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杰  罗安程  方照平  吕庭君  林敏抒 《科技通报》2009,25(6):848-853,859
通过室内小型人工湿地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氮、磷元素在系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植物系统对NH+4-N、TN、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5.02%、45.44%、98.52%,无植物系统为38.08%、33.63%、91.37%,植物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均高于无植物系统。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及氮、磷积累量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基质中磷浓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分析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途径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和基质对磷的吸附沉淀是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氮、磷的主要方式;植物吸收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氮、磷投配总量的9.38%和12.77%,表明植物吸收也是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复杂的问题,一是由于污染源的复杂性,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二是由于营养物质的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单一的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能彻底去除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物。从技术上说.消除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还在于削减湖泊水体的氮、磷以及底泥有机碳和氮,磷的负荷.消除水体中藻类疯长的基础.达到降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选择水葱、芦苇、金鱼藻、菖蒲、香蒲、莲藕6种植物,设计出4种植物搭配模式,采用无土栽培模式模拟人工湿地环境进行培养实验,实验时间是7月到9月。测定不同植物组合对水体中氨氮(NH4+-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这6种水生植物能够明显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持续增长,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也逐步提升,在8月上旬,4种植物组合对关中涝池水体中的NH4+-N-的去除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0.79%、89.83%、93.26%、89.40%。  相似文献   

4.
刘福春 《科技通报》2019,35(5):48-51,60
植物根系以人工湿地为媒介通过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文中以沧州市人工湿地为背景,研究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促进作用。实验选取常见湿地植物分别为蝴蝶姜、万寿竹、红艳蕉等6种,将上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湿地植物根系对土壤酶产生影响,可描述为植物处于生长稳定期间时,植物根际酶活性高于非根际酶活性,其中以红艳蕉和蝴蝶姜表现较为明显;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酶影响存在差异,红艳蕉、野菖蒲及万寿竹的根际酶活性相近并高于其他湿地植物。为研究植物脱氮作用,选择种植蝴蝶花及芦苇的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以不同C:N比例配置溶液进行实验,检测硝化及反硝化强度。结果表明:添加5倍碳源反硝化强度最佳,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湖泊水富营养化已经成为生态系统中的严重环境问题,利用植物富集氮磷元素净化修复水体。文中以西安市园林造景水体为背景,研究沉水植物重建对水体氮磷元素含量的影响。选择3种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温丝草和扁草,将它们移栽至实验室内污染底泥中,经过45 d运用硫酸钾氧化法检测水体总氮、总磷含量;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及钼黄比色法分别检测氨态氮、磷酸根磷含量。结果显示:单株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总氮去除率大小顺序为温丝草竹叶眼子菜扁草;对水体中总磷去除率大小排序为竹叶眼子菜温丝草扁草。分别配置不同种植密度沉水植物,分析水体中不同密度程度的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元素去除效果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沉水植物种植密度增加,净化效果也随之提升。通过实验证明沉水植物对藻类有强抑制作用使水质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6.
3种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月燕  刘秀莲  洪丰 《科技通报》2008,24(2):266-271
以菖蒲(Acorus calamusLinn.)、金叶菖蒲(Acorus gramineus‘Ogon’)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H.Wendl)为试验材料,将3种植物定植于人工配置的Cu、Zn、Cr和Pb复合型污染的土壤,研究不同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根部具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作用,除Zn外,其他三种元素在根中的含量要大于茎叶中的含量,表明根系对Cu、Cr和Pb的滞留能力较强;3种植物对Zn的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比较高,而对Pb的吸收量最少、吸收速率比较低,表明这3种植物对Zn污染的土壤净化效果最为明显,而对Pb污染土壤净化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松花江湿地由于长期承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治理和恢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了解湿地植物吸收降解重金属的能力,对香蒲、水芹菜、浮萍降解重金属Cd、Pb、Zn做了室内模拟实验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湿地植物对三种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香蒲对Zn还有一定的富集作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与污染负荷、植物种类等均有关,而且吸收量有一定限度,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明显高于水中,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以从底泥中吸收为主。  相似文献   

8.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人们必须要面对的水环境问题之一,而要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一定要对水体当中的氮磷含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实际的操作中,软性的填料淹没式的生物膜化序批式的处理工艺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很好的去除水中98%以上的COD,同时还能除去75%的氮元素和90%的磷元素。所以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使用在中小规模的城镇当中。本文主要分析了适合中小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是处理污水的重要工艺。人工湿地基质中的含氮物质可以通过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途径加以去除;磷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和物理化学反应从污水中沉淀到人工湿地基质上的方式从污水中去除。人工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在氮的转化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操作方式也是影响人工湿地基质中营养物质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种典型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方法:将孔石莼(Ulva pertusavar)、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3种常见大型海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富含氮磷海水静水培养6周,探讨3种典型大型海藻对海水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3种大型海藻NH4+-N的净化率均超过97.00%;对NO3--N的净化率在90.00%左右;龙须菜对PO43--P的净化率最高,为88.34%。海带组NH4+-N初期呈缓慢下降趋势,随后缓慢上升后又呈下降的趋势,而孔石莼和龙须菜组中的NH4+-N呈持续下降的趋势;3种大型海藻NO3--N浓度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而在下降的过程中又呈先快后慢的趋势;海带组PO43--P实验开始阶段呈上升趋势随后持续下降,孔石莼和龙须菜组中的PO43--P均呈快速下降的趋势直到实验后期逐渐呈稳定的状态。结论:3种常见大型海藻孔石莼、龙须菜和海带对水体当中的氮、磷营养盐具有较强的净化去除能力,其中龙须菜的净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条件下,水体本身存在自净能力以及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所以基本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而人为的将含有过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未处理及未处理完全的污废水排入水体,导致污染负荷超过其自净能力,那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本文简单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防治原理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床对水体中CODcr、氨氮、TN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对其净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发现,不同基质和不同植物组合对湿地的净化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可能与基质的组成、结构反应以及植物的生理生化等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5,(15)
污染的湿地系统可以通过湿地植物自身作用来净化被污染的水和土壤,从而达到湿地的生态恢复。这种依靠植物来修复湿地的作用就是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及共存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环境污染物进行清除、分解、吸收或吸附,使污染环境得以恢复的科学与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对重金属进行吸收、挥发或稳定,降低重金属毒性。根据植物在湿地环境下对重金属的一些特殊作用。本文从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的角度出发求算植物对铜元素的富集系数,筛选出对铜富集作用较好的植物,为以后的植物修复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为了在农业上取得更好的收成,每年都要将成千上万吨的化肥运到农村去。而这些肥料是氮、鉀、磷、鈣等化学元素的化合物。难道土壤中就沒有这些化学元素吗?不,土壤中是含有植物所需的上述元素的。可惜的是,这些元素往往都以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化合物在土壤中出現。而氮的无机化合物,植物非常需要它,但是土壤中的含量却太少,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因非点源污染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现象日渐增多,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在非点源污染物的控制上又收效甚微。本文归纳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对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研究成果,结果发现: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通过植物体吸收,地被物和土壤层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吸附等起到净化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森林对N、P等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明显,削减率多界于60%~90%之间;此外,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受林带宽度、植被状况、土壤性状、森林经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了六种不同的湿地生长植物,以表流、潜流两种人工模拟湿地的方法进行对比性研究。主要分析的是不同水负荷条件下不同植物在不同模拟环境下脱氮除磷效果的变化,并记录这六种植物在不同模拟环境下脱氮除磷效果。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所选出的六种植物在两种不同模拟环境下脱氮除磷的效果均会随着水负荷的增加而减少,而且不同植物的减少情况也不尽相同,潜流模拟环境下的脱氮除磷率低于表流模拟环境。  相似文献   

17.
植物除了需要水分、二氧化碳和日光之外,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其他的养分,其中以氮、磷、钾为最需要。但是土壤中氮、磷、钾很不够,为了给土壤补充氮、磷、钾,所以我们需要制造和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现在我们着重地介绍一下磷肥。磷是植物细胞中核蛋白的主要成分,它对于植物发芽、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磷能够刺激植物早开花、结实,生长茁壮,提高农作物的收获量;并且有助于豆科  相似文献   

18.
河道疏浚底泥农业利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河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比例的河道疏浚底泥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但同时重金属含量也增加。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达到1∶2时,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及地上部分植株中累积的C、P含量显著提高;混合比例达到1∶1时,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高于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平,但全量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植株体内C、P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也低于对照。因此,河道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物生长,但添加比例不宜超过1∶1。  相似文献   

19.
土壤锌、锰胁迫对棉花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采样、盆栽试验及ICP化学分析,研究棉花在土壤锌、锰胁迫条件下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或较低浓度锌、锰,限制了棉花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土壤锌、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棉花根系对氮、磷养分吸收,和地上部对氮、磷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土壤有效磷通常指可资植物吸收的土壤磷部分。它的来源和形态至今尚无定论。我们采用浙江省分布较广,其肴代表性的4种土壤即青紫泥、泥质田、黄筋泥和黄筋泥田进行黑麦盆栽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一定供磷强度下植物吸收磷和解吸磷的关系,以期探讨土壤中植物有效磷的来源及其形态。盆栽试验的磷肥用量根据4种土壤吸附等温线计算,分别相应于平衡溶液中磷浓度(供磷强度)为0,0.1,0.2,0.3,0.4,0.5 ppm P时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