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国民党党报实施企业化经营管理的动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党报普遍实施企业化经营管理,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 从政治上说,国民党党报实施企业化经营管理是适应国民党从“训政”到“宪政”统治方式的转变而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积极准备反共内战的同时,也打出民主宪政”的旗号。1945年10月“双十协定”的签订和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都意味着在全国人民强烈的和平愿望面前,国民党政府不得不  相似文献   

2.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人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所辖西南地区相对平静。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蒋介石及一些国民党报人提出三民主义新闻思想。蒋介石认为,新闻事业和新闻记者在“抗战建国”的事业中负有重任,是国家的“喉舌”和民众的“导师”。因此,他主张新闻事业主要用于政治宣传,而反对经营管理。与此相反,《中央日报》社长程沧波则从当时新闻从业人员困苦的生活境遇和国民党党报管理体制的弊端出发,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党报企业化经营”的思想。他认为,新闻事业的企业化是“固定的趋势”。真正明确提出“三民主义新闻思想”概念的是马星野,他认为,西方自由主义新闻事业和苏联式新闻事业都不符合我国国情,中国应该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闻事业。这些新闻思想是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服务的,但是其中有一些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东南日报》是国民党党报中最早实施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报纸,它要比其它实施企业化经营的国民党党报至少早10年。《东南日报》是民国时期各大报中的后起之秀,在它存在的22年中,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损失惨重,但终究坚持了下来,并且基本上做到了“以报养报”,这在国民党党报中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东南日报》得益于颇有特色的企业化经营管理。 一、企业化管理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民党成立于1912年8月,其前身是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事业的作用,在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创办了许多报纸,为宣传和贯彻自己的路线和政策服务。笔者在大量披阅国民党党报的基础上,参阅各种论著,依照上述历史线索,将国民党党报发展轨迹勾勒于后。不妥之处,祈求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明安香 《新闻界》2001,(5):17-1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各级党委机关报(以下简称党报)特别是中央、省级和省会城市党报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了党报的政治属性和宣传教育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此同时,各级党报自身也在改革中前进,报纸的版面大大增加,报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报社从过去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纯粹事业单位转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到1998年,过去全部要靠财政拨款的各省、市委机关报,都实现了自负盈亏。报纸从单纯的公费市场转向…  相似文献   

6.
黄蓉 《新闻记者》2012,(3):78-83
新中国建立伊始,在新闻出版署的推动下,报社实行"企业化"经营方针。学术界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1949年末开始推行的"企业化"是我国报纸产业化的萌芽期。本文通过大量史料证明:1949年末开始的报社企业化充满了政治意涵,在实现建设发行网络、完成私营报社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报纸产业因素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非营利性质的党报一统大局。因此建国初期的报社"企业化"制度是报纸产业属性的终结而非萌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 ,各级党委机关报 (以下简称党报 )特别是中央、省级和省会城市党报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发挥了党报的政治属性和宣传教育功能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此同时 ,各级党报自身也在改革中前进 ,报纸的版面大大增加 ,报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报社从过去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纯粹事业单位转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到 1998年 ,过去全部要靠财政拨款的各省、市委机关报 ,都实现了自负盈亏。报纸从单纯的公费市场转向公…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日报》操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管报纸,但不养报纸。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既能出色地完成党报的舆论导向任务,又能生存和发展? 哈尔滨日报社五年的新闻改革实践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靠无形资产使党报产业增值 哈尔滨日报社五年改革的基本经验有四条:“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他们把“政治家办报放在第一条”。这不是客气,而是  相似文献   

9.
1月徐光春谈有关新闻事业的重大原则问题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座谈会上说 ,新闻事业产业化、企业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提法问题 ,而是关系到新闻工作的根本属性和党对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等一系列原则能否有效坚持的重大政治问题。新闻事业的经营部分具有一些产业属性 ,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产业。不能盲目主张新闻事业的“产业化” ,不能把新闻事业全面推向市场 ,搞所谓的“市场化”。对于外部资金的注入、合作合资办报、办台 ,有的虽然尚未形成明确的规定 ,但从有关规定的精神和中央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方针、原则来看 ,除国家…  相似文献   

10.
报纸头版是报纸的门面,是整张报纸的重点,有人把它肜象地称为报纸的“旗帜”。党报更是如此。而党报头版是否有很强的可读性,对一张党报影响力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无论是省级党报,还是市级党报,其老总们都把增强党报头版的可读性作为一个中心工作,贯穿在日常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之中,努力探索,孜孜以求。如何增强党报头版的可读性.笔者认为要从下述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论抗战时期国民党党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抗战时期国民党党报发展概况 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到1939年春夏,内迁的各国民党党报大致安定下来,并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认为,这一时期是党报的“进展时期”,“其间经历惊涛骇浪最多,而发展亦最速。”中国的报纸历来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北平。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大城市相继沦陷,中国的报纸有的被迫停刊,有的被迫转移,受到极大的摧残。据国民党中宣部和国民政府内政部统计,战前全  相似文献   

12.
中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报纸《新华日报》以精心的广告经营表达了党报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它在广告人员安排、价目制定、版面设置、理念提升和创意设计等方面显示出独有的广告特色,增强了报纸的经济势力,拓展了报纸的服务功能,为党报刊登广告提供了良好的模本范式。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报纸如何做到以报养报,不断发展壮大报业的经营主体,提高规模效益,几年来,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探讨.一、发挥优势,办好报纸,是增强报社经济实力和扩大规模效益的基本前提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的喉舌和工具.围绕党的工作中心做好宣传,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既是办报的首要任务,也是报纸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当前,报社的主体经营,因条件限制,主要有广告经营和发行经营.围绕党报姓“党”做好报纸主体经营这篇大文章,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党报的政治优势,按照党的要求,办好报纸,扩大发行,发挥其在新闻舆论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就是最好的无形资产,我们做经济工作就有了广阔的市场.充分利用这个权威性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无形资产,利用这种政治优势,开展经营活动就游刃有余了.所以说,报纸办好了,就是最大的政治优势,有了这个优势,读者就信任你,报纸的发行工作、广告工作也就好做了;反之,失去这种优势,报杜的经济发展就无处可言.二、抓住机遇,壮大块头.是发展报社经济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全国的报业发展呈突飞猛进之势,这是各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结果.而这种机遇,在各地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4.
党报“是代表党的纲领和高举党的旗帜前进的报纸”。这句话说穿了就是党报代表党和人民说话,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种出生以来就打着的政治印记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党报的生存、发展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有人认为政治性强必然减弱党报新闻性.难以适应当今激烈的“新闻大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作为执政党的报纸,党报的政治属性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地市党报是中国共产党党委机关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导向偏差是党的新闻事业对地市党报的基本要求,也是地市党报及其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综观近年来地市党报在导向方面出现的偏差,如果深究其产生的根源,根本的一条就是导向意识淡薄。因此,强调树立坚定的导向意识尤为重要。 党报姓党,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党报的根本任务,也是报纸的生命所在。不管是中央和省级报纸,还是地市级报纸,不管大报小报,概莫能外。我们报纸发布新闻…  相似文献   

16.
新闻事业是创新出新、与时俱进的事业。从报纸诞生的第一天起,新闻从业人员就每天必须与“新”字打交道,新,不仅仅是报道的事件是新的,所挖掘的新闻是新的,也包括我们的经营理念、报道观念也需时时更新,无“新”便无发展:因此,党报的改革创新不仅是因为竞争对手的增多,也在于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在于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闻体制改革模式探析——以报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培龙 《新闻界》2006,(5):76-77
改革开放后,我国新闻体制开始了艰难的改革历程,并最终促成了新闻事业今天的辉煌。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体制的确立和演进是新时期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市场以及市场观念在新闻事业中从弱到强,市场化运作手段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党报的优势是政治优势,党报的广告经营要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怎么把党报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每个办党报的同事都要考虑的问题。舆论一直在唱衰报纸,唱衰党报,但我不这么认为,从《河南日报》的经营情况看还是不错的。在我看来,党报有它的特殊性,在2009年,新任的河南省委书记到我们报社调研,当时发行量是28万份,书记说要发行到50万,我们将这一数字分解到各个市,发行达到了53万,并且报纸还提了价。党报的优势是政治优势,党报的广告经营要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怎么把党报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每个办党报的同事都要考虑的问题。《河南日报》这些年围绕党报政治优势开展经营。建国60周年庆典,我们组织的经营活动带来3千万元收入。至于商业广告,我们力争把广告公司打造成品牌创意。比如近年来《河南日报》打造的河南酒业的六朵  相似文献   

19.
1925年12月,国民党右派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随即在沪成立“中央”,并把持了上海《民国日报》。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沈雁冰任秘书。1926年3月下旬,沈雁冰为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毅然接受毛泽东委托前往上海。临行前,毛泽东嘱咐他:“你到上海赶紧设法办个党报,有了眉目就来信给我罢的信后,干4月13日在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委会议上作了报告:“自上海《民国日报》变为拥护西山会议之报纸经中央否认为党报后,只有广州《民国日报》为本党直辖之党报,上海方面途无党报。本年四月,始…  相似文献   

20.
寻找创新之路翁小绵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党报的版面编排形式来看,研究还比较薄弱,其改革的思路不够清晰,有的报纸还出现了单纯在“美化”版面上做文章的倾向。关于对版面进行“美化”,早有定论,因为它是必不可少的编排手段,但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