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杰出的新闻事业开拓者,新华社原副社长范长江诞辰100周年. 1946年11月,范长江到达延安,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协助社长廖承志领导新华社的新闻报道工作.根据工作分工,新华社军事报道这一工作就由范长江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2.
2004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条《延安新闻纪念馆开馆》消息称:“由中宣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单位共同筹资八百八十万元建造的延安新闻纪念馆今天在延安清凉山麓开馆,成为我国第一个新闻事业专题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首席记者 从瑞金红色中华社(新华社前身)诞生起,毛泽东就不断为通讯社写稿,许多稿件署名就是新华社记者报道、新华社记者述评。特别是1947年我军撤离延安,党中央转战陕北以后,新华社集报纸、电台、通讯社于一身.他撰写的稿件全部由新华社播发。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7):70-72
<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创办于延安。该台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台址在延安西北19公里王皮湾村的窑洞里,由中央广播委员会直接领导,建制上隶属于新华社,新华社为此设立广播科提供稿件。中央广播委员会首任主任周恩来,周去重庆工作后由朱德担任。解放战争时期,新华广播电台属于新华社的一个部门—口语广播部。  相似文献   

5.
1940年10月,我们军委三局十分队(CSR,新华社文字广播发讯台,原驻延安枣园西边的盐店子)奉命合并到九分队(XNCR,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川口西边的王皮湾)。主要是使用九分队的一千瓦功率的广播发射机,播发CSR新华社电讯。  相似文献   

6.
1936年11月,丁玲由西安到达延安的保安县,在那里她找到了中共中央。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丁玲经党中央批准组成延安文艺通讯团于1946年10月途步去东北,至此丁玲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0年。对丁玲来说,这10年是极为宝贵的。  相似文献   

7.
《参考消息》是新华社主办的一份历史悠久的参考性报纸,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但对于《参考消息》的早期历史,或许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200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四卷本的延安版《参考消息》影印本,其中收集了从1944年至1945年间的500多期《参考消息》.这些《参考消息》是由在延安时期担任新华社英文改稿专家的外国友人林迈可带到国外的,后由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并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影印出版,为进一步研究《参考消息》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都是“其始也简”,新华社也不例外。 1937年11月,我与家属由战火連天的上海乘火车、骑驢子到了民主聖地——延安,休息三五天后,分配到新华通讯社工作。新华社社址是在延安清凉山上,它和解放周刊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延安创办新华广播电台算起,迄今整60年。这60年间,一无到有,从小到大,成就辉煌,值得热烈祝贺。 我同广播事业结缘,也是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立时期开始。那时我在延安解放日报工作,同新华社的同志同住在延安城东门外的清凉山上。当时新华广播电台是新华社的一部分。报和社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10.
1943年1月,在延安,我从中央研究院调到了解放日报社。这是我做新闻工作的开始。解放日报社在延安有名的清凉山上。清凉山靠近延安城,在城的东北角,中间隔着延河,它就在延河之滨。在这座山头上还有新华社。我一到清凉山,就听说新华社每天除了发文字广播,还有口头广播,口头广播的电台叫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延安台是在1940年底建成的。当时延安遭到日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上最强音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新华社的文字广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口语广播,是中华大地的最强音。论电台的功率,远不及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但是,谣言腿短,真理气壮。有识者对国民党的广播不屑一顾,都根据延安的声音决定政治行止。第一个驾驶美制轰炸机投奔延安的刘善本同志,就是从收听延安广播开始,由爱国主义而共产主义,后来为新中国的空军建设作出贡献。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从1946年6月开始,  相似文献   

12.
李能伟 《今传媒》2004,(4):18-18
全国惟一的新闻事业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发祥地——延安新闻纪念馆,由中宣部投资,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题名,已在革命圣地延安建成,它已成为国内外广大群众和新闻工作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图为延安新闻纪念馆外貌。今延安新闻纪念馆@李能伟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前,党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决定设立新华社英文广播部.1944年9月1日,新华社正式对外播发了第一条英文电讯稿.六十年来,从延安清凉山的窑洞到北京现代化的大厦,从三四名工作人员到上千人的采编队伍,从一台旧式发射机到高科技通讯设备,新华社对外新闻宣传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为推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30日,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65周年纪念日。1940年12月30日晚上七点,从革命圣地延安的王皮湾村,电波传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响亮呼号,这座电台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播音员报道了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和陕甘宁边区及其他边区的新闻。稿件是由设在延安近郊清凉山上的新华社语言广播部(简称口播部,新华总社分为文播和口播两大部分,文播用电报发出)编辑的,由通讯员送往王皮湾。  相似文献   

15.
1996年5月一个雨后的清晨,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的几位年轻记者组成的采访小分队就要踏上长征路的万里征程了,王平、李德生、杨成武、刘志坚等老将军从北京城里赶到西郊,给这些年轻人送行。他们把一面绣着“追寻地球上的红飘带”9个大字的队旗授给了小分队,勉励记者们不光要写出高质量的稿件来,更要做长征精神的传人。 小分队经过四个半月的艰苦跋涉,行程近3万公里,穿越人迹罕见的草地,翻过氧气稀薄的雪山,多次战胜洪水、塌方、泥石流等险情,获得了大量生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上最强音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新华社的文字广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口语广播,是中华大地的最强音。论电台的功率,远不及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但是,谣言腿短,真理气壮。有识者对国民党的广播不屑一顾,都根据延安的声音决定政治行止。第一个驾驶美制轰炸机投奔延安的刘善本同志,就是从收听延安广播开始,由爱国主义而共产主义,后来为新中国的空军建设作出贡献。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从1946年6月开始,到1947年2月即被我击破。从3月起,它被迫改行“哑铃式”的重点进攻——两个重点,一在陕北,一在山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为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新华社开始在海外建立分社组织。从1947年5月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华社陆续在境外创建了香港、伦敦、布拉格、平壤4个分社,其中平壤分社是新中国成立前建立的最后一个境外分社。1949年9月16目,中共中央宣传部致电东北局:“派丁雪松同志为新华社特派员,刘桂梁同志为记者,前往朝鲜工作。”5天后,新华社平壤分社成立。  相似文献   

18.
也说"恶补"     
《中国记者》杂志第四期"焦点"栏目刊发了几位新闻工作者关于"小分队记者怎么当"的文章.其中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杨三军说,对于不熟悉的题材,采访前的"恶补"必不可少;《解放日报》记者邱曙东说,我一边"恶补"信访知识,一边从"外围"接近张云泉.  相似文献   

19.
树立并强化世界意识,是新华社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对新华社人的基本要求之一。 新华社的历史是与中国革命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67年的光辉历程中,新华社肩负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殷切期望,从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从瑞金走向延安,走向全国,进而走向世界,从党的通讯社,到国家通讯社,到基本建成世界性通讯社,作为国家队积极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的激烈竞争,影响世界舆论,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与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声望相称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这十几年,新华社人紧紧盯住走向世界的目标,不断强化世界意识,自我砥励,不断进取,终于“基本实现了1983年初提出的在本世纪末  相似文献   

20.
在范长江同志关于军事宣传谈话两天后,陕甘宁边区的战争气氛日益浓烈,胡宗南大军逼近延安,敌机连续飞来疯狂轰炸,大战迫在眉睫。3月13日,清凉山上落了炸弹,新华总社、《解放日报》社窑洞的门窗被摧毁。由胡宗南指挥的国民党军34个旅,分南、西、北三路向延安推进。在此情况下,我党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延安。3月中旬,新华社人员转移至陕北瓦窑堡的史家畔一带。这儿是根据党中央指示建立起来的一处战备点。在新华社人员撤离延安前三天,范长江就已到达这里,带领一部分编辑和通讯、印刷部门的同志,完成了接替延安出版《解放日报》、播发文字新闻和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