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津教育》2005,(7):41-41
美国高校招生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是考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简称SAT)成绩。该考试相当于我国的高考,不过与我国高考最大的区别是:该考试每年都进行7次,学生从十年级(相当于高一)开始,就可以参加该考试。SAT成绩并不是录取学生的惟一标准,大学对学生还有一个平均成绩点数(GPA)规定。  相似文献   

2.
《河南教育》2005,(9):17-17
美国高校招生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是考生的学习能力测试(以下简称SAT)成绩。该考试相当于我国的高考,不过与中国高考的最大区别是:该考试每年都进行7次,学生从十年级(相当于高一)开始,就可以参加该考试。  相似文献   

3.
如果自主招生不去体恤考生身上可能存有的宝贵的独特气质,不去体会考生身上或许存有的一丝创新气息,不去体谅考生身上仍存的一种执著,那么这样的招生与普通高校文化考试没有两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高校招生普通考试不同,一些大学实行的"自主招生",总算开了一扇说大就大、说小也就小的"边门",尽管如此,还是引来了倚重急功近利的社会、尤其是家有考生的家长以及直接利益相关者——考生的莫大关注,他们也许关注的不是自主招生的本身,而是有多少招进去的可能。这里,我们暂不去计较这样招生的社会成本,也不去指责这种招生的不够完善,更不评判  相似文献   

4.
浅谈如何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招生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选拔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2所知名高校推行自主招生以来,自主招生改革在扩大招生自主权、为全面发展或具有特长的考生提供更多入学选择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招生》2003,(4):13-18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育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决定2003年在22所高等学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有望在今年获得自主招生高校的“特招”。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该省范围内首次尝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参与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为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了2002年,该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扩大到了6所。在这6所高校中,另外3所高校分别为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2003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确定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达到了22所。这22所高校中,除了上述的6所高校外,其中包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高校(详见本期的权威发布)。那么,这些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如何进行招生?如何进行考评?在录取过程中有些什么具体规定?等等,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的。为此,我们特别刊出了这些高校今年实行自主选拔录取在招生对象、招生程序、考核内容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供广大考生参考。需要特别提醒广大考生的是,鉴于今年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在个别录取政策方面可能还有调整,因此,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在报考时应参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发布的2003年招生章程。我们在文后也将一并刊登出这些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通联方式。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关部门提出:鼓励省级招办自主选拔录取考生,并将人选考生填报高校志愿时间安排在高考之前.推出这项新政最大的效用,就是为了解决考后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候选考生的争夺. 这种让考生"一锤定音"的做法,实际上是在避免考生择校中的"三心二意".由此,再配合不同高校同时进行自主招生测试,考生就只能二选一、三选一,不能"一马双跨",这就保证了只要考生获得某所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就确定了不再选择其他高校.这样做也避免了高校间恶性竞争或自降身份满足考生的各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源大战,高校形象得以维护,尊严得以体现,实为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7.
高校招生制度是由其构成要素既作为价值主体存在又作为价值客体存在所构成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价值冲突、价值异化及价值单极化的可能。以举办高等学校者公平分享高校招生录取价值作为逻辑起点,可以建立基于价值共生的高校招生制度,从而为高校招生确立大学的高校招生标准、政府的高校招生标准、公民的高校招生标准及考生的高校招生标准等四类招生标准,为考生自主选择高校录取标准提供充足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公民、大学、考生及政府之间良性互动,有效防范价值冲突、价值异化及价值单极化的发生,解决现行高考制度面临的诸多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校招生》2006,(12):19-19
2007年,各校自主招生的大幕已经展开,其中标志之一就是各所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纷纷出台.这些大学究竟想招什么样的考生,以及报名、选拔、录取如何安排,这些"细节",可能就是事关每位考生可能成功的关键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载一些高校2007年自主招生政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展自主招生已经有8年了,规模和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但仍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对自主招生缺乏准确的认识,对招生程序知之甚少。适不适合?划不划算?如何准备自主招生测试?等等这些是每位考生和家长想要迫切了解的。本文将逐一回答以上问题,希望能为您备考自主招生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一、自主招生概况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是高校扩大自主权利的一个体现,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上海地区除外,上海地区考生通过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选拔后,高考成绩可仅作参考),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若干加分的优惠。因此,许多高中,  相似文献   

11.
大学自主入学考试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一种新探索.自主招生是扩大了高校招生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由于其实施主体是大学,教育理念必然有了微妙的不同,考试性质又有某种特殊性,考试环境也更为宽松,其命题自然就有了值得玩味的一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于高三考生而言,自主招生相当于多了一次珍贵的自我选择优质高校的机会,考生如果获得心仪院校的自主招生资格,便可以享受相应的录取优惠政策。自主招生政策改革在2013年又有了新突破,教育部新鲜出炉的关于自主招生的指导意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招收对象范围强调学科特长和培养潜质,少见全面发展的用语:2笔试科目较往年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清华、上海交大等五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可以说是招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事件。在考试前,学生、家长、教师都在猜测,自主招生究竟考啥?2010年1月10日,五校公布了国家教育考试中心所出的自主招生考试样题和参考答案。看后考生和老师纷纷感叹:题很活,想考好不容易。而笔者对于物理试题的评价是一个字:高!  相似文献   

14.
每年高校招生.总有许多考生由于种种原因造威的“疏忽”而导致失败.让高校扼腕。新一年高考在即.相信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们一定会有许多“注意事项”要提醒考生。那么.高校招办最希望告诉考生们的是什么呢?记者就这一话题.对部分高校招办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5.
如何面对自主招生的诱惑从目前情况看,在保送生、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这四类个性化招生中,自主招生报考的学生最多,社会影响也最大,竞争的激烈程度俨然已是一次高考前的热身赛。站在考生和家长的立场来看,自主招生似乎是一个降低理想大学门槛的机会,而对于高校来说,则是优选学习能力强、视野宽广、思想独立、勤于探索、勇  相似文献   

16.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已试点多年,纵观近几年知名高校自主招生物理试题,不难发现其难度介于高考和竞赛之间.结合其考试特点和分析历年试题可知,微元法的应用尤为重要,由于高中平时学习和应用微元法解题较少,不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不会应用微元法解题.本文以历年试题为例做浅要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郭彬 《文教资料》2011,(17):156-158
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入,联合考试成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一种新形式。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具有成本低、考生选择机会大、公信力强等优势,但也存在公平性欠缺、增加考生负担等缺陷。未来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应朝着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维护联考公平、探索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东教育》2004,(8):62-62
美国目前的高校招生一般采用证书制和高考制两种。证书制是指高中毕业生不需通过高考,凭高中毕业证书就直接进入大学,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是一些州立学院和社区学院;但大多数学术水平高的院校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SAT)的成绩并参考中学时的成绩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综合素质来录取新生。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逐渐增多,实行多年的保送生、自主招生、港澳高校内地自主招生、专项计划以及近几年逐渐盛行的综合评价录取等,都爱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这些招生类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在高考前报考目标高校并参加相关测试。  相似文献   

20.
论语     
考生需要先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对于高三考生而言,准备申请材料、笔试、面试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对于大多数高三考生来说,高考才是主线,考生应该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实力、是否基本满足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再决定是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