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地方自治运动发生在西方思潮传入中国以后,在清政府"新政"时期作为地方政治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而进行.地方自治运动是在开明地方阶级和地方士绅以及资产阶级人士的推动和参与下,在全国范围内地方基层进行的一系列的尝试和建设.在地方自治过程中,地方自治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地方建立自治机构,进行民主选举,尤其是地方士绅的参与使国民出现了参政的热潮,地方公益事业及近代教育的发展是自治运动的最大成果.在民主思想还没充分发展的晚清时代,地方自治运动中关于民主政治的实践有着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向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而闻名,但也有不少地方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山东的饮食概况,试就从饮食文化这一角度对小说作一粗浅分析,并从中透视出晚清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山东这一地区的饮食特点极其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制器之器"被称为晚清"工业建设最重要的新理论",勾画出了中国机械工业体系发展蓝图。学界已知"制器之器"理念最早提出者是容闳,并且他也是第一批"制器之器"引进过程中的全程参与者。但是对于容闳"制器之器"理念的形成过程、具体内涵及如何成为晚清洋务派的共识等,尚需进一步考证与梳理。通过检索晚清时期涉及"制器之器"的文献,对容闳科学与机械工业背景的考察,还原了容闳"制器之器"理念的内容,以及如何影响了洋务派中坚并推动实施的过程,最后初步探讨这一理念为何在晚清难以全面实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前,国人并不持有现代意义的海权概念,随着近代西方的进入,思想界才萌发海权意识。甲午战争后,马汉"海权"论被引进后,现代海权观念开始形成,并逐步传播开来。晚清民国的报刊、杂志、时人诗文、信件等材料中对"海权"多有记述,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海权"的不同理解,以勾勒近代以来"海权"一词意向拓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思潮是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产物,它们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联。不同社会思潮并存、继起、冲撞和消长,构成一定时期社会思想变动的宏观图像。透过社会思潮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和了解时代的脉搏,尤其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社会思潮更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本文拟对这一主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yers(1984)的“鸟啄次序”融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公司的融资行为的理论背景。但是,在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公司控制权行政配置的情况下,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基于行政许可性、融资数量及方便性方面的考虑,这也导致了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公司实践出现之初融资次序的颠倒以及对股权融资的偏好。  相似文献   

7.
卓晓虹 《科教文汇》2009,(15):231-231
社会思潮是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产物,它们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联。不同社会思潮并存、继起、冲撞和消长,构成一定时期社会思想变动的宏观图像。透过社会思潮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和了解时代的脉搏,尤其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社会思潮更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本文拟对这一主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晚清重臣李鸿章在西强东弱、列强入侵的历史背景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继承前人"经世致用"、"师夷制夷"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发展了自己的洋务思想,并运用到洋务实践中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本文通过重新梳理和探讨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内容与历史意义,使我们对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翠萍 《科教文汇》2007,(8S):150-153
晚清地方自治运动发生在西方思潮传入中国以后,在清政府“新政”时期作为地方政治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而进行。地方自治运动是在开明地方阶级和地方士绅以及资产阶级人士的推动和参与下,在全国范围内地方基层进行的一系列的尝试和建设。在地方自治过程中,地方自治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地方建立自治机构,进行民主选举,尤其是地方士绅的参与使国民出现了参政的热潮,地方公益事业及近代教育的发展是自治运动的最大成果。在民主思想还没充分发展的晚清时代,地方自治运动中关于民主政治的实践有着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魏源的民族主义意识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兴起的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潮之间有着一定的分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是魏源民族意识中对于鸦片战争失败教训的总结,同时有机继承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理念,是中华民族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有机地把民族意识发展为一种更为理性、务实的意识,是民族意识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典范。我们重提、反观魏源的民族意识诸多概念与思想政治育人教育的耦合,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中医传统中的"番药"淡出,西药依托完全独立于中医的另一种医学文化走上前台。但中医界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对西药的批评仍是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延伸,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变化,甚至有人对经典做出了新的解读,将西药也包含在《内经》的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2.
杨彦林 《科教文汇》2009,(29):242-242
晚清时期,赌风盛行,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坚决抵制这种恶习。  相似文献   

13.
晚清科学小说呈现了大量关于科学技术和新器物的想象,这些技术、器物大多与"电"和"化学"两个概念紧密相关。对照科技史史料,不难看出这些技术想象同科学发展和科学交流间有着密切关系,呈现出晚清文人对科学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塑造了科学小说这一传统的桃花源式想象、对西方科技的体验与了解、仙道奇幻三者融合的产物。小说作者通过寓言式的书写,借"科学"之名创造了一个个乌托邦;而在小说虚构性的保护下,对"科学"的想象使处于精神与时局双重交困中的晚清文人,能够预先体验民族复兴之远景,藉以自我疗伤。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以张德彝、刘锡鸿、黎庶昌、黄遵宪、薛福成、郭嵩焘、王韬、梁启超、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考察欧美各国过程中了解了一些中西历法方面的差异,且根据亲身感受将中西天文学知识对比研究后,他们对西历的态度或发生转变、或仍旧固步自封。本文拟以晚清出洋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对西历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赵伟  董强 《百科知识》2014,(2):53-54
正晚清的传教活动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尾随西方殖民者再度来华,最终叩响了中华帝国尘封已久的大门。与前两次传教士来华不同,晚清传教士多为新教教士,以往两次则为天主教教士。康熙皇帝禁教前,天主教教士的活动主要由各宗派或"会"来承办,这些组织活动均受制于罗马教廷。新教教  相似文献   

16.
赵之谦(1829-1884年),晚清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咸丰六年举人,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  相似文献   

17.
鲍静静 《科教文汇》2008,(9):146-147
对外贸易是一国一地对外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一国一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动力之一。作为晚清以来贸易经济发展最前沿的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广袤的腹地、充足的人口资源、发达的商业基础等有利条件,以对外贸易的兴盛为始,奠定了其在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中的先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2016年11月19日白馥兰教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12届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网络学术会议"上的主旨报告"Bringing History into STS: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China’s Technological Cultures"。文中简要概述了中国从晚清帝制国家过渡到经济改革时期的现代技性科学国家的过程中,技术景观和技术文化的转移和变化。本文表明,应用STS的概念,可以有效地为中国前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带来新的视角。进而说明"将历史引入STS"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为转变的肇始,因为晚清小说已经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因子,突出表现在晚清小说家们对于叙事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晚清小说进行研究成为晚清小说的研究热点且日益完善和成熟。本文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叙事艺术为研究客体,运用现已成熟的理论成果,对其作综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是一国一地对外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一国一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动力之一.作为晚清以来贸易经济发展最前沿的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广袤的腹地、充足的人口资源、发达的商业基础等有利条件,以对外贸易的兴盛为始,奠定了其在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中的先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