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江津方言属西南官话,该文对江津方言中动物名称词的语音、构词理据、源流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对该方言的语言文化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选取湖南常德这一方言点的部分例词,在把常德方言合成词的构词理据分为直接命名和间接命名两大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具体的构词理据及形成原由,并同时分析了构词理据所反映的相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成都方言新词汇中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构词理据的分析,揭示了它们各自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化风貌,阐释了方言词汇尤其是方言新词汇对成都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心理所具有的文化镜像意义.  相似文献   

4.
闽南方言时间词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南方言中特有的时间词语从构词理据和文化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说明闽南方言时间词语的特点。闽南方言时间词语在构词理据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包括名量结构及形量结构的偏正式复合构词,偏义复词构词,同义连用构词,缩略方式构词,词素组合逆序构词和特有构词成分等。在文化特征方面,它显现出闽南方言中留存的古语积淀,体现了闽南地区与外国的频繁交流,也展示出闽南地区的日常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5.
方言作为共同语的分支,与共同语既有对立又有一脉相承之处,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北流市的主要方言是当地的白话,反映粤语特色,为此需要整理出有关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生活用词进行实地调查,将调查得来的北流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进行横向对比,着重从音节、构词、词义、造词理据和功能五个方面来阐述北流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诸多方言中,东北方言以其独特的语音、丰富的词汇成为方言大家族中较有地位的成员之一,其大部分词汇的字形和含义均与普通话词汇相同,但二者的部分差异又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以吉林方言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吉林省十个地区的地方志,通过分析其方言情况,整理了850余条方言词,从中找出了吉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构词方面的不同以及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语义学领域里对语言理据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通过对语言理据的探讨来解释“Watergate”类比构词形成的一系列词汇的语义理据,揭示转喻在这一现象产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指出正确运用语义理据,构建学生心理词汇中的语义网络,能够促进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语义学领域里对语言理据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通过对语言理据的探讨来解释"Watergate"类比构词形成的一系列词汇的语义理据,揭示转喻在这一现象产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指出正确运用语义理据,构建学生心理词汇中的语义网络,能够促进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旬邑方言的常用词汇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量语料,从构词、词义、特殊古语词等三个方面对旬邑方言词汇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进行了比较,以此使人们对旬邑方言词汇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湖北咸宁方言词与普通话词造词理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方言词语的造词理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方言词语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从而揭示出咸宁方言在词汇方面的特点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小品这一媒体形式的发展,东北方言也随之红遍大江南北。近年东北方言的一些语音、语法现象渐渐进入普通话,而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东北方言语音的特殊性和词汇的生动性使其迅速流行起来,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东北方言研究中,学界对吉林方言词汇关注不够,仅有的成果多停留在描写层面上,其词汇的独特价值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挖掘。因此,在既往基础上,对通行于吉林区域的特色方言词语进行例举、集释依然是很有必要的工作。文章共收列吉林方言特色词语33个,对其粗略释义、归纳成词特点,并进行理论性解释,以期对普通话的更全面推广、吉林方言词汇的进一步研究做点有益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山西方言有着“同是一乡人,三里之内不同音”的语言现象,相隔不到十几里的清徐县和古交市即使同属于晋中方言区,在语音和用词上也有所不同。当前的晋语研究,学者们着重研究语音方面的差异,对词汇构成以及运用方面的关注并不多,我们通过清徐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发现清徐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主要有加词缀、重叠、合音、分音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山西平遥方言作为"晋语"的典型代表,其中许多词语保留了古音、古义,在汉语词汇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平遥方言中的典型词语进行考释,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方言词语本字、本义的了解,有利于方言词汇的研究,也能对平遥方言的整理工作有所帮助和促进。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词汇数据库研制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汉语方言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语料。建立方言词汇数据库既具有文化史意义,也是汉语研究的基础工程。现有的语言词汇数据库有收词偏少、功能比较单一、无音档信息、开放性低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方言数据库,为方言词汇资源的积累、保存与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广西宾阳县大桥客家话与广东梅州客家话的词汇比较,探寻大桥客家话迁离故土嘉应州后词汇演变的轨迹,并从中寻找相异的根源;由此筛选出属于宾阳大桥客家话独具特色的词汇,从而检验语言稳定性、差异性以及因接触而发生变异性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是吴语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用吴语创作的白话小说、戏曲、民歌以及研究吴语的专著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明清吴语的宝贵资料。苏州话和上海话是吴语的代表方言,考察这两种方言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明清吴语的研究概貌。涉及明清苏沪方言的成果比较丰硕,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共时平面和历史演变研究都有所涉猎。不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方言材料使用过狭,方言文字较少有人涉及等。  相似文献   

18.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泉州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同时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林华东教授《泉州方言研究》就泉州方言作了深入的源流考察和理论阐释,在泉州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特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文化层面的系统分析,对语言的生存和流播以及泉州方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探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该书的出版,对于发掘和弘扬泉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实践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大量的方言词汇,其中不少方言词汇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拼音,这就将本可以统读的单音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因此,《现代汉语词典》要尽量减少方言词汇的收录,同时给方言词汇注音要尽量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来标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