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籍是人类的思想精髓在不同载体上得以记录后的产物,因此阅读行为意在寻找一种思想的交汇和精神的碰撞。由此而来,喜欢阅读的人群应该是一个社会中超越了物质需求而走向精神需求的群体。当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物质极大丰富的现实生活之后,又一波催生了人们的精神空虚感与阅读需求的极大增长。面对技术冲击之下的新型阅读环境,我不得不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彦 《中国出版》2012,(12):17-19
随着网络阅读、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普及,人们的阅读观念、阅读行为正在经历一场变革。面对多元化阅读方式的冲击,纸质书籍设计该如何根据这些方式、行为以及技术的变化趋势来调整其认识与策略,突出自身的优势。基于这点,装帧设计者提出了舒适性、亲和性、综合艺术审美性、书卷之美的文化精神性等设计观念,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在多元阅读方式并存格局中挖掘出纸质书籍设计的不可替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阅读行为发生改变.图书馆作为阅读的重要阵地,应不断努力,让书籍阅读回到人们的生活中.阅读推广是目前较活跃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增强人们对书籍阅读的情感.但就目前的推广效果而言,尚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基于此,论文阐述了现代阅读现状,分析了目前推广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推广活动的构建要点展开研究,旨在优化推广方式,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听书:阅读的时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通常指读书,是相对纸质图书而言。数字化时代,书籍不再作为唯一的一种文化实体而存在,对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听书"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及阅读方式,它是信息接受的个性化选择,是在网络环境下不受时间、行动限制的一种便携式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5.
阅读的裂变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便是人类文明大厦一砖一瓦之间的黏合剂,它令千年来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成为现实。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后起勃发,与传统媒体相辅相构建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媒介技术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阅读方式和阅读文化的裂变。当发光的屏幕取代反光的书页,当点击与触控取代手指的轻捻,阅读还在延续,但又别有风味。张金《网络阅读现状、走向与未来趋势》一文从网络阅读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机器印刷技术的传入,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机器印书的普及,促使图书生产效率成倍提高,书籍数量和门类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在技术变革和社会思潮的双重影响下,中国阅读史迎来了第三次转型时期.人们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阅读的普及率迅速提高,通俗阅读蔚然成风,也对传统经典的定义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正书籍承载文化,传递文明。而与书籍相伴的阅读行为,使人可以超越时空,在精神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当前社会,互联网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与之相对,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无法逃避,就是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我们应该选择读  相似文献   

8.
由于手机具有移动性、便携性、个性化等特征,手机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各种手机阅读类APP客户端也迎合用户的需求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阅读类APP客户端中,书籍、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编辑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编辑既是优秀作家、作品的推广者,为其提供广阔的平台,也是读者阅读选择的引导者,更是读者与作者、与书籍、与读者之间交流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水平的逐步深入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和生存空间。虽然电纸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的出现必定会对传统媒体如书籍、报纸、杂志等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当其技术和经营运作模式完全成熟后也必然会影响甚至改变人们旧有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0.
技术时代的阅读活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信息时代的来临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社会的认识,在技术的冲击下,作为传统文化之载体的书籍文化处身于各种视觉景观的包围之中,人类如今的阅读活动及其对象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于这种改变,传承文明的书籍和讲述两种方式正遭遇到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大众的主流阅读方式.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和表现场景带给读者更加沉浸的阅读体验,也帮助读者不断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文章以互动解谜游戏书为例,从写作方式、表现形式和功能设计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利用场景建构读者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并阐释沉浸式阅读和深度阅读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指出5G时代阅读产品场景构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翟星  张志强 《出版广角》2013,(12):45-50
阅读,与一个人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发育息息相关,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思想交流活动。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活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阅读率走低、阅读能力下降,阅读危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数字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状况正在发生着变化。网络媒介的发展促进了网络阅读的发展,同时网络媒介的优势与劣势也决定了网络阅读的特点。网络阅读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曲线的发展模式,并形成与传统阅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玲 《黑龙江档案》2009,(2):112-11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第十二届文化讲坛暨全球图书馆高峰论坛”上发表的《当代阅读宣言》认为:“在资讯全球化、传播形态和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的浪潮下,以开放的态度开启阅读方式的革命,以新的姿态应对传播技术的变革,是阅读馆藏书籍者和关注公共阅读潮流的人理所当然的责任。”当阅读已不再是少数人的阅读、而成为全民测读时,图书馆便成为全体民众开放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阅读的风貌》读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5,24(10):89-91
一直想要求了解书籍与网络、网络与书籍对于世人阅读的影响关系,直到看到《阅读的风貌》(现代出版社2005年5月版),尤其是郝明义先生那篇美文《密林里寻找一片树叶的探险》以后: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与网络阅读之争——解读我国30年阅读之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现代数字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状况正在发生着变化.回顾我国30年阅读的变迁史发现,阅读思想从精神阅读向功利阅读转变;阅读内容从整齐划一向彰显个性转变;阅读方式从传统阅读向网络阅读转变.面对这些变革,图书馆应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包括倡导阅读、引导阅读、提高阅读率.  相似文献   

17.
网络兴起后,阅读开始了重新定义。网络与书籍成为一体两面,屏幕界面的电子阅读与纸张界面的纸本阅读二者交互使用,成为当前读者阅读方式的最佳取向。  相似文献   

18.
书籍交互方式对儿童阅读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5—6岁学龄前儿童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明确了书籍交互方式和性别对儿童阅读兴趣、主观评价、偏好和情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儿童偏好的书籍交互方式是知觉互动、折叠互动和抽拉互动,儿童期待在图书馆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触觉互动、嗅觉互动和折叠互动的书籍交互方式能够满足儿童的情感体验需求,性别差异仅存在于折叠互动和弹出互动两种书籍交互方式中。书籍交互方式对儿童阅读的影响规律研究可为引导儿童阅读行为提供依据。图4。表2。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9.
阅读4.0纪元 书籍的存在有三个必要条件:文字、纸张、印刷术.这三样东西的发明,也可以代表人类文明史的不同阶段.随着每一次变革的发生,书籍和阅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与之相关的,包括写作、复制、传播乃至思维方式,也都有相应的变革乃至革命.再加上我们正在经历的数字化变革,我们可以将现阶段及阅读的未来,作为阅读4.0的时代,而电子书元年,便是这个纪元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按阅读的行为特征将阅读分为视觉阅读和听觉阅读,早期阅读以朗读为主,具有出声和互动的特点,是视听阅读同时进行的多维阅读方式。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改变促使了阅读的演变,分化出了视觉阅读和听觉阅读这种单维的阅读方式。一直以来视觉阅读都占据主体,而听觉阅读则处于次要位置,直到近几年听觉阅读获得了迅速发展。文章在视觉阅读与听觉阅读对比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听觉阅读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