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实验教师中,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研究性实验”、变“传统性实验”为“数字化信息实验”、变“指令性实验”为“指导性实验”、变“生产、生活工具或玩具”为“教学用具”、变“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变“校内实验”为“校外实验”,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
四段“渗透式”数学实验方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数学实验按照“实验基础”“演示实验”“独立实验”及“综合实验”四段逐步渗透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3.
近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考查的内容变“实验题”为“真实验”,考查的要求也变“实验能力”为“实验与探究能力”.这一命题趋势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实验要“真”做,实验教学要“真”研究,要培养学生“真”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虎 《教育文汇》2013,(3):37-37
目前,许多农村中学和九年制学校的化学实验开出率低,学生动手的机会极少,常规仪器及实验药品短缺现象比较普遍,教师以“讲实验”、“画实验”、“放实验”,学生以“听实验”、“背实验”、“看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实验学习任务。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弗朗西斯·培根出于为人类谋福祉的价值观,探索人类认识自然的路径和方式,提出“光”的实验,以替代巫术、炼金术等的“果”的实验。培根认为,“果”的实验在自然观上是神秘主义的,在实验结果的处理上是哲学大前提统领并且推演少数实验结果获得普遍原理的,因而是错误的。培根提出新的自然哲学思想,认为只有对“出错的自然”实施“激发”的实验,才能促使其成为“受限的自然”,暴露其秘密;只有对“激发自然”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推理,才能够获得普遍性的、可靠的原理。由此,培根回答了“为什么做实验”“如何做实验”以及“如何更好地做实验”等问题,将科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走向实证、公开与客观,成为“实证式科学”。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一些实验课程通过整合和优化,实现本-硕贯通.“系统生物学实验”、“生物大分子光谱学实验”、“生物大分子波谱学实验”、“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实验”、“生物放射性核素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和“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综合实验”比较适合作为本-硕贯通的实验课程.优化整合后与相关的基础实验实现了有机衔接,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得到学生和老师的认同和好评.  相似文献   

7.
对蜡烛实验进行整体化、系列化、趣味化改进,如“石蜡密度与溶解性”实验、“烛芯作用”实验、“点石蜡”实验、“温度比较”实验等,以此引领学生开启化学之门,认识化学实验属性。  相似文献   

8.
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实验资源的创新设计为例,提出“探查教材实验方案瑕疵”“优化教材实验方案”“改进教材实验装置”“整合教材实验资源”等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学教材中“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实验”的不足,进行了多种方案的实验改进.分别介绍了“水中实验”、“泡沫实验”、“注射器替代气球”和“石灰水替代气球”四则实验改进方案.这些实验方案具有简约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能明显提高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证伪性”实验指的是用来验证猜想的实验结果与猜想预言发生矛盾或存在差异的实验,在科学探究中“证伪性”实验分为“真证伪”实验和“假证伪”实验。“真证伪”实验揭示了原有科学猜想中隐含的客观矛盾,要求科学家改变原有猜想,重新提出新的猜想;“假证伪”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与原有猜想矛盾或存在差异,但产生这种矛盾或差异的原因是实验方案有问题或受另外新的因素影响,而原有科学猜想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恩施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39年。原名“湖北省联中乡村师范附小”,后曾先后更名为“湖北省立七师范附小”“恩施地区师范附小”“恩施市舞阳小学”。1989年被恩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恩施市实验小学”,并被省教委评定为“湖北省合格实验小学”。1997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中小学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98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2001年被省教育学会确认为“小学教育管理实验基地学校”。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许多初中化学实验涉及“先”与“后”的顺序问题,如果漏掉了其中一步或将“先”与“后”颠倒,轻则浪费时间和药品,影响实验效果,重则使实验失败,甚至发生事故.初中化学实验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实验操作的“先”与“后”问题,在学习时必须弄清.  相似文献   

13.
赵丽敏 《天津教育》2008,(10):35-36
一、撰写“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的目的开展任何一项教育科研实验,实验研究结题时,总要有一份“实验研究结题报告”,或称“实验研究报告”。写“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总结实验研究结果的需要。开展任何一项课题的实验研究,实验的效果怎样,总要作一次全面、认真、科学的总结,总要拿出一个“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概论”是高等院校资源勘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传统实验教学中往往存在知识的“被动式”灌输、实验内容“单一化”、实验场所局限大等问题,因此,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实验教学目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及实验场所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实验教学目的由“传授科学知识”转变为“培养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模式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实验内容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实验场所由单一的“室内”转变为“内外结合”,以此来实现“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教学的优化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花园实验小学是一所高品质的现代化实验学校,该校曾先后荣获“国家重点课题实验学校”“科学教育优秀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学校”“扬州市模范学校”“扬州市数字化校园”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实验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改进实验是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改进实验应遵循安全性,科学性,直观性,开放性,简便性五个原则,基于改进实验原则灵活运用“改选实验材料,确保安全环保”“改增实验装置,提高实验科学性”“融合多种器材,使实验可视化”“提供多组实验,促进开放探究”“设计简便操作,留出思考时间”等策略,实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7.
就目前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依然存在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有实验条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的原因在于:“讲”实验对高考成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以全国新课标理综试卷中的实验试题为例,在38位被调查的老师中,有94.7%的老师认为“讲”实验与“做”实验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实验试题上的得分没有明显差别。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我们需要尽可能提高实验试题的命题质量,以引导中学实验教学,切实做到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亲自“做”实验,毕竟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不是能在“看”实验和“听”实验中轻易得来的。  相似文献   

18.
“色光的混合”实验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做好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单色光”、“复色光”、“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色彩”、“透明物体的颜色”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说明了观察与实验对中学生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各种能力所起的作用 ,结合物理教学中的典型事例介绍了通过“广泛观察”、“客观观察”、“辩证观察”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扩充实验内容”、“改进实验装置”、“加强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要求,针对传统实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实验教师队伍的新思路:(1)建设一支“高起点”的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2)注重实验教师素质培养,努力达到“高水准”;(3)协同创新,打造“有特色”的实验教师队伍;(4)规范实验室管理,完善实验教师考核机制.“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是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