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童的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其获鲁迅文学奖作品《茨菰》中的顾彩袖更是其代表。通过对该典型人物悲剧命运的深入剖析,从城乡文化差异和歧视心理、人性的虚伪、男权世界和主体性的缺失等多个方面出发,深究造成以顾彩袖为代表的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从这两个悲剧性格的人物的生活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悲剧折射出全社会的情况。她们开始觉醒并同命运而相抗争 ,她们的坠落没有使他们的艺术形象受到损害 ,她们是社会的控告者  相似文献   

3.
潘金莲和曹七巧,两个女性相距虽然近千年,但却有着类似的婚姻不幸和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导致了她们人生和人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其实也折射了封建专制社会中许多中国女性的性悲剧。  相似文献   

4.
东北沦陷时期的女作家是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生存的亲历者,她们饱食了家庭中的悲剧、目睹了社会中的不幸,因此,她们在作品中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同类,以一种同情、关照的态度给予她们情感,用一种如同己出的同位关怀表现东北妇女的命运,在她们自然存在地位与社会存在位置中间思索,领悟出她们生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在中外文学史上,苔丝和尤三姐是两个非常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家庭环境,男权社会以及她们自身的性格特征都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然而,造成她们两人悲剧的成因和她们个人对待悲剧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从这点出发,对苔丝与尤三姐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曹帅 《职大学报》2009,(2):11-14
创作悲剧,是20世纪80年代女性作家心理能量的释放,是她们内心精神的裸露,是她们心灵的独白.但这些作品的情感基调却并不是灰色的、消极的,而是积极、健康而又满载着女性作家们的种种理想与希望的.  相似文献   

7.
<窦娥冤>通过人物形象窦娥的悲惨遭遇,展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围绕窦娥思想根源、行为表现和社会反响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男权社会,女性只是社会的附属品,这是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萧红对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体验,本文试图从童年体验、生育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并进而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创作本旨是三种悲剧构架,其中一种是作者要为一群青年女子作传,写一群异样女子的人生悲剧。在这一群"异样女子"中要探讨的是《金陵十二钗正册》而非其它。在这里笔者只探讨与宝玉密切相关的两位女性,她们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扼杀了她们的真、善、美,使得她们在各自不同的遭际中被摧残、被扭曲、被践踏、被毁灭。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新文学流派与审美流向出现在我国文坛上,而方方也以《风景》等一系列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而受到广大批评家们的关注,成为新写实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就是这样一群形态不一的女性,她们却有着相似的结局——都是以一曲悲歌收场。在这些作品中方方以其独有的视角以及悲悯的情怀对女性命运进行探索与思考,揭示她们艰难的生存现状,探寻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中,女性的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对比民国时期我国女性的婚恋情况,我们会有很多启发。本文将从《伤逝》和《十八春》的对比中关注中国女性的思想转变及她们的婚恋观。通过比较子君与顾曼桢的人生观、性格和她们的婚恋历程,来探讨造成其人生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结合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通过细读文本重新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指出正是男权社会的压迫造成了该书中三位女性的悲剧以及她们自发性抗争的失败,为该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鲁迅小说的整个审美世界中,女性形象占有一席特殊的显赫的位置。鲁迅以其独特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的全部内涵,鲁迅侧重挖掘她们性格的缺陷软弱和致使自己失败的内在因素,体现了鲁迅对历史的悲剧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阶级社会中,妓女是被压迫妇女中一个很特殊的阶层。玛格丽特、玛丝洛娃和杜十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生活,她们为追求各自的爱情,用眼泪和生命勾勒出辛酸苦难的一生,她们的悲剧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三位女性的命运启示我们:任何时代妇女解放的道路都是相通的,只有社会解放了、前进了,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彻底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身份相同,地位悬殊。王熙凤与李纨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息。一时的得势与失势,看不到是成还是败,但我们从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看到的却是令人哀婉的悲剧。不管是王熙凤的先得后失,还是李纨的先失后得,红楼一书中我只看到了落泪的人生,不管人物处理需要多少文字,我们看中的只是实质,她们有着相同的遭遇,都是受到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摧残的牺牲品。她们上演的是一出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6.
卢隐是"五四"时期接受新式知识教育的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处于"五四"这一特殊时期,在新知识的冲击和封建礼教的压迫双重作用下,其女性命运难以逃脱"悲"的结局。一方面,她们虽积极地寻求反对宗法男权,但最终却又被迫服从于封建礼教;她们憧憬美好纯洁的爱情,然而往往又屈从于强大的习惯力量,以悲剧而告终。她们的悲剧形象,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的典型性色彩,我们在此探究她们的悲剧运命及其原因,具有文学史及社会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童及苏童作品研究在我国学界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针对苏童作品的对外译介研究寥寥无几。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童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了持续译介,且译本接受效果整体较好,其主要原因在于苏童作品本身的特点、多媒介的传播渠道、“汉学家+目的语国家出版社”的译介模式和人文交流对文学译介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巴金在《家》中为我们讲述了高家悲欢离合的历史,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青年的形象,其中梅芬、瑞珏是巴金先生在《家》中着力塑造的两位上层女性,尽管她们两人的身份、经历、性格、人生追求各不相同,但都纯洁、善良、充满了爱心,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然而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惨遭虐杀。她们两位的悲剧不仅是她们个人的,而且是全社会的;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的视角对安娜悲剧进行审视,可以看到,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文化上对男性的依赖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女性他者的地位,是引发安娜悲剧的深层原因。而安娜以其生命的毁灭为代价作为对女性他者地位的反叛,使得其悲剧性结局融入了崇高和悲壮。  相似文献   

20.
女性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女性问题始终给以极大的关注,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作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