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维喆 《考试周刊》2012,(5):169-171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进而对其"三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针对部分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误区,我们应通过培养健康消费心理,加强社会、家庭的正确引导,开展理财教育加强学校引导等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适度,科学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2.
曾勇翔 《考试周刊》2009,(41):56-57
马克思的消费观有着深刻的内涵,其理论核心是"消费和生产的统一性",同时还包含通过"休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中学政治教师从事消费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节俭而适度"的消费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消费观的特点,认为在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盲目冲动、攀比炫耀和个性新潮的特点.而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影响的因素可以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不一样的.针对这三方面的影响,最后文章给出了相应的对策,要想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观,必须做到学校方面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家庭方面应该发挥父母对孩子消费观的教育作用、社会方面应该改善风气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年轻的消费群体,消费观的塑造和培养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消费实力和较为多元的消费观,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系中时于理财教育关注较少,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必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在重视合理消费模式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把握其总体特征,从而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帮助逐步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二者的结合,以突出消费的象征符号意义、追求消费至上的物质主义、对消费偶像的盲目崇拜为其显著特征。消费主义滋生蔓延,大学生消费行为表现出异化现象。客观认识和评价消费主义思潮、加强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教育、营造健康消费观形成的环境、警惕和拒斥消费话语控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消费主义冲击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首都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包括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理财能力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乡生源大学生在消费目的、超额消费、月平均花费、某些日常消费项目、看待自我理财能力及超前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大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现象,城市生源大学生则表现得更为明显。高校必须加强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家庭要注重培育孩子正确的消费观,社会要净化大众传媒的消费宣传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消费问题一直是高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消费状况直接反映了该校的学风建设及素质教育的水平,而财商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解决大学生消费问题的一个有力武器.衡水学院学生的消费特征是主流消费状况合理有序,个别消费问题突出.对此,完善高校财商教育应采取多种措施:开放思想,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停止说教,采取多渠道、灵活式教育方法;利用财经类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理财素养;有的放矢,重点关注处于两极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从解析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入手,分析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消费观念上的实用化和时尚化、消费过程的符号化、消费行为的个性化和模仿化、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和分层化,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引导措施,那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消费理念,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合理的消费方式,规范消费行为,倡导勤工助学。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强调的综合化和应用化的人才培养,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知识的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本文从现在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出发,探析对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合理引导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出改进民办高校课余生活引导方式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州地区经济活跃度高,金融行业聚集,金融知识普及度广。针对此区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消费结构及理财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区域经济及互联网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及理财观念、方式影响较大,可在此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及技能的训练,引导其更加合理的进行消费管理。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悦 《教育与职业》2012,(5):187-188
"9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的多元化现象突出,其理财和储蓄的意识较差。要引导其合理正确地消费,应注意提高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引导其合理消费,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和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对特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内容,它是把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和最大幸福的一种消费观和价值观,又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为基础,并相互交织在一起.消费主义已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特区高校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尤深.对此,应从全面讲解消费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加强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3.
重视和加强实证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合理运用,是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科学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品格的有效途径。当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的基本路径,就是要合理运用问卷调查、实验法和案例研究等各种实证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实然"问题进行必要的经验描述和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4.
辅助学习工具费用是学生在校期间,因学习需要而购买辅助性学习用品所支出的费用,是高校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开支。笔者对高校学生(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的辅助学习工具费用支出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大学生存在的消费误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的节俭意识;在高校开设消费道德教育和消费心理教育课程;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指导大学生解决实际消费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高校学生应学会合理消费,做到俭而有度;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积极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父母应为子女的消费把关;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应予以正面引导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透支消费、攀比消费、冲动消费。因此高校应强化理性消费观教育,家庭应加强理财教育,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健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社会中,钱是很重要的,大家都在辛苦地劳动挣钱。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金钱观、消费观、理财能力的培养,几乎是空白,在学生身上发生不当问题时,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对对学生树立正确金钱观开展一些教育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深刻认识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所造成的危害,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党的教育方针所决定的;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是我院的特点所决定的,三方面论述了对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分析了高职学生在生源方面、学习与能力方面、个性与心理方面、思想方面的特点变化。明确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心理继续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加强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即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效果、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等六个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和自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青年是社会中最大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下符号消费是必然趋势,符号消费现象在青年群体中成为一股热潮,但其在青年群体中产生影响是弊大于利。因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正确树立青年合理消费观,引导青年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全面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因此开展思想政治"三进"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