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感受乌镇     
一踩上乌镇的石板路,人就已融入“乌镇文化”了;一登上乌镇的乌蓬船,人就已到了水乡人家了。——题记  相似文献   

2.
初识乌镇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我们江苏盐城老年大学旅游团一行45人来到了江南古镇——乌镇。对乌镇心仪已久,但总没有机会亲近,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茅盾生活过的乌镇,和别的许多江南小镇是有区别的,乌镇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踪迹。乌镇有昭明太子读书的石坊。昭明太子曾跟随老师沈约扫墓到乌镇,为了不荒废学业,就在乌镇建起了昭明书馆,既久,书馆倒塌,后人便在书馆旧址处建石坊以纪念。南宋诗人陈与义,与当地文人交好,曾留下“三友亭”;明代洛阳人茅坤,有《唐宋八大家文抄》的面世;清朝翰林出身的严辰,以为为学必先立志,于是有了立志书院,茅盾童年,就曾在那里读过书;又如拥有“知不足”藏书斋的鲍廷博、理学家张杨园、报人严独鹤等。千百年的文脉,绵绵不绝于乌镇的天空。文才星河般灿烂,在…  相似文献   

4.
焦雨 《上海教育》2011,(1):81-81
在“十二五”规划力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目前,国内第一个引进“拓展”概念和业态的“人众人”教育顺势应时召集上海近30家媒体聚集乌镇,举办“携手探古镇体验话新篇”活动。  相似文献   

5.
当唇齿间随着气息,吐出“乌”这个字眼时,会立刻想到“黑”,总有一种松弛散漫的感觉袭来。我在去乌镇的路上和在乌镇逗留的时候,心中时时涌起历史的沧桑感,而绝不单是因为乌镇曾经诞生过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先生。与许多古镇类似,乌镇有着古老的木屋、古老的砖瓦、古老的青石街道。  相似文献   

6.
杨静 《少年月刊》2014,(3):41-41
说起小桥、流水、乌篷船和青石板路,你想到了哪里?是的,就是鼎鼎有名的江南古镇。而江南六大古镇之中,最吸引人的又当数乌镇。它距呜已有六千多年历史,位于桐乡市最北端,是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交界处,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刘若英的一句“来过,便不曾离开”,是对乌镇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乌镇香市     
乌镇香市被誉为“江南水乡狂欢节”,它早已闻名遐迩……今天我和爸爸去乌镇舅爷爷家做客,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真容了。  相似文献   

8.
秦勇军 《湖南教育》2011,(3):F0002-F0002
浙江省桐乡县的乌镇,是一个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它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进入乌镇,眼前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让人立即感受到深弄曲巷、枕河人家的江南水乡韵味。  相似文献   

9.
可爱的故乡     
浙江是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材辈出的地方。虽然我仅仅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却深深地怀念它! 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历代都在乌镇驻兵,明朝曾在此驻兵以防倭。乌镇在清  相似文献   

10.
茅盾的《林家铺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篇优秀短篇名作,它以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表现艺术,黎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直到今天,仍能赢得千万青年读者的喜爱.仲春季节,窗外和风习习.笔者打开《林家铺子》,使人仿佛置身于暗无天日的三十年代乌镇,倘徉在乌镇街头,谛听乌镇商人的“苦情”,和他们的生意经……从而使我们对《林家铺子》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所有这些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和茅盾故乡乌镇分不开的.因为《林家铺子》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以作者熟悉的乌镇为背景的,因而作品能透出如此浓郁的乌镇乡土气息,表现出三十年代乌镇的历史真实、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真实感.今天我们重温《林家铺子》后,探索作品与乌镇的关系,对理解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回到乌镇     
“倘若这个世界还有原先,还有旧时的月色,还有过去的时光,这个地方便是江南。”茅盾在《故乡杂记》里写道。茅盾是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人。他口中所谓“江南”,是地理上的“长江以南”.是文化上的“杏花春雨”,是记忆里的“温柔富贵乡”。  相似文献   

12.
踏着早自习悦耳的音乐铃声,江南水乡——乌镇立志书院附属小学的思维优老师踱进了早已书声琅琅的503班教室,对着墙头的《水乡风情图》唉声叹气。几个调皮鬼早就发觉了自己的“偶像”老师今天不对劲。还没等大家想明白,只听思老师终于开了口:“同学们,你们知道去年冬天在我们乌镇景区拍摄了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吗?”“《似水年华》——”没有想到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答案。“对。就是这出戏,暑假里在中央电视台8套黄金时间连续播出了10天后,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乌镇热潮’,使得‘非典’过后原本冷清的乌镇街头比平时更加热闹。而我们的‘…  相似文献   

13.
汽车从杭州开出,只要两个多小时,就到了“两省、三府、七县”的交界之地桐乡乌镇。镇子不大,但交通方便,美丽富饶,一踏上这块古老土地,便自然而然地忆起1980年春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的生动描述:“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乌镇在清朝末年是两省、  相似文献   

14.
踏着早自习悦耳的音乐铃声,江南水乡——乌镇立志书院附属小学的思维老师踱进了早已书声朗朗的503 班教室,对着墙头的《水乡风情图》哀声叹气。几个调皮鬼早就发觉了自己的“偶像”老师今天不对劲。还没等大家想明白,只听思维老师开启金口:“同学们,你们知道去年冬天在我们乌镇景区拍摄了一部20 集电视连续剧吗?”“《似水年华》——”没有想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答案。“对!就是这出戏!暑假里在中央电视台8 套黄金强档连续播出了10 天后,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乌镇热潮’,使得‘非典’过后原本冷清的乌镇街头比平时更加热闹!而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本期关注:全景勾勒 记得“奶茶”刘若英初到乌镇时那充满惊喜的话语,“整个乌镇都是我的”;也记得影星周润发领略内蒙风光后的铿锵之音,“我要捐出99%的财产”。是啊,自然景物从来都是我们灵魂里最动人的画卷,沉浸其中,我们或许会找回真正的自己。  相似文献   

16.
游乌镇     
“三八”妇女节这天,我和妈妈一起到乌镇游玩。乌镇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一下车就看到远处那些古色古香的房子,黑黑的瓦;木质的门窗,还镂刻着精细的花纹;屋顶翘翘的,线  相似文献   

17.
《求学》2023,(24):47-50
<正>2023年11月8日,大潮奔涌,日出东方,“十年之约”携光而至,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那一抹熟悉的互联网蓝广告牌出现在桐乡的大街小巷、城乡公交车上,也出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机场、高铁站……点墨江南,共话世界,全球互联网再次进入一年一度的“乌镇时间”。十年沉淀,乌镇峰会带来了哪些数字时代“红利”?为产业创新、大众生活赋予了哪些精彩蝶变?又涌现出了哪些就业新需求呢?  相似文献   

18.
游乌镇     
“三八”妇女节这天,我和妈妈一起到乌镇游玩。乌镇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一下车就看到远处那些古色古香的房子,黑黑的瓦;木质的门窗,还镂刻着精细的花纹;屋顶翘翘的,线  相似文献   

19.
水做的乌镇     
乌镇的名字有着绘画般的美妙.它所提供的是关于色彩的想象:绿水、黛瓦、青石板……在这诸多的景物之间,“乌”字统一了它们的外表,而“乌”色其实也是历史的颜色,因为历史就是蒙了一层厚厚青苔的时间,在时空的深处泛着寒冷的乌绿光芒.“乌”字,巧妙地传达了乌镇年岁的久远.  相似文献   

20.
细水长流     
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可是我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王菲《红豆》繁忙的工作日。她,逃掉了所有自己为自己报的学习班,自作主张逃到了这个宁静的水乡——乌镇。肩头还被装满学习材料的背包沉沉地压着,口袋里也只有五十多元的早餐费,可是她的心里很明白自己做了什么。午后二点二十分。雨过天晴的乌镇。她,一个人走着。MP3孤独地偎在她的胸前,她觉得此时此刻乌镇的河流在微风中发出的“哗哗”声胜过了机器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