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铁丹 《出版参考》2013,(31):24-25
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发挥产业优势,抓住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有了较快发展。从总量和结构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然处在新的增长阶段。目前,我国共有570多家出版社。近几年里,每年新出书品种都超过10万,这两年出版图书品种超过20万,这说明我国的出版业随着国家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行业的生产构成看,图书产品主要分为大众图书市场、教育图书市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我国近年每年出书品种已达20万种。在浩如烟海的新书中,哪些能够成为大众瞩目的年度优秀图书?由近百家媒体书业编辑、记者广泛参与,经过在京的20余家中央及专业媒体代表在现场最后环节的认真投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是个出版大国,1984年出书8万多种,印数超过20亿册;出报刊1.3万种,总印数达430亿份。苏联解体的1991年出书3.4万种,16亿多册。此后虽然受到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的严重打击,1997年仍出书4万种,总印数4亿多册。俄国现有各类出版、发行单位8000家,绝大多数在出书范围、服务对象上有比较固定的专业分工。 过去苏联的出版机构,都是全民所有制。目前,这种意义上的国有出版机构已经没有了。绝大多数出版社实行股份制,少数则是个人投资兴办的私人企业。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年出书品种已达30多万种,图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新闻出版事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但也不必讳言,出版界随之出现了一种乱出书、出坏书的不良习气。学术八卦与文化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还很严重,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年出书品种已达30多万种,图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新闻出版事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但也不必讳言,出版界随之出现了一种乱出书、出坏书的不良习气。学术“八卦”与文化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还很严重,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全国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我省图书发行量也大幅度增长。1980年全国出书达21,000多种,我省进销了16,700多种,27,993万册,与1979年比较,品种增长44.6%,册数增长33.9%。基层店的门市品种也都有所增加。如湘潭地区的湘乡、礼陵、湘潭、浏阳、攸县五个县店门市品种都超过了三千种。仅15万人人口的酃县、书店门市品种也有二千种以上,最多的长沙市  相似文献   

7.
王杨 《出版参考》2009,(16):17-17
一直以来,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着“崇尚价值,以文化人”的出版理念,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和文化价值的图书,累积出书2万余种,总印数超过15亿册,出版物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目前集团下属有8家出版社,5家杂志社。年出书品种近3000种,其中新书约1500种。近年来,集团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图书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曾多次荣获“最受读者喜爱的出版社”称号。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着"崇尚价值,以文化人"的出版理念,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和文化价值的图书,累积出书2万余种,总印数超过15亿册,出版物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目前集团下属有8家出版社,5家杂志社.年出书品种近3000种,其中新书约1500种.近年来,集团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图书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曾多次荣获.最受读者喜爱的出版社"称号.  相似文献   

9.
据最近中国版协赴台访问的代表团的成员透露,台出版业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呈活跃状态,出版业产值平均每年以二位数的速度发展,成为一个“投入少而产出高”的行业。 台在现有4000多家出版社中,一年能出书20种以上的,约200家;一年出书100-400种的,不超过20家。其余一年只出1-2种图书。 台出书的特点:1、许多出版社十分看重各类套书、丛书的出版,少则10本,多则几十本,上百本。其策划思想,凡能系列推出的图书,都具有整体性,而整体性图书,大多具有可读性、收藏性、参考性和知识性,因而有较大的读者群。2、翻译出版外国的书籍多,在台各书店都有国外书籍译本出售,印制非常精美。出版翻译图书,约占其总出版品种  相似文献   

10.
信息速递     
事件新闻出版总署通报“十五”期间新闻出版业状况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十五”期间中国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状况,在全面繁荣的基调下,同时也承认了出版业内产品质量高低不齐、重复出版现象。从数据来看,2001年中国有出版社562家,到2004年增加了11家,同时出书总品种从15万册增至20万册,增幅超过三成。2005年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情况2005年,我国互联网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截止年底我国网民数、宽带上网网民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1.11亿、6430万和4950万,分别增长18.1%、50.2%和19.0%。我国域…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伊始,出版界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我国加入WTO以后,“狼”真的来了,我们出版社怎么办? 对这个问题,乐观论者和悲观论者的回答是不同的。 乐观论者认为,我国的出版业发展很快,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由100多家出版社,年出书1万余种,发展到现在已有566家出版社,年出书十三四万种,图书市场由萧条、“书荒”变成品种繁多,丰富多彩。我们大多数出版社是伴随着改革的春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出版大崩溃>讲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出版行业的销售额开始描绘出完全下降的曲线,整个出版业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有研究报告表明,原因之一是出版社的泡沫路线,主要体现在出书太滥.上世纪70年代,新书出版品种数每年平均2万种左右,后突破了6万种大关,年出版数量超过65000种,每天出版的新杂志接近200种.把新书和新杂志加在一起,平均每天出版250种.笼统来算,图书、杂志年发行共60亿册,但是,其结局却是有20亿册要作为退货返回来,且多数被化浆处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3.
解放以来,我国已出书70多万种,约有1000亿册,其中三分之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版的。从上述数字来看,我国已步入世界十大出版强国之列。出书种数占第七位,总印数则居首位。仅1985年就出版图书66.73亿册,全国人均拥有图书6册(占世界第6位),超过世界的平均数。这是一些令人欢欣鼓舞的数字,它说明了我国出版事业的兴旺发达。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在70多万种书中,不乏传世之作,确实有一些反应新观点、新思想、新技术和世界新趋势、新潮流  相似文献   

14.
当今,俄图书出版成为有利可图充满活力的产业,2006年,俄图书出版历史上首次超过10万种,总印数达6.335亿册;2007年新纪录接着诞生,出书10.9万种,6.555亿册;2008年同比2007年增加了13.4%,出书达到12.33万种,总印数增长到7.6亿册,同比上年增长14.2%,平均印数多年来也首次呈现上涨,单本印数达到5814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在每年出版新书十多万种,已经迈入出版大国的行列;出版业作为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据统计,新闻出版业在上规模(年销售500亿以上)的37个行业中排名第十一位,利润率居第六位。这些都标志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出版业取得的累累硕果。但是,在出版繁荣的同时,或者说在出版繁荣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存在,其中之一是作为出版业主体之一的出版社的原创能力让人担心。一、 汪洋书海与没书可读据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的统计,我国出版业现在的年出书品种超过10万种,(2003年我国出版图书190 391种,其中新版图书110 812种…  相似文献   

16.
“藏书资源共享”的设想在图书馆界早已得到了公认,但付诸现实却收效甚微。为此,有必要继续进行深入探讨。一、实现藏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为什么要买现藏书资源共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文献资源增长速度快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的出版量迅猛增加。据记载,世界每年出书是70万种,我国1986年出书4.5万种,1987年达6万种,图书馆为适应  相似文献   

17.
苏联的书荒     
苏联是一个“出书大国”,每年出版20亿册书,每年出口图书超过7000万册,这些数字都是创世界纪录的。苏联出书量尽管如此巨大,长期来还是出现较严重的书荒问题。有许多为人们喜爱的书很难购到而同时又有许多书乏人问津,在书店、图书馆中大量积压或无人借阅。这种奇特现象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8.
迎接电子出版物的挑战新闻出版署音像司司长谢明清我国是出版大国。在历史上,我国以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过伟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以年出书9万余种、约占世界每年出书品种1/4而举世瞩目。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以磁、光、电等介质或...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数字化新思维从世界范围的数字化出版进展来看,出版商对数字化的关注,已经不再是对接受还是惧怕的犹豫不决,而是如何切实扩大数字业务收入。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版国(从品种的角度),年出书20多万种。但根据2006  相似文献   

20.
出版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市场曾一度就只剩残缺不全的图书市场了。改革开放后,出版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图书品种、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截至1999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66家,年出书品种已逾14.18万种,印数73.16亿册。期刊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