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档案》2008,(10):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1954年6月28日。共1件。保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该档案文献系周恩来总理修改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方草案,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从1956年我做新华社记者工作以来,曾有幸在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时多次随他采访,目睹他为党为国家历尽艰辛、日夜操劳的情景,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亲切关怀。每当回忆起这些,心绪似潮,不断涌起对他的无限思念和缅怀。为维护国家主权,机智果断,坚定不移我第一次随同周总理采访是在1956年11月他访问印度时。在访问中曾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20周年的日子。这日子永远、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间。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九六四年二月五日,访问了非洲十个国家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一九六四年二月十四日至三月一日又访问了亚洲三个国家。访问历时七十二天,飞行十万八千里。在访问鍚兰期间,宋庆龄副主席也应邀访问了锡兰。我有机会参加了这次不寻常的访问的报道工作,感到极为兴奋,同时也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因为这次随代表团进行摄影采访的记者,只有我一个人,既要拍摄照片,又要冲洗放大,还要编写说明,办理传眞手续,事情比较多,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我们的摄影报道。正因为  相似文献   

5.
记述周恩来的书有数十种之多,虽然都或多或少涉及到“文化大革命”,但着重记述周恩来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事迹的书,《“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还是第一部。全书分为“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周恩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电述要、缅怀周恩来总理三部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可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大地上又掀起了怀念人民好总理的历史热潮。这是为什么呢?梁衡同志的《大无大有周恩来》一文,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作者从“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六个方面,高度概括了周恩来同志的伟大历史功勋、伟大的革命精神、崇高的道德品格之后,穷根究源地写道:“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这样彻底、完…  相似文献   

7.
1971年7月,中美两国公告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79岁的赛珍珠为此激动不已,上下活动,想尽一切办法随团访华,却被中国外交官明确拒绝。沉重的打击令她一病不起。“周恩来总理托尼克松转送给赛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作为纪念礼物,想以此抚慰她忧伤的心,然而这并不能挽救她的生命。”希拉里·斯波林写道。  相似文献   

8.
联邦德国著名的政治家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多次访问过我国,已是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了。可是他在1975年1月的第一次访华,特别是同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会晤,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已过去12年了,他的夫人两年多前在离家不远的公路上不幸发生车祸去世了,但我在他第一次访华以后到他家里去作客的情况,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9.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一份所谓“总理遗言”,以油印、手抄的方式悄然传遍大江南北。谣言流传,自然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于是乎,上下齐心协力承办“追谣”——这是当年通用的一个词。案情不久就真相大白,不过,这结果多少让办案者感到意外:这个被定为大案的“总理遗言”,竟然出自杭州汽轮机厂一个23岁工人李君旭之手。一个23岁的年轻人,竟能惟妙惟肖地生造出老道如周恩来的遗嘱,不免让办案者都难以相信:背后肯定有一只高明的“黑手”。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但他的伟大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却永远不会消失;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尤其是对电视事业的关怀,对电视记者的教诲,都历历在目,好象事情就发生在昨天。周总理给我上的第一课我在学生时代,听了不少关于周总理的故事,虽然都是耳闻,但在我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一个概念——周恩来同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九六三年,我刚到电视台不久,领导突然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配合老记者李华同志拍摄周总理欢迎班达拉奈克总理的宴会,我真是喜出望外。因为刚从农村回台,连衣服也没换就风尘仆仆地去了人民大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4,(Z4):31-32
<正>周恩来作为一代伟人,以其立党为公,无私无畏风范及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气质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能够三次近距离的亲见周恩来总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自然是人生中的一种无尚的幸福和荣耀。1963年当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时,很荣幸的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如今48年过去,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仍令人难以忘怀。1963年6月21日,沈阳南站的站前广场上,彩旗飘扬,鼓乐齐鸣,人们身着鲜艳的  相似文献   

12.
前一段时期,我到局档案室整理资料,无意中接触了许多历史文物,收获极大、受益匪浅.令我最感到激动的是发现了两幅周恩来总理1939年给我们绍兴二位电力职工的题词,一幅是"埋头苦干,只要抗战胜利、定必苦尽甜来",另一幅是"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13.
1972年,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波谷时期”。年初,周恩来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基辛格来华投石问路从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来华投石问路,总理就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一方面他要权衡世界力量对比和分析国际形势;另外又要考虑国内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国门何时打开为好? 双方秘密交谈几次后,决定1972年上半年尼克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14.
文摘     
周总理办公室撤销始末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央决定建立总理办公室。总办公室直属于政务院(1954年9月改为国务院),早由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分管,下设综合组、财组、外事组、秘书组、行政组。服务的对象是周恩来理和其他几位副总理以及秘书长。1957年底,总理办公室进行了第一次大的精简,一半的人员调出去支援各条战线。1964年下半年,恩来提出要搞“机关革命化”,又一次动了从自己边减人的念头。一次,毛泽东与周恩来开玩笑说:你留那么多秘书干什么,让秘书牵着鼻子走!”这句的本意,带有体贴周恩来辛劳的意思。但周恩来有将这句话传了出去,目的是为…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周恩来同志,生前同许许多多普通人谈过心。一九六二年一月下旬,周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也同我这个普通的新闻工作者谈过一次心,谈的是当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宣传。一九六二年春天,正是我们刚刚开始扭转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时候。总理的谈话,留给我的  相似文献   

16.
同周总理共度了一个不眠之夜周长年我有一份珍贵的记录,记录着一个同周恩来总理共同度过的不眠之夜的情景。1970年8月,当时的中国乒乓球队邀请一个友好邻国的乒乓球队来中国访问,并进行比赛。8月16日,两国球队就比赛的形式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谈判。由于双方都坚...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正式访问,这是7年来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问日本,而今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温总理在3月16日出席人大记者招待会时称,他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是一次“融冰之旅”。这一“融冰之旅”受到了中国国内媒体的热切关注;在温总理这一“融冰之旅”的前前后后,中国国内媒体也经历了一场针对国内人民对日本反面情绪的“融冰之旅”。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原淮安县委)档案馆珍藏着四封周恩来"家书"。这四封信都是从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寄往周恩来总理家乡淮安县委的,内容都是关于总理的"个人家事",都与周恩来的一位亲属有关。这位亲属就是周恩来的八婶母杨氏。可谓:驸马巷情牵西花厅,四封"家书"独因一人。周恩来的八伯周贻奎得过小儿麻痹症,留下腿疾,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多年受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八婶母杨氏1877年出生在宝应县天平乡一户农家,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11日至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正式访问,这是七年来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问日本,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温总理称他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是一次“融冰之旅”。笔者以中央电视台(CCTV)的相关报道为例,分析其在温总理“融冰之旅“报道中所发挥的议程设置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199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界纷纷开展活动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