、rbcL(1,5-二磷酸核酮羧化酶/氧化酶大亚基)三个基因片段在我国常见大型海藻扩增效果和序列特征。结果表明,三种基因片断引物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在3个门类28种海藻的38份样品中获得有效基因序列比例为65.7%-82.6%;系统进化树分析法相对于遗传距离判断法、BLAST比对法的准确锚定的概率更高,cox1、UPA和rbcL基因片段将大型海藻样品锚定至属的比例分别为75.0%、83.9%和76.0%。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河流水体纳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祖光 《资源科学》2006,28(6):141-145
海南岛有大小河流154条,纳污主要来自四大源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面源(面排放污染源)。2002年海南岛各河流容纳主要污染物的量分别为COD量75 345t、无机氮10 946t、磷酸盐2 477t;河流(河段)纳污量最大的污染源是城镇生活污水排放,COD、无机氮、磷酸盐分别占全岛河流纳污总量的44.89%、45.04%、46.14%。海南岛河流全年监测值中出现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段主要是COD、氮的影响,湖库则主要受COD及氮、磷影响;河口水质受氮的影响较大,城市河段主要受氮、磷的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因。  相似文献   

19.
刘海春  沈东升  龙焰  于现荣 《科技通报》2007,23(5):747-750,754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存在厌氧、兼氧及好氧环境区域的特点和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理论,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脱氮功能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对新型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特性研究表明,通过48 d的启动运行,产甲烷生物反应器M1,M2对进水COD去除率已稳定在80%以上;硝化反应器N出水COD去除率、NH 4-N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硝化细菌的数量已达2.39×105(个.g.干垃圾-1)。这将有助于后续稳定运行阶段新型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对垃圾的降解,实现垃圾脱碳、脱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0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0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03-N去除率为47.8名,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C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c时的1/3,27cc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oc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0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